您好,欢迎您

【JCO】儿童B-ALL治疗:不同风险分层下强化治疗策略的利弊权衡

03月12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11月12日,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发表了由日本Motohiro Kato等人牵头的JCCG ALL-B12研究的主要结果。该试验聚焦于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索不同风险组的强化治疗方案效果,旨在优化治疗策略,提高疗效,降低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儿童B-ALL的治疗策略在过去数十年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中,维持期的长春新碱/糖皮质激素脉冲疗法、巩固期的块状化疗(原文为“block-type treatment”)等核心方案虽被广泛应用,但在当代精准治疗的背景下,其必要性尚未得到循证验证。需要注意的是,门冬酰胺酶(ASP)作为关键的治疗成分,在不同治疗方案中的剂量差异明显,其剂量强化可能提高疗效的假说还未得到充分验证。针对不同风险分层(标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患者,如何通过长春新碱/激素脉冲强化、门冬酰胺酶剂量优化以及大剂量甲氨蝶呤强化等策略构建更安全的治疗框架,是当前提高儿童B-ALL生存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重要研究方向。

基于风险分层下的治疗策略探讨

JCCG ALL-B12研究针对年龄为1~19岁初诊B-ALL患者,按照NCI分类、基因组改变以及治疗反应,将1804例患者进行分层:标危(SR组,61.4%)、中危(IR组,25.4%)、高危(HR组,11.1%)。治疗方案依据风险分层进行设计。主要终点为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

患者特征

本研究中共计1804例患者被纳入全分析集(FAS)。患者中位年龄为4岁(1~19岁)。基于NCI风险分层,68.8%为SR,31.2%为HR。

1741769738085.jpg

图1 ALL-B12试验的CONSORT流程图

生存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全队列的5年E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85.2%(95% CI 83.5~86.8)和94.3%(95% CI 93.1~95.3)。具体分层分析结果如下:

  • SR组(1107例):5年EFS率为89.9%(95% CI 87.9~91.5),5年OS率为97.4%(95% CI 96.2~98.2),接受长春新碱/地塞米松(VCR/DEX)强化维持治疗与未接受者EFS无显著差异(90.7% vs 90.1%)。

  • IR组(459例):5年EFS率为79.7%(95% CI 75.7~83.1),5年OS率为91.3%(95% CI 88.3~93.5),门冬酰胺酶(ASP)强化治疗组5年EFS率为82.1%(95% CI 76.2~ 86.6),未强化组为77.9%(95% CI 71.7~82.9)。

  • HR组(200例):5年EFS率为75.5%(95% CI 68.9~80.9),5年OS率为87.5%(95% CI 82.0~91.4),传统块状化疗与高剂量甲氨蝶呤(HD-MTX)联合VCR/ASP方案EFS相似(75.7% vs 74.2%)。

1741769902694.jpg

1741769917325.jpg

图2 ALL-B12试验中患者的治疗结果。(A)全分析集患者的EFS和(B)OS率。(C)不同风险组的EFS和(D)OS概率。(E)根据诱导结束时(TP1)的MRD状态分类的EFS概率。(F)根据巩固结束时(TP2)的MRD状态分类的EFS率。

全队列人群分析显示,诱导治疗结束时缓解率为98.9%;累计复发率为13.2%(250例),5年非复发死亡率(NRM)为0.6%;MRD水平与复发显著相关,诱导结束时MRD≥10⁻³组5年EFS率仅50.4%(95% CI 41.5~58.6),而MRD<10⁻⁴组为90.7%(95% CI 88.9~92.3)。

安全性结果

  • 全队列:有8例治疗相关死亡(其中7例为感染),NRM累计发生率0.6%,继发癌症9例(0.5%),SR、IR、HR组分别为3例、5例、1例。

  • SR组:VCR/DEX脉冲治疗致使2例出现3级周围神经病变(未强化组无)。

  • IR组:ASP强化组胰腺炎(8.5% vs 1.9%)、淀粉酶升高(16.5% vs 7.1%)及过敏反应(6.1% vs 1.9%)发生率显著增高。

  • HR组:传统块状化疗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66.7% vs 15.8%)和黏膜炎(20.2% vs 2.0%)风险高于HD-MTX强化组。

JCCG ALL-B12研究关键结论与临床意义

该研究评估了儿童B-ALL分层治疗下强化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SR组中,VCR/DEX脉冲治疗并未显著提高疗效,却增加了周围神经病变风险;IR组中,ASP强化治疗效果有限且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率;HR组中,常规分块型巩固治疗与强化HD-MTX治疗方案疗效相当,但HD-MTX在减少骨髓抑制及相关不良事件方面更具优势。

该研究意义在于为儿童B-ALL治疗提供了重要临床证据,提示不同风险组的治疗方案需优化。SR组可考虑减少VCR/DEX脉冲治疗以降低毒性;IR组需探索更安全的ASP使用方法或替代药物;HR组中HD-MTX可替代分块型巩固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该研究强调了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的重要性,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并指出了当前化疗方案的局限性,提示未来联合免疫治疗等新型疗法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Motohiro Kato, MD, PhD; Yasuhiro Okamoto, MD; Toshihiko Imamura, MD, PhD, et al. JCCG ALL-B12: Evaluation of Intensified Therapies With Vincristine/Dexamethasone Pulses and Asparaginase and Augmented High-Dose Methotrexate for Pediatric B-AL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 Nov 12;43:567 - 577.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Amiee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13日
张婉君
蒙城县中医院 | 血液肿瘤科
针对不同风险分层(标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患者,如何通过长春新碱/激素脉冲强化、门冬酰胺酶剂量优化以及大剂量甲氨蝶呤强化等策略构建更安全的治疗框架,是当前提高儿童B-ALL生存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重要研究方向。
03月12日
高耀鸿
开封市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3月12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建议基于NCI分类、基因特征及诱导治疗后MRD动态监测(尤其阈值≥10⁻³)进行精准风险分层,并据此实施差异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