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医施荟】Vorasidenib引领胶质瘤靶向治疗新变革:《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疗指南(2024版)》更新及重要发布

2024年12月0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11月15-16日,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主办,由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和陕西省抗癌协会承办的“2024 CACA整合脑胶质瘤大会暨第十三届西北胶质瘤学术会议”在西安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聚焦于近年来胶质瘤临床诊疗新技术、新药物以及新型医疗器械的发展,对《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疗指南》进行了二次修订。

针对此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IDH1/2双重靶向抑制剂Vorasidenib,用于患有易感IDH1或IDH2突变的2级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1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患者的术后治疗(包括活检、次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这一举措,以及2024 V3版NCCN神经系统肿瘤指南更新[1],本次CACA《指南》更新详细列举了IDH抑制剂Vorasidenib的临床应用及其他罕见肿瘤靶向治疗的适应症。


借此机会,本期特别邀请了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第二届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马文斌教授和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教授,就《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疗指南》(2024版)关于Vorasidenib的突破性更新,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和学术洞见。

未来已来:CACA指南开启Vorasidenib靶向治疗脑胶质瘤新篇章

在本届大会上,《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疗指南(2024版)》正式发布,作为此次指南的主编,您能否向我们简要阐述一下新版指南中的主要更新内容?

马文斌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发布的《胶质瘤整合诊疗指南》第一版于2021年在樊代明院士的指导下,由江涛院士担任主编,联合众多神经肿瘤领域的专家共同完成。至2024年,该指南的第二版更新工作由江涛院士与我共同担任主编。在此过程中,编写团队得到了极大的支持,特别是张伟教授、王樑教授、王裕教授三位组长,他们带领近20位编写专家,广泛查阅了国际与国内文献,依据循证医学原则,对指南进行了详尽的修订。此外,我们还纳入了马杰主任团队所制定的儿童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的中国指南,进一步丰富了内容。

本版指南新增了约30%的国内参考文献。中国指南以其快速更新、广泛的文献涵盖和深入的讨论范围而著称。我们鼓励国内学者积极引用并应用本指南。最新版指南中,我们引入了包括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内的最新国际研究成果,以及我国自身的研究成果。

针对2024年9月更新的NCCN指南,我们详细列举了IDH抑制剂Vorasidenib的应用及其他罕见肿瘤靶向治疗的适应症。同时,我们也对以往较少关注的儿童指南内容进行了更新,纳入了马杰教授团队的中国儿童胶质瘤低级别和高级别诊疗指南,并基于文献综述提出了四种适用于儿童的国际评价模式,这些内容均已纳入本指南。因此,本指南不仅全面且前沿,还结合了中国特色,有望在个体化精准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届大会上,《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疗指南》(2024版)隆重发布,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指南更新的背景和主要目的?

牟永告教授:本版胶质瘤指南为2024年版(第二版更新),该版指南聚焦于若干关键领域。本届指南的更新重点包括:一是融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二是在精准分子诊断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针对某些特定疾病亦出现了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这些进展均为本次指南更新的重要内容。通过指南,我们旨在为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以便为患者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鉴于指南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进步,以及新药物和新器械的不断涌现,我们将继续更新指南,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

美国FDA近期批准了IDH1/2双重靶向抑制剂Vorasidenib上市,用于1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伴IDH1或IDH2突变的,2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经活检或手术后的治疗。请问,您对这项新药的获批如何评价?

马文斌教授:2级肿瘤主要包括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瘤,这些肿瘤均由IDH突变引起,因此被称为成人弥漫性低级别肿瘤。对于这些患者,一线治疗方案通常以手术开始,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尤其是那些需要放疗和化疗的患者,化疗的首选方案是PCV方案,该方案已有五个以上的临床三期证据支持。然而,PCV方案的联合治疗具有较大的毒性,且放疗对于中年患者,即所谓的2级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可能导致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他们治疗后恢复工作的能力。因此,在选择药物进行干预时,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工作能力恢复,这是当前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2级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的发病机制主要围绕IDH突变。针对IDH突变的靶向治疗在过去几年的临床研究中已有所展现。去年,INDIGO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该研究指出,在未接受放疗和化疗的IDH突变2级胶质瘤患者中使用Vorasidenib,可以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同时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为Vorasidenib纳入NCCN指南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FDA批准后,今年的NCCN指南已经进行了三次更新,主要更新点在于Vorasidenib治疗场景变化。更新指出,对于未接受放疗和化疗的2级IDH突变患者,首选治疗方案为Vorasidenib,其次才是放疗和PCV方案。Vorasidenib已成为IDH突变2级肿瘤的一线治疗首选药物。目前Vorasidenib正在为中国获批上市而开展桥接试验,以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领衔的研究团作为组长单位,并联合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多家医院开展研究。

请问新版指南在哪些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

牟永告教授:部分患者存在IDH1/2基因突变,多项研究已证实该靶点的重要性,且《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报道其显著的治疗效果。基于这些积极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IDH1/2突变双靶点抑制剂Vorasidenib上市。Vorasidenib已被纳入2024年第三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更新中,推荐其作为IDH1/2突变型、WHO 2级、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60分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患者,在不优先考虑放疗和化疗的情况下,对活检或手术后残留病灶进行辅助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这一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同时为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工具。

INDIGO关键研究数据更新

研究目的:

INDIGO研究(NCT04164901)[2]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2],在患有异柠檬酸脱氢酶1和2基因突变(mIDH1/2)的残留或复发性2级少突胶质细胞瘤或星形细胞瘤且仅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比较Vorasidenib与安慰剂的疗效。

根据2024年第29届神经肿瘤学会年会SNO公布的INDIGO研究最新结果[3]

数据截止至2023年3月7日,中位随访20.1个月,Vorasidenib治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未达到(95%CI:22.1-未达到),安慰剂组患者中位PFS为11.4个月(95%CI:11.1-13.9),治疗组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达65%,HR=0.35(95%CI:0.25-0.49, P=0.00000000013)。

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无论患者治疗前脑胶质瘤体积大小如何(≤2.98cm³、2.98-22cm³、>22cm³),Vorasidenib治疗均可显著提升患者PFS。

无论患者治疗前脑胶质瘤肿瘤增长速率TGR如何(直径增长<4mm/年、直径≥4mm至<8mm/年、直径增长≥8mm/年患者过少,暂未做统计分析),Vorasidenib治疗均可显著提升患者PFS。

Vorasidenib组患者的中位至下一次干预时间(TTNI)未达到(95%CI:未达到-未达到),安慰剂组TTNI为20.1个月(95%CI:17.5-27.1),HR=0.25(95%CI:0.16-0.40,P=0.00000000048)。

Vorasidenib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增长速率 (TGR)为13.4%(95%CI:10.5~16.4),治疗后TGR为-3.2%(95%CI:-4.8~-1.7),TGR显著下降达1.3%(95%CI:-3.2~-0.7);安慰剂组患者治疗前TGR为19.7%(95%CI:16.4~23.1),治疗后TGR为11.1%(95%CI:9.2~13.1), 肿瘤生长率持续增加14.4%(95%CI:12.0~16.8),P<0.001。

Voresidenib治疗组患者整体年度癫痫发生率更低,治疗组患者癫痫年平均发生18.2次/人,安慰剂组患者癫痫年平均发生51.2次/人。

Vorasidenib药物安全性整体可控,与既往报告的安全性数据[2]一致:接受Vorasidenib治疗的患者出现≥3级不良事件整体发生率较低,主要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0.2% vs. 1.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4.8% vs. 0),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导致减量、停药或退出研究的患者比较均较低,无不良事件导致患者死亡。

参考文献

1.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cers (2024 Version Ⅱ) [DB/OL]. http://www.nccn.org.

2.Yoshiki Arakawa, Ingo K. Mellinghoff, et al. INDIGO: A glob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hase 3 study of vorasidenib versu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residual or recurrent grade 2 glioma with an IDH1/2 mutation. ASNO 2024.Poster no.244.3.Mellinghoff IK, van den Bent MJ, et al. A glob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hase

3 study of vorasidenib versu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adult-type diffuse glioma with an IDH1/2 mutation (INDIGO): UPDATED RESULTS. Presented at: 2024 SNO Annual Meeting; November 21-24, 2024; Houston, TX. CTNI-53.

审批号:M-VORAS-CN-202411-00010

专家简介

马文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药促会脑神经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脑转移瘤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第三任组长
擅长开展恶性脑肿瘤的综合治疗和全病程管理,对恶性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的手术、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耐药复发及基因治疗研究等有较深入的研究
在微创神经外科领域,开展影像引导下-术中电生理检测下-唤醒麻醉下重要皮层及白质纤维束功能区病变切除,并对多模式影像学融合(如PET/CT、fMRI、MRI、CT)神经导航有所心得现任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审稿专家目前开展恶性颅脑肿瘤十余项临床试验,惠及百余名患者。主持并结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10余篇,发表SCI文章150余篇
作为编者参与编写《脑肿瘤的化学治疗》、《神经外科诊疗常规》、《临床内分泌外科学》等,作为副主译参与翻译《神经外科手术学》,作为译者翻译《神经外科学》、《威廉姆斯内分泌学》等

牟永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一级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广州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项目

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oncology等杂志发表学术成果多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明专利4项。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等称号


本文转自:神外资讯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邓文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