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菅伟教授点评:ctDNA 结构变异检测,新方法,新希望

02月17日
来源: 长江学术编辑部 | YBCSG在线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using Structural Variants in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由 Mitchell J. Elliott 等人撰写发表在Clin Cancer Res。该研究聚焦于早期乳腺癌中循环肿瘤 DNA(ctDNA)的检测与监测,旨在探究基于结构变异(SVs)的 ctDNA 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与临床应用潜力。

研究内容

研究背景

早期乳腺癌治疗后 ctDNA 检测对疾病复发有重要预后意义,但现有以单核苷酸变异(SNVs)为靶点的 ctDNA 检测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存在差异。
SVs 是癌症的重要特征,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和肿瘤发生相关,但在乳腺癌 ctDNA 检测中的应用尚未充分评估。

实验设计

数据来源:从英国基因组学 100,000 基因组计划获取 16,247 例癌症患者的配对肿瘤 - 正常全基因组测序(WGS)数据,并筛选出乳腺癌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对象:纳入 100 例接受新辅助全身治疗(NAT)的 I - III 期早期乳腺癌患者,收集其肿瘤组织和多个时间点的血浆样本。

研究对象:纳入 100 例接受新辅助全身治疗(NAT)的 I - III 期早期乳腺癌患者,收集其肿瘤组织和多个时间点的血浆样本。ctDNA 检测方法:采用基于肿瘤 WGS 和多重数字 PCR(dPCR)的 Pathlight 检测方法,包括指纹生成、正交验证和 cfDNA 分析步骤。

实验结果

SVs 在癌症中的分布:分析发现 SVs 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广泛存在,乳腺癌中 SV 负担较高,且 HER2 + 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 SV 负担显著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ER +)乳腺癌。同时,SV 数量在乳腺癌中具有预后价值。

检测方法性能分析敏感性:对乳腺癌细胞系 BT474 设计指纹并检测,确定 LoD95 为 0.00052%(5 PPM),输入 300 ng 时 LoD95 可达 0.00011%(1.1 PPM)。分析特异性:用 24 种基于 SV 的 ctDNA 检测方法分析 434 个无癌样本,结果显示 100% 特异性。

临床队列结果基线 ctDNA 检测:96%(91/95)的患者基线样本中检测到 ctDNA,中位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为 0.15%,不同受体亚型检测率相似。TNBC 患者基线 VAF 有较高趋势,且基线 VAF 与淋巴结阳性相关,但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 Nottingham 分级无关。

治疗过程中 ctDNA 变化与临床结局:NAT 第 2 周期(C2)检测到 ctDNA 与远处复发风险增加和残余癌负荷(RCB)预后相关;术前 ctDNA 检测率为 23.7%,仅在有残留疾病患者中出现;治疗过程中 ctDNA 清除与改善预后相关;术后 ctDNA 检测与复发显著相关,远处复发患者中位提前时间为 417 天。

研究结论

基于 SVs 的 ctDNA 检测方法在分析和临床验证中表现出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乳腺癌的 ctDNA 检测、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该方法在基线检测 ctDNA 的高敏感性为疾病监测提供优势,未来需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评估 ctDNA 指导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

推荐理由

研究主题重要性: 聚焦早期乳腺癌中循环肿瘤 DNA(ctDNA)检测这一关键领域,ctDNA 检测对于乳腺癌的疾病管理至关重要,而该研究围绕基于结构变异(SVs)的检测方法展开,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潜在的重大意义。

研究方法创新性: 采用了肿瘤知情的基于 SVs 的数字 PCR(dPCR)ctDNA 检测方法,区别于传统主要针对单核苷酸变异(SNVs)的检测方式。通过对大量癌症患者数据的分析筛选合适的 SVs,并利用详细的实验流程进行检测方法的构建与验证,包括指纹生成、正交验证和 cfDNA 分析等步骤,为 ctDNA 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实践范例。

临床验证充分性: 在包含 100 例接受新辅助全身治疗(NAT)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真实世界队列中进行临床验证,分析了患者多个时间点的样本,全面评估了 ctDNA 检测与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和复发风险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可信度和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研究结果影响力: 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如在基线检测到 96% 的患者存在 ctDNA,且能提前 417 天(中位数)检测到远处复发等,这些发现不仅为当前乳腺癌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也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和探索 ctDNA 引导的治疗策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望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变革。

专家点评

8f747d23a193495a9cd3949a1bf71b86.jpeg菅伟 教 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在乳腺癌诊疗领域,循环肿瘤 DNA(ctDNA)检测技术 在 早期诊断、复发监测以及治疗反应评估 方面已有诸多突破,该研究不再局限于ctDNA常见检测靶点单核苷酸变异( SNVs),而是创新性地将结构变异(SVs)作为核心检测对象 。 


SVs作为肿瘤基因组的标志性特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 侵袭转移等关键环节紧密相连,其在肿瘤细胞中的普遍存在及高度特异性,使其成为理想的检测靶点。研究团队借助全基因组测序( WGS)全面、精准地捕捉肿瘤细胞中的SVs信息,结合数字PCR(dPCR)技术,实现了对ctDNA的超灵敏检测 ,并通过严谨的正交验证 有效保障其特异性,避免了假阳性。


该研究通过对100名接受新辅助治疗(NAT)的早期乳腺癌( EBC ) 患者进行长达近 8年的回顾性分析,充分验证其检测方法的实际效用。结果显示, 在治疗前基线检测中,高达 96%的患者检测到ctDNA , 提供了丰富的初始信息 ,随着治疗推进, ctDNA的动态变化能够提前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 即在NAT的第二个周期(C2)之前 , ctDNA未能被清除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显著增加 , 这一发现使临床医生能够更精准的判断预后风险。此外,术后及随访期间的 ctDNA检测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其能够提前预警复发风险,中位提前时间长达417天 , 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宝贵时间, 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采取更为积极的干预措施,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尽管该研究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但作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时间与成本的挑战。未来还需在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的临床队列中进一步验证评估,优化检测流程,降低成本,缩短检测周期,使其更贴合临床决策时效性要求。期望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该检测方法有望成为乳腺癌精准诊断的核心工具之一,助力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群体,优化乳腺癌个体化管理策略,为广大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参考文献

Elliott MJ, Howarth K, Main S, et al.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using Structural Variants in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J].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25, doi: 10.1158/1078 - 0432.CCR - 24 - 3472

评论
02月20日
李云龙
磐石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前沿知识,获益良多,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