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辟谣解读:ITP患者的五大认识误区

2024年11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本文将关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常用的五大认识误区,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疾病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误区①:ITP是传染病

ITP并不会传染。ITP的发病机制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攻击了自身血小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需担心与ITP患者的接触,共用餐具或者其他接触方式都不会导致疾病的传播。我们需要消除对ITP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误区②:ITP患者不能运动

IPT患者适度运动对身体有益。运动可以帮助强身健体,改善情绪。具体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则需要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根据患者自身血小板水平,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对于急性发作期,血小板低于1万的患者,建议以休息为主。

误区③:ITP无法治愈

尽管ITP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如今的治疗手段已经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些患者完全可以实现阶段性停药。ITP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出血风险,提高血小板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患者只需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日常生活都不会受到影响。

误区④:ITP患者需要长期服药

有些患者确实需要长期用药,但也有不少患者可以实现药物减停,甚至自愈。关键在于定期监测病情,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切勿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误区⑤:ITP患者没有出血便无需治疗

尽管出血确实是ITP的主要临床表现,但在整个病程中,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并不高,有些患者可能整个病程中都未发生明显出血症状。一些患者可能因此错过"早发现,早治疗"的最佳时机。
 
患者需要明确,即使没有明显出血症状,低血小板水平仍然存在潜在的出血风险。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当前症状,更在于预防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即使没有出血症状,也要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定期监测血小板水平。
 
总之,尽管ITP是一种慢性疾病,但绝大多数患者仍能保持正常、高质量的生活。因此,无需保有不必要的顾虑,应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如果有还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展思懿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