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SH 2024新知速递】创新引领未来—非共价BTK抑制剂在CLL/SLL治疗中的新进展

2024年12月31日

“以下内容仅供中国大陆地区执业的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如您非前述专业人士,请离开本页面”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是一种以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其治疗策略因BTK抑制剂的问世和应用而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近年来,靶向治疗逐渐取代传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CIT),成为CLL/SLL治疗的主流方案。多项研究表明,共价BTK抑制剂在CLL/SLL一线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深度缓解率 [1-3]。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维持疗效可能导致耐药的发生,尤其是在IGHV未突变或伴TP53突变的患者中。而非共价BTK抑制剂通过可逆性结合BTK,为克服传统共价BTK抑制剂在某些耐药突变(如C481S突变)中的局限性带来了希望 [4]。此外,该机制显著降低了CLL/SLL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心房颤动、出血及高血压,从而提升了临床耐受性与安全性。非共价BTK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丰富了从初治到复发CLL/SLL患者的多线治疗选择。

在2024年12月7-10日举行的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期间,非共价BTK抑制剂在CLL/SLL多线治疗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篇报道将对大会上的相关重要研究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非共价BTK抑制剂联合一线治疗方案助力CLL/SLL深度缓解

对于伴有复杂核型或耐药突变的CLL/SLL患者,共价BTK抑制剂的治疗并不理想。随着探索的深入,非共价BTK抑制剂在该类CLL/SLL患者中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来自 MD安德森癌症中心 Nitin Jain教授 报告了一项II期研究,评估了非共价BTK抑制剂匹妥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和奥妥珠单抗用于CLL/SLL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5] 。研究结果令人瞩目,再次明确非共价BTK抑制剂凭借其卓越的耐受性和持久的疾病控制能力,为CLL/SL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该研究纳入了80例≥18岁的患者,其中79%的患者为IGHV未突变型,10%的患者伴有del(17p)/TP53突变。经过一个治疗周期后, 高达90%的高风险和86%的中等风险肿瘤溶解综合征(TLS)患者实现了风险降级;第7周治疗结束时,CLL/SLL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的MRD阴性率分别为93%和91%;第13周时,这一比例分别进一步提升至100%和98%。更为显著的是,在10⁻⁶水平下的MRD检测中,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的MRD阴性率也分别达到了85%和80%。这些数据在数值上优于既往部分共价BTK抑制剂联合治疗的研究结果。

安全性方面,该研究与既往CLL/SLL多药联合治疗的结果相似,较为良好。中位随访期内, 未观察到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3~4级不良事件(AE)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60%和14%。剂量调整方面,21%的CLL/SLL患者减低了匹妥布替尼用量,31%的患者调整了维奈克拉的剂量,主要原因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有2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

Jain教授在总结中指出, 即使在IGHV未突变患者中,匹妥布替尼联合治疗仍能够实现深度缓解,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也为CLL/SL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优化提供了重要临床数据支持。未来,通过进一步明确最佳联合方案,将有望推动CLL/SLL一线治疗迈向精准化和高效化的新阶段 [5]

长按二维码,获取讲者原版演讲幻灯,了解更多内容

探索新前沿:匹妥布替尼或可成为R/R CLL/SLL更加精准且高效的治疗选择

对于接受共价BTK抑制剂治疗后复发/难治性(relapsed/refractory,R/R)的患者,有效的治疗选择仍较少。基于目前的研究数据,以匹妥布替尼为代表的非共价BTK抑制剂在R/R CLL/SLL患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届ASH大会期间, 美国肿瘤研究中心Willamette Valley癌症研究所 Jeff P. Sharman教授 及其团队报告了随机III期临床研究(BRUIN CLL-321研究)结果,该研究探索了匹妥布替尼与Idelalisib联合利妥昔单抗(IdelaR)或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在R/R CLL/SLL患者中的疗效 [6]

该研究共纳入238例既往接受过共价BTK抑制剂治疗的R/R CLL/SLL患者(匹妥布替尼组:n=119,IdelaR/BR组:n=119),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6岁和68岁。研究结果显示,在这类预后较差且既往接受过大量治疗的患者中, 与IdelaR/BR治疗方案相比,匹妥布替尼显著降低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匹妥布替尼组的IRC评估中位PFS为14个月,而IdelaR/BR组为8.7个月(P=0.0002,HR=0.54),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6%。进一步分析表明, 无论患者是否存在复杂核型或IGHV未突变等高危特征,匹妥布替尼在这些亚组中均具有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优势。此外,该研究在2023年8月达到主要PFS终点(IRC HR=0.58,p=0.01)。

不仅如此, 匹妥布替尼组在研究者评估的PFS方面也表现出优势(中位PFS:15.3个月vs. 9.2个月,P<0.0001,HR=0.48),相较于IdelaR/BR组,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2%。 在无事件生存期(EFS)方面,匹妥布替尼组的获益也更加显著,两组的中位EFS分别为14.1个月和7.6个月( P<0.0001, HR=0.39),事件发生风险下降61%。

随访20个月时,匹妥布替尼组的至下一次治疗或死亡时间(TTNT)为24个月,显著长于IdelaR/BR组的10.9个月( P<0.0001, HR=0.37),风险下降63%。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治疗,匹妥布替尼均能延长TTNT(接受维奈克拉治疗患者中位TTNT:29.5个月vs. 12.5个月, HR=0.36,P<0.0001;未接受维奈克拉治疗患者中位TTNT:20个月vs. 8.7个月, HR=0.37, P<0.0001)。在总生存期(OS)方面,两组之间尚未观察到显著差异,这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及高比例患者交叉至匹妥布替尼组有关。

在安全性方面,匹妥布替尼组≥3级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低于IdelaR/BR组(57.7% vs. 73.4%),常见AE包括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此外,匹妥布替尼组未观察到Richter转化,而IdelaR/BR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转化。因任何原因停药的患者比例在IdelaR/BR组更高(21.1% vs. 5.2%),这与I/II期BRUIN研究中安全性结果一致。

另外, Sharman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既往接受维奈克拉治疗的CLL/SLL患者可能经历了多线治疗并携带更复杂的耐药突变,这可能导致其对非共价BTK抑制剂的反应率相对较低。总体而言,该项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匹妥布替尼在多线复发且预后较差的CLL/SLL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也为优化此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6]

长按二维码,获取讲者原版演讲幻灯,了解更多内容

总结

非共价BTK抑制剂,如匹妥布替尼的问世,为CLL/SLL的全程管理提供了新途径。从初治到复发CLL/SLL,这一新型治疗不仅提升了疗效,更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深入,非共价BTK抑制剂有望成为CLL/SLL治疗中的核心支柱,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长效的治疗体验。匹妥布替尼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正在谱写CLL/SLL治疗的新篇章。

此外,非共价BTK抑制剂的灵活性为CLL/SLL多线治疗中的联合治疗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现有研究表明,将非共价BTK抑制剂与CD20单抗等新型药物联合应用,不仅能够发挥协同作用,还可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R/R CLL/SLL患者的生存期。未来,深入开展针对不同CLL/SLL亚组患者的联合治疗研究,明确最佳联合方案及个体化治疗策略,将是优化治疗模式的重要方向。这不仅为R/R CLL/SLL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也将推动精准治疗的发展,最终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

投票将会移到这里

参考文献:

[1] Jain N, Keating M, Thompson P, et al. Ibrutinib and venetoclax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CLL[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0(22): 2095-2103.;

[2]Wierda W G, Allan J N, Siddiqi T, et al. Ibrutinib plus venetoclax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primary analysis results from the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cohort of the randomized phase II CAPTIVATE study[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1, 39(34): 3853-3865.;

[3]Kater A P, Owen C, Moreno C, et al. Fixed-duration ibrutinib-venetoclax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comorbidities[J]. NEJM evidence, 2022, 1(7): EVIDoa2200006.

[4]Burger J A. Bruto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present and future[J]. The Cancer Journal, 2019, 25(6): 386-393.

[5]Nitin Jain, MD, et al, Combined Pirtobrutinib, Venetoclax, and Obinutuzuma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Presented at ASH 2024. December 7-10, 2024. San Diego, California, Abstract 1011.

[6]Jeff P. Sharman,MD,et al,BRUIN CLL-321: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Pirtobrutinib Versus Idelalisib Plus Rituximab (IdelaR) or Bendamustine Plus Rituximab (BR) in BTK Inhibitor Pretreat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Presented at ASH 2024. December 7-10, 2024. San Diego, California, Abstract 886.


*Wiley授权有效期为上线后一年,有效期截止后由Wiley保留最终解释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yu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
#01
【ASH 2024新知速递】未来之路:MRD指导的靶向疗法或将引领CLL治疗策略革新
#02【ASH 2024新知速递】BTKi背景下MCL的一线治疗:该如何排兵布阵?
#03【ASH 2024新知速递】创新疗法为复发/难治性CLL患者带来新希望
#04【2024 ASH新知速递】无化疗治疗不断升级—BTKi联合CD20单抗在初治MCL老年患者中的协同效应:能否突破“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