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传承经典】沈志祥教授:初心如炬——行仁者医道,逐领域前沿

09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经过几代血液学者的不断探索和精进,中国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飞跃。从经典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细胞免疫疗法,中国血液学治疗领域不断迎来新突破。而这些进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临床工作者的耕耘与探索。


深耕医学,践行仁心仁术;勇攀高峰,不负生命重托。医术的进步是传承与创新的交融,肿瘤治疗的突破亦铭刻着前辈们的智慧与奋斗。这一领域的每一项进展,都离不开无数医学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深刻体现了医学传承中的不懈追求与不断超越。


每年的9月是“国际血液肿瘤关怀月(Blood Cancer Awareness Month)”,意在提高大众对血液肿瘤的认识、推动血液肿瘤防治工作。值此之际,【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为读者讲述我国血液肿瘤领域的的发展历程以及行医感悟,详情如下。

沈志祥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中华医学会全国血液病学会前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多种杂志编委
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专著100余篇,主编有《恶性血液病》、《淋巴瘤》、《简明临床血液病学》、《血液病学研究进展》等八本专著,并参加10余部专著的编写
曾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疗成果奖二等奖、医疗成果三等奖,1999年获单篇国际论文引用次数全国个人第三名。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4年上海医学奖一等奖,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彰往察来,赓续前行

述往思来:血液肿瘤领域的历史积淀与未来展望

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血液学研究者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我国的血液学体系。自1980年起,我便投身于血液病学的临床工作。早期,血液学隶属于内科领域。相比当时,如今的医学技术已取得显著进步。尽管当时已有病理科专家能够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淋巴瘤等血液疾病,但由于缺乏基因和染色体分析技术,诊断的准确性仍然较低,治疗手段也极为有限。在治疗方面,虽然当时部分针对AML的治疗手段逐步应用于临床,但整体治疗策略依然匮乏。其中,靶向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仅在少数医疗中心开展,且规模较小。
 
回顾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到血液肿瘤诊疗领域的巨大进步。今天,我们正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致力于深入探索和实现血液肿瘤的治愈方案。这意味着,我国在血液肿瘤治疗的研究与实践正朝着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持续迈进。

历久弥新:“7+3”经典化疗方案仍是AML治疗的基石

在AML的治疗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典的“7+3”化疗方案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其中阿糖胞苷和伊达比星在中国上市已有30余年。作为血液病临床医生,我也将该方案作为AML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其带来缓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探索的不断深入,经典“7+3”化疗方案也经历了显著优化。最初,该方案中的化疗药物以柔红霉素为主,至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内逐步引入了伊达比星。目前,阿糖胞苷与伊达比星(IA)联合的“7+3”化疗方案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依然是AML治疗的基石。对于75岁以下适合强化疗的AML患者,仍推荐采用该方案进行治疗,其缓解率达到50%~80%。这一治疗效果的差异部分归因于AML患者生活条件和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导致感染等副反应减少,同时药物剂量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7+3”化疗方案还为AML患者带来了显著的长期生存获益。既往研究发现,患者治疗后的中位总生存期(OS)长达5.9年。

在用药剂量方面,“7+3”化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方案中的伊达比星曾有8mg/m²、10mg/m²及12~13mg/m²三种选择。回顾过去,国内多采用8mg/m²的低剂量,这与当时的病房条件及支持治疗水平相关。如今,国内的治疗中心大多采用12mg/m²的剂量,使“7+3”化疗方案的疗效与国际标准接轨。此外,部分中心通过改善支持治疗,将AML患者的早期缓解率提高至近80%。

除了经典化疗治疗,AML靶向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突破。新型靶向治疗为AM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目前,多种新型靶向药物已获批准用于临床,包括AML中的BCL-2抑制剂及一系列表观遗传学药物。此外,FLT3抑制剂、IDH1和IDH2抑制剂等靶向药物也在持续发展。尽管现有多种靶向药物,但部分靶向药物的疗效仍不如“7+3”化疗方案稳定,这主要是由于AML患者靶点突变频率的差异。例如,FLT3突变发生率仅为3%,IDH-1和IDH-2突变率更低。因此,“7+3”化疗方案仍然是治疗FIT AML患者的核心手段。在骨髓移植治疗AML方面,研究者也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总体而言,经典“7+3”化疗方案等不断优化,以及靶向免疫治疗和骨髓移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共同推动了白血病治疗的进步,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结局。

展望未来,由IA构成的“7+3”化疗方案将继续作为AML的基础治疗手段。对于少数具有特定靶基因突变的AML患者,临床医生可结合靶向基因治疗,将完全缓解(CR)率从现有的60%~70%提升至90%。这一突破将使更多AML患者实现早期缓解并接受移植,从而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新故相推:以ADC为代表的新型药物推动ALL治疗迈入新时代

近年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在国际和国内取得了显著进展。早期,ALL成人患者的治疗效果远逊于儿童患者。根据国内五大中心的统计数据,早期疗效显示,ALL成人患者的整体疗效偏低,仅约15%的患者能够实现长期生存。尽管临床医生参考了ALL儿童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应用了门冬酰胺酶,但总体疗效仍未达到理想水平。此外,ALL成人患者的骨髓移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ALL治疗的突破主要体现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领域。其进展主要包含2个方面:首先,CD2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奥加伊妥珠单抗(InO)的应用显著改善了ALL成人患者的治疗效果。INOVATE研究显示,InO组显著提高患者缓解率,相较于化疗组,提升近3倍,且MRD 转阴率高达78.4%。另外,ALL患者的移植率提升近4倍,3年OS率提升近3倍,使患者获得了更长生存获益;其次,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的出现,也为ALL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益处。这些新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ALL患者的生存率,并使更多患者可接受骨髓移植。尽管国外多个中心建议所有达到缓解的ALL患者应接受骨髓移植,但基于最新研究成果,部分接受免疫治疗如InO和BiTE联合交替治疗的ALL患者,可能不再需要移植治疗。

目前在国内,由于药物可及性和经济等问题,部分靶向药物的应用尚不普遍。然而,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医保政策的逐步完善,预计不久的将来,这些先进治疗药物将会广泛应用于ALL的治疗中,并结合骨髓移植的治疗方案,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提高其长期生存率。
 
总体而言,基于目前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ADC药物无疑是ALL患者的理想治疗选择之一。ADC药物不仅具备靶向作用,还结合了化疗药物的双重机制,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我相信,ADC药物如InO未来有望更多应用于ALL的前线治疗中,这将进一步改善我国血液肿瘤患者的预后,提升其生存质量。

弦歌不辍,砥砺前行

薪火相传:杏林春暖,血液肿瘤治疗迎来新时代

对于医生而言,这一职业无疑是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作为医生,能够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是一种巨大的满足和喜悦。因此,我始终认为,医生职业至今依然是一个非常幸福和理想的选择。与35年前相比,或在我从事医疗及血液肿瘤专业的数十年间,后辈的年轻医生无疑享有更多福祉。他们迎来了血液肿瘤治疗的新时代。正如我之前所述,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血液肿瘤患者的治愈机会非常有限。那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ADC的应用尚属空白,骨髓移植也仅限于少数肿瘤患者。如今,治疗手段已发生根本性变革,血液肿瘤治疗进入了最为理想的阶段。预计在未来5~10年内,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年轻一代医生将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仁心仁术:在多样化治疗方案中实现精准医疗

当前,年轻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在药物种类繁多、治疗手段丰富的背景下实现精准治疗。尽管靶向药物、免疫治疗、ADC药物及传统的化疗和骨髓移植等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且国际与国内指南不断更新,这并不意味着血液肿瘤治疗工作变得简单。医生的核心职责仍在于细致观察患者,深入分析其具体病情。通过对患者个体化信息的全面了解,医生可以更精确地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虽然指南提供了标准化的治疗路径,但每位患者的独特情况要求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以实现指南的最佳应用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治疗效益

“关注血液肿瘤月,关注每一位血液肿瘤患者,我们将与患者并肩,共创希望之路。”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周逸乐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