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名家专访】张百华教授: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创新进展与安全保障

09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随着医疗技术手段的发展,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新与飞跃。围术期的免疫治疗,作为提升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利器,从术前到术后,每一步研究进展都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肿瘤资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张百华教授,对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进展、策略选择及其临床安全性管理进行全面梳理,为当前临床实践提供宝贵的指导,更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思路。

张百华
肿瘤学博士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副主任
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腔镜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青委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青年编委
精通各类胸部肿瘤手术尤其是胸腔镜、腹腔镜及机器人技术,在全国、南中国及两湖地区多个手术比赛中荣获冠军
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2项。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第一作者ASCO、GAP等国际会议展示多次

围术期免疫治疗发展瞩目,引领肺癌治疗新纪元

张百华教授:近年来,围术期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八项大型三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已对此充分验证,这些研究深入探讨了围术期免疫治疗的优势及其长期疗效。具体而言,研究涵盖了多种治疗模式,包括单纯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CheckMate 816研究,以及辅助免疫维持治疗的IMPOWER-010和KEYNOTE-091研究,更有创新性的“三明治”夹心治疗模式——即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再行术后辅助免疫维持治疗,如KEYNOTE-671、RATIONALE-315、AEGEAN及NEOTORCH等研究。

这些研究数据一致表明,围术期免疫治疗,尤其是单纯新辅助免疫治疗和夹心治疗模式,在近期疗效上展现出显著优势,特别是在病理缓解(pCR)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CheckMate 816研究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相比单纯新辅助化疗,pCR率提升超过十倍。此外,夹心治疗模式同样在PCR率和主要病理缓解(MPR)率上展现出压倒性优势。中期随访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化免联合治疗模式在改善患者无事件生存期(EFS)方面的卓越表现,生存曲线上清晰显示出化免联合治疗的显著优势。此外,KEYNOTE-671和CheckMate 816研究公布的总体生存期(OS)数据也显示,化免联合治疗能带来患者3年OS率的显著提升,表明其近期疗效能够转化为长期的生存获益。

尤为重要的是,尽管治疗强度增加,但围术期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或夹心治疗模式并未显著增加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也未增加手术风险,从而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基于这些临床研究的坚实证据,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模式,特别是夹心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通过围术期治疗结合根治性手术切除,为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这一治疗策略的推广,无疑为肺癌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突破。

强强联手,化免治疗联合根治术重塑NSCLC围术期治疗格局

张百华教授:根治性手术切除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传统主流治疗手段,其疗效已趋于稳定平台期,单纯手术难以进一步显著提升患者的预后。传统化疗,无论是术前新辅助还是术后辅助,在提升5年OS率方面,其效果亦相对有限,仅约4%~5%的改善。然而,化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为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带来了显著突破。

这一联合治疗模式最直接的益处在于,其显著提升了肿瘤缩瘤和降期效率,无论是客观缓解率(ORR)、pCR率还是MPR率,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显著的降期效果为手术的成功实施及R0切除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增强了手术的根治性疗效。进一步而言,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不仅在EFS上展现出明显优势,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3年OS率,提升幅度可达7%~14%。这有力证明,化免联合疗法结合手术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疾病进展,转化为患者长期的生存获益。

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因其卓越的缩瘤效果,为患者带来使用微创手术的机会,减少患者创伤,并且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当的疗效。同时,该疗法还降低了全肺切除的比例,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并未增加手术相关的安全隐患,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上升,这为围术期治疗与手术的联合应用提供了重要安全保障。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优先为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化免联合疗法。然而,如何最优化地应用此策略,以最大化患者获益,仍需细致考量。首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退缩情况及治疗副反应,灵活选择治疗模式(如单纯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或夹心治疗模式),并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其次,加强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监测,特别是严重副反应的早期识别与处理,以确保治疗连续性和效果。此外,利用PD-L1表达、循环肿瘤DNA(ctDNA)等生物标志物进行患者分层,有助于筛选出更可能从化免联合治疗中获益的优势群体。对于N2、N3期或原发灶累及重要器官的患者,虽治疗极具挑战性,但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下的新辅助/转化治疗结合手术,仍有望实现部分患者的长期生存改善。

最后,治疗过程中应持续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确保治疗期间的身心健康,以进一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围术期免疫治疗希望与挑战并存,精细化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张百华教授:围术期免疫治疗,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展现出其独特的双面性。其正面,无疑为患者带来了治疗的新希望与显著疗效。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一疗法亦潜藏着引发患者副反应的另一面。尽管基于目前前沿的临床研究数据,大多数观察到的副反应较为轻微且具可逆性,通过适时停药或激素治疗即可有效缓解,但我们仍需警惕那些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或干扰后续治疗进程的严重副反应。

因此,在围术期管理中,密切监测患者可能出现的副反应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提前捕捉到副反应的蛛丝马迹,并迅速采取干预措施,以扭转可能的不利局面。具体而言,对于免疫相关性肺炎的监测,我们在术后常规采用胸片检查肺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则立即安排CT复查,以便更精准地捕捉肺实质内早期免疫性肺炎的变化,从而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引发包括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炎等在内的多种副反应。针对这些潜在风险,同样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在手术前后,除了密切关注术中的动态变化并作出相应处理外,保障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同样至关重要。这包括维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以及确保其他重要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这些干预措施不仅关乎患者的短期恢复,更对其长期预后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我们需倾注大量精力与努力,确保围术期免疫治疗的每一步都保障患者的安全。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