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EHA TOPTALK】Wojciech Jurczak & 金正明教授:探索DLBCL治疗新策略,满足多元化治疗需求

06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我国淋巴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淋巴瘤的临床分型复杂,不同亚型预后情况不同,治疗手段也有所差异。但随着人们对疾病的深入认识及新药物和新治疗方案的不断涌现,我国淋巴瘤诊治水平和治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血液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5万新发病例,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0%左右,是最为常见的淋巴瘤之一。
第29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已于2024年6月13日至1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隆重召开。作为血液领域国际盛会,本次会议汇集来自全球知名的血液专家,最前沿的领域进展和创新性的临床研究数据。在本次大会现场,【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波兰MSC国家肿瘤研究所Wojciech Jurczak教授以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金正明教授分享DLBCL领域的治疗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Wojciech Jurczak
玛丽居里国家肿瘤研究所顾问、血液学教授

玛丽居里国家肿瘤研究所恶性淋巴肿瘤科主任
波兰克拉科夫医学研究中心
波兰淋巴瘤研究组常务理事、临床研究委员会主席
欧洲血液学会、欧洲MCL网络、美国血液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成员

金正明
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血液病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
参编【血液病学】、【卫生部抗菌药物规范使用培训教材】等,在恶性血液病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探索DLBCL治疗新前沿,

分子靶向治疗将大有可为

金正明教授

目前,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是DLBCL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然而,对于部分高危患者,例如IPI评分较高、双打击/三打击以及TP53基因突变的患者,R-CHOP方案的疗效并不理想。基于此,请Wojciech Jurczak教授谈谈:针对这些患者,在您的国家有哪些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此外,现行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实际效果如何?

Wojciech Jurczak教授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医学界一直致力于优化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因为一线治疗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疗效和总生存(OS)率。尽管开展了一系列随机临床试验,尝试引入BTK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新型治疗方法,但均未能成功。可以说,如果我们能够拥有更精确的诊断技术,能够识别出对特定分子靶向药物有反应的患者群体,分子学靶向治疗将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然而,尽管在科学研究领域我们已经具备了这种诊断技术,但在常规临床治疗中却尚未普及。

近期,本研究团队完成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治疗方案(R-CHOP)相比,Pola-R-CHOP(维泊妥珠单抗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方案显示出明显的疗效获益,并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尽管目前尚未观察到OS率的差异,但维泊妥珠单抗作为一种靶向CD79b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含维泊妥珠单抗联合疗法有望成为DLBCL一线治疗新标准,特别是对于侵袭性淋巴瘤。例如,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碱类+达卡巴嗪)方案联合维泊妥珠单抗已被证实在改善OS率方面优于传统ABVD方案。

此外,维布妥昔单抗(BV)在治疗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中也显示出了较优疗效。因此,我们预测其在DLBCL治疗中同样会有显著效果。尽管如此,即便存在差异,OS率的提高也可能是微小的。目前,我们计划将研究进一步深入推进,并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中国在免疫疗法和T细胞疗法等生物治疗领域的先进经验。虽然目前相关数据仍处于试验阶段,但现有研究数据表明,生物特异性药物联合化疗可能会显著提高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即使完成患者招募并得出最终结论仍需要数年时间,但我们对该研究结果充满期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vs 新兴疗法,

谁将更胜一筹?

金正明教授

那么,对于高危DLBCL患者,您是否推荐其在一线治疗后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作为巩固治疗?

Wojciech Jurczak教授

情况视具体讨论的病例类型而定。在波兰,我们的医保报销政策与欧洲其他地区略有差异。因此,以往我们通常将部分缓解(PR)患者的移植后巩固治疗视作常规医疗护理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疗法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我们的观点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原发性难治性疾病患者或早期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即在治疗的第一年内即复发的患者,我们认为使用双特异性抗体进行治疗可能比传统的移植更为有效。这一结论是基于我们所开展的研究,并且研究结果已经明确支持了这一点。

CAR-T细胞治疗 vs 双特异性抗体,

该如何选择?

金正明教授

目前,随着多款CAR-T细胞产品的上市,对于复发/难治性(R/R)DLBCL患者,我们观察到了较以往更显著的疗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CAR-T细胞疗法的费用相当高昂。近期,双特异性抗体也已上市,并在短期内显示出与CAR-T细胞疗法相似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更低的成本和较少的不良反应。基于此,从您的角度来看,若面对需要接受CAR-T细胞治疗或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的患者时,您更倾向于选择何种治疗手段?

Wojciech Jurczak教授

这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问题,因为CAR-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疗法在作用机制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若将CAR-T细胞疗法比作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广泛使用的“公共电话亭”(如今已鲜有人使用),那么双特异性抗体则被形象地比作现代的“移动电话”。确实,对于CAR-T细胞疗法,我们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数据和长期的观察经验。而双特异性抗体则展现出与多种免疫调节剂联合使用的潜力,它们可能有助于延长治疗周期,并且更适用于门诊治疗环境。因此,对于这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细致的讨论,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CAR-T治疗后的维持治疗策略如何选择?

金正明教授

目前,对于DLBCL患者,CD19 CAR-T细胞治疗的长期生存率约为40%。针对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您是否考虑为他们接受维持治疗?如果决定进行维持治疗,您通常会选择哪些药物作为维持治疗方案?

Wojciech Jurczak教授

对于那些达到CR的患者,我们通常不推荐将维持治疗作为标准治疗的一部分。然而,对于那些只实现PR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我鼓励将这些患者纳入临床研究之中,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治疗。在选择维持治疗方案时,可以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或双特异性抗体,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治疗指导方案。至少在欧洲,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临床经验来推荐某种具体的治疗方案作为这一临床情境下的标准治疗。

分子生物学与细胞遗传学进展带来DLBCL精准治疗新希望

金正明教授

近期,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鉴于这些进步,您是否认为我们已经能够利用这些科学成果实现对DLBCL患者的精准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更多患者长期生存的可能性?

Wojciech Jurczak教授

我完全赞同您的观点。然而,正如我所指出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患者群体。对于那些在接受免疫化疗和T细胞免疫治疗后仍然出现复发或对治疗无反应的患者,他们的预后通常是相当差的。

总结

目前,对于高危DLBCL患者,标准一线治疗方案R-CHOP的疗效仍有待提高。Wojciech Jurczak教授和金正明教授分享了他们在DLBCL治疗领域的前沿见解和经验,包括新型治疗方法如Pola-R-CHOP方案、CAR-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疗法的治疗潜力与挑战。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实现对DLBCL的精准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我们对DLBCL治疗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