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晚期癌症就像被判了死刑,缺少手术指征,治疗也变得异常棘手,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都饱受“疼痛”的长期折磨。延长生命已然是种奢望,更别提生存质量。如何寻求生存获益,为患者和家属赢得尊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综合科杨渤彦主任团队用他们的专业技术向这个难题发起挑战,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患者也依然可以享有生命的质量。
本期【肿瘤资讯】特邀专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杨渤彦主任,带您了解杨渤彦主任在肿瘤综合治疗研究与实践方面的经验与成果。
综合施策,既治身也愈心
我国每年新确诊的癌症患者突破400万以上,许多患者发现时已进入晚期,不仅治疗难度大,疼痛出现率也会明显提升,大大加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疾病负担。“晚期肿瘤患者并不等于在家等死,这种观念是一定要摒弃的,是非常不科学的。”杨渤彦主任进一步解释,“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癌症归类为慢性病来进行管理,所以就像糖尿病、高血压等一样,病人可以长期带瘤生存。”
在像杨渤彦主任团队这样的抗癌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2000年以来,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特别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疗效。基于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肿瘤临床治疗上的优异表现,晚期肿瘤病人的长期生存得到了显著延长,甚至出现了长期带瘤生存的情况。因此,才实现了肿瘤可以按慢性病来管理的良好局面。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虽然它有局部的表现,即表现为肺癌、胃癌……但肿瘤确确实实是全身性疾病,因此对肿瘤的治疗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刻板做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外一些专家就已经提出了肿瘤应该综合治疗。“肿瘤的综合治疗是适应所有的肿瘤患者,包括早期的患者,甚至防癌——早期在癌前我们预防癌症的发生,都应该进行综合性的预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杨渤彦主任介绍。
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是2000年以后,综合治疗在肿瘤治疗当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也获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把人视为一个整体,不仅关注肿瘤本身的治疗,还要关心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他们对恢复正常生活的真实愿望,这就是综合治疗的理念。比如,关于肿瘤引起的疼痛问题,许多人认为只有晚期患者会有疼痛,其实不然。当神经受到侵害时,病人就会感到疼痛,所以并非只涉及晚期病人。根据临床经验,初治的肿瘤患者有30%左右会出现疼痛,到了晚期这个比例可高达80%。疼痛确实是肿瘤病人的一大痛苦。但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癌痛临床治疗的极度重视,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均制定了一系列癌痛治疗规范。癌痛的治疗从三阶梯发展到现在的四阶梯治疗,反映出肿瘤疼痛的治疗不仅体现在药物的治疗,它更是一个综合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其他的介入治疗方法。“现在的疼痛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过去的传统治疗方法,所以患者不需要太恐惧。”杨渤彦主任欣慰地说道。
正是在杨渤彦主任的带领下,团队以综合治疗理念为指引,依托专业扎实的诊疗技术,不仅帮助肿瘤患者减轻了身体上的“痛”,更抚平了心理上的“痛”,全心全意的服务,让病人重燃对恢复正常社会和家庭功能的希望。
见微知著,守护好生命的财富
人生最好的资产是健康,而肿瘤就像一个小偷,不断在侵蚀着患者的生命财富。“我们医生就好比在抓小偷,一旦出现,我们肯定抓。可是我们也需要不断思考,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有小偷?”杨渤彦主任介绍,“肿瘤的综合治疗就好比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若某个地区经常出现偷盗现象,是否表示这个区域的人文环境发生了问题?是否需要纠正或修正?”
肿瘤的综合治疗,是从根本上解决“偷盗”问题的好方法。医生不只是要抓“肿瘤”这个小偷,更要通过对患者身体“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让新的“小偷”不再出现,这不仅是治疗当前肿瘤的策略,也能预防肿瘤的再次复发转移。
因为很早就对肿瘤综合治疗重要性产生了充分认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即国家癌症中心于2000年初就建立了肿瘤综合治疗体系,由该院综合科负责,纳入重点癌种的所有晚期肿瘤患者,在临床治疗时,加强对肿瘤内在联系的分析研究,了解不同癌种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及内在的病理生理学关联,在此基础上科学研判临床诊疗风险,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更多信息和治疗依据。“我喜欢把肿瘤治疗比作‘打群架’。我们不仅要治疗肿瘤,更要治疗机体的并发症和肿瘤治疗的并发症。”杨渤彦主任介绍。
肿瘤的综合治疗不是单一的方式,会分几个层次。首先,在制定肿瘤治疗策略时,不仅要着眼于肿瘤本身——肿瘤的病理生理学特性,比如肺癌可分为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或者其他一些软组织肿瘤,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其病理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同时,还要注意肿瘤的微环境调节,肿瘤的适应性免疫,要求高度重视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调整修饰。此外,要重视患者的机体内环境——病人的机体状态、免疫状态、各器官功能状态以及病人的病理生理和心理状态,据此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甚至实现治愈。“要通过‘打群架’,争取从各个方面攻克肿瘤。”杨渤彦主任介绍。
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多学科诊疗(MDT)是肿瘤综合治疗的常用方法。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开始开展MDT,是国内最早开展MDT诊疗的肿瘤医院之一。“我们的内科、外科、放疗科,包括我们综合科,介入、麻醉科,各个科室的专家联合讨论病人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如何进行排兵布阵,达到协同治疗的作用,这大大提高了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的能力。”杨渤彦主任介绍。在团队的协同配合下,结合分子生物学、遗传、蛋白质水平、心理、营养、代谢等各方面的综合诊断,制定整体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努力达到治疗肿瘤的同时,保护病人的器官功能,减少毒副作用,提高疗效,不断为这场与肿瘤的“打群架”增强胜算。经过五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在业界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也为肿瘤综合治疗领域贡献了非常好的临床经验。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归类为慢性病后,晚期患者实现慢性病状态的可能得到了承认和肯定。伴随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即使是异质性强的胃癌患者也可能实现长生存获益,比如,根据2024 ASCO GI上公布的CheckMate-649研究四年随访数据,患者(CPS≥5的中国患者)4年生存率达25%。“因此,晚期肿瘤患者不要灰心。有的IV期肿瘤病人经过反复治疗后,已经存活7、8年之久,甚至生存最长的病人已有11年。”杨渤彦主任介绍。通过提高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靠自身的免疫能力来抑制残存肿瘤细胞的繁殖能力,消灭它,能够达到真正治愈的目的,这正是杨渤彦主任团队现在推进的肿瘤综合治疗,也激发患者成为自己生命保卫战的重要力量。
探索不止,为患者健康续航加油
随着肿瘤慢性病时代的到来,患者对肿瘤治疗的愿望和要求不断提高。过去主要注重于抗肿瘤治疗,最大限度缩小肿瘤治疗,到如今更注重安全治疗,减少副作用,使患者少受病痛。现在肿瘤治疗已经发展到综合姑息治疗,即使是晚期肿瘤患者,也要达到治疗有效、安全,并且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甚至最终实现康复治疗。因此,杨渤彦主任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推行将有效、安全和康复治疗结合起来的综合治疗模式,让患者长期带瘤生存,这样的病例越来越多。
目前,关于肿瘤患者营养问题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广泛重视。杨渤彦主任带领团队搭建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研制了四阶梯营养方案:第一阶梯为宏量营养素供给,根据病人的体能状态、饮食、体重和代谢紊乱状况,为病人制定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以此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第二阶梯是针对营养不良并发症的干预治疗;第三阶段为与肿瘤治疗相结合的营养治疗,以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第四阶梯是针对不同药物的靶向营养,即将肿瘤患者应用的不同药物和营养相结合,达到药食同源的目的。即使是初始阶段,四阶梯营养方案也收获了广泛认可,在临床上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我们临床上有一位胃癌病人,入院时呈恶液质状态,出现了腹腔、肝脏和肺部的广泛转移,伴有肠梗阻,家属希望进行积极的治疗。当时因为肠梗阻已导致患者身体非常虚弱,甚至造瘘手术也不能耐受,因此,我们首先进行了营养支持治疗。”杨渤彦主任介绍。团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案,患者一般状况得到改善,并在患者机体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了姑息治疗,包括姑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等,患者耐受能力较好,应用纳武利尤单抗等治疗后,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在持续近6个疗程后,患者肿瘤缩小、排气改善,肠梗阻情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并且能够进食,营养状况迅速改善,整体状况也逐步好转。随后,患者重新获得了手术机会,并且目前状态良好,仍然进行着维持治疗。
虽然国外也在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和化疗期间的营养研究,但与之不同,杨渤彦主任团队更强调营养治疗必须成为抗肿瘤治疗的良好助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保证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能保持体重或增加体重,纠正营养代谢紊乱的状况。“未来,营养治疗还可能出现五阶梯、六阶梯策略,以期使肿瘤营养治疗不断深入、进化,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治疗疗效。”杨渤彦主任满怀信心地说道。
“医学本身就是一个纵深学习的专业,因为医学发展太快,我们每天都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所以,我们医生真的要做到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尤其对于年轻医生来讲,提高综合治疗的能力和理念需要坚实的大内科或大外科基础。”杨渤彦主任介绍。在她看来,医学生,尤其是肿瘤专业的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持续拓展综合治疗能力。因此,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科初期,就非常重视年轻医生综合治疗能力的培养。日常通过大查房和教学查房等活动,针对某一病例进行系统学习和讲解,包括肿瘤基础知识、并发症和治疗并发症所涉及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使临床医生能了解病人病情的发展情况,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用整体的观念来思考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疗效。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努力,汇聚起来,为综合治疗内涵的不断深化,肿瘤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肿瘤的抗争是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杨渤彦主任带领团队始终冲锋一线,坚持不懈、探索不止,推动了综合治疗从理论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了晚期肿瘤的综合姑息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癌痛规范化管理等特色治疗手段和技术优势,切实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了满意度。他们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贯彻多维度综合治疗管理理念,不仅守护了患者生命的尊严,也成为他们恢复健康的那道引路之光。
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综合科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员
中国医促会健康科普分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生理学会肿瘤危重症专业组组长
北京医学会CE&EBM分会常委
CSCO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深圳医院中心主任
深圳市抗癌协会姑息与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深圳医院管理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专委会副主委
深圳医学会胸部肿瘤MDT专委会常委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深圳市肿瘤代谢与营养专委会副主委
文稿:1506-CN-2400404
视频:1506-CN-2400384
排版编辑: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