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由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杭州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支愈 |第二届肿瘤治疗护航者论坛」在美丽的青岛圆满落幕。本届论坛汇聚了400余名国内外肿瘤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和行业精英,共同围绕如何完善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展开了深入研讨。会议期间,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罗素霞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邢力刚教授以及国际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ASCC)候任主席Prof. Florian Scotte,行业代表戴洪斌先生、霍仕文先生、韩曙先生,分别从临床和医药企业双重视角,围绕肿瘤支持治疗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肿瘤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思路。
大咖论道,智领未来——深度剖析支持治疗在肿瘤全程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与发展趋势
于金明院士:支持治疗与抗肿瘤治疗协同共进
肿瘤支持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贯穿患者诊疗始终,更延伸至患者家庭。肿瘤支持治疗在患者全程管理中发挥多重作用:
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减轻抗肿瘤治疗相关毒副作用,增强患者耐受性,提高治疗疗效;
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等全方位需求,提供全面关怀与服务,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在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CTIT)和化疗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全程管理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新型药物的涌现,如TPO-RA类药物、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我国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加强对CTIT和CIN防治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CSCO CTIT诊疗指南》等一系列指南和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标准化的诊疗指导。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缺乏、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实施难题,以及院外管理的欠佳等。期待未来能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推动新药的研发与上市,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治疗选择;同时也期待通过多学科协作,打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诊疗策略。
Prof. Florian Scotte:强化早期干预,深化多方协同,共促支持治疗高速发展
新型抗肿瘤治疗药物已显著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其伴随的新型治疗毒性问题也愈发凸显。为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临床医生必须更加规范、精准的管理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在肿瘤支持治疗过程中,早期评估毒副反应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早期评估不仅需要临床医生的深入参与,还需要与药剂师、护士等多学科医护人员之间进行密切沟通和协作,以便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未来,肿瘤支持治疗将更加强调多学科间的合作与协同。
同时,研发高效、低毒的支持治疗药物是推动支持治疗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例如,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海曲泊帕、长效升白药物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止吐口溶膜等支持治疗药物,不仅能够预防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减少或停用抗肿瘤药物,还能有效缓解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抗肿瘤治疗所致的不良事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未来将新型支持治疗药物与抗肿瘤药物相结合,必将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此外,中外沟通与协作有助于学术交流,促进新型支持治疗药物的全球化可及,造福更多患者。作为国际癌症支持治疗协会候任主席,我热切期待与中国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抗肿瘤治疗与支持治疗领域的进步,为患者带来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实现患者福祉的最大化。
罗素霞教授:革故鼎新,支持治疗迈入全面发展时代
肿瘤支持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节约医疗成本等均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肿瘤支持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显著进展,迈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例如:
我们已摒弃了过去“重治疗、轻支持”的传统观念,而是将支持治疗视为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完成了观念的革新;
我们已确立理想的支持治疗团队组成部分,并明确了支持治疗的运作模式;
创新药物层出不穷,我国自主研发的TPO-RA类海曲泊帕、长效升白药物硫培非格司亭及止吐口溶膜等药物,可有效应对CTIT、CIN以及化疗相关呕吐(CINV),为肿瘤治疗注入新的活力;
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癌痛治疗已逐步规范化,多个医疗单位组建的多学科团队确保了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针对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我国已提出三级诊断和五阶梯治疗体系,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了科学指导,营养诊疗体系已基本建立等。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对肿瘤支持治疗认知的加深、学科精细化以及基础研究的深入,相信我国肿瘤支持治疗将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实现飞跃式发展,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祉。
潘宏铭教授:肿瘤支持治疗30载,攻坚克难,探索高质量生存之路
肿瘤支持治疗在癌症全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涉及预防和管理癌症及其治疗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还包括生理不适、心理症状的恢复。临床医生在关注肿瘤治疗疗效的同时,也应强化康复指导、二次肿瘤预防、生存质量提升以及临终关怀,从而全方位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尽管我国肿瘤支持治疗起步较晚,但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取得显著进步。我们见证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全国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建设项目”、“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以及“骨髓抑制规范化管理学科建设”等项目的成功启动,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肿瘤支持治疗领域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肿瘤支持治疗的运作模式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大型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肿瘤中心分别倾向于独立治疗和联合治疗模式,同时面临着机构不健全、认识不足、发展不均衡和运作不规范等挑战。
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医生需转变观念,将肿瘤支持治疗视为肿瘤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全面监测及管理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营养状况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管理CIN和CTIT等常见血液学不良反应时,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使用长效G-CSF硫培非格司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应用新型TPO-RA类药物海曲泊帕提升患者血小板水平,从而降低感染、出血风险,减少住院时间,维持治疗强度,确保抗肿瘤治疗疗效。
未来,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以及将支持治疗与手术、放化疗等相整合的综合治疗策略,将成为推动抗肿瘤全程治疗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向。
道远行将至——肿瘤血液毒性管理成就初显,仍需砥砺前行
马军教授:挑战在前,砥砺前行,探寻生机盎然之道
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案的广泛应用,约70%肿瘤患者已成功实现5年以上无病生存,临床治愈率显著提高。然而,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对疗效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血液学相关不良事件中,白细胞减少和贫血已有成熟的应对措施,但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需求尚待满足,其治疗手段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众所周知,血小板参与凝血、出血调节,血小板显著减少将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肿瘤治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问题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为此,2022年CSCO发布了首个《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并每年持续更新。
在治疗药物方面,TPO-RA的出现为CTIT治疗带来重大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TPO-RA药物海曲泊帕目前已完成RCT Ⅱ期及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证实其无论单独使用还是联合其他升血小板药物均可迅速恢复血小板水平,有效防治CTIT。海曲泊帕有望成为我国首个治疗CTIT的TPO-RA药物。
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管理方面,我国自1993年起引入短效G-CSF后,肿瘤患者感染风险显著降低。而近期,长效G-CSF硫培非格司亭因其快速升白效果,显著降低感染相关死亡风险,使患者更安全地度过抗肿瘤治疗期,进一步改善预后。
治疗相关血液学毒性的全程管理是一项多维度、系统化的工作。以CTIT全程管理为例,临床实践需关注鉴别诊断与分层管理、适时调整肿瘤治疗方案、对高危患者预防性使用升血小板药物进行CTIT防治,同时临床医生应始终坚守“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院内外需紧密协作,共同努力,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张清媛教授: 精准洞察,积极应对,探寻血液学毒性管理最佳路径
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乳腺癌治疗中已广泛应用,但ADC治疗中出现的严重或剂量限制不良反应通常是由细胞毒性药物及其代谢物引起。其中,血液学毒性是ADC药物使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贫血等症状。以T-DM1为例,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在亚裔人群中的发生比率高达50%。血液学毒性不仅增加出血和感染风险,还会影响肿瘤治疗进度,导致治疗延迟或剂量减少,进而影响抗肿瘤治疗效果,导致患者预后较差。临床医生需早期识别和干预血液学毒性,以更好地发挥ADC药物的临床价值。
治疗期间,临床医生应密切监测相关血液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对于血小板减少症,可预防性使用TPO-RA类药物如海曲泊帕;若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需及时调整ADC药物的用药剂量或停药,并进行升白治疗,在药物治疗开始前,精准识别中性粒细胞减少高危或中危风险且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并积极应用G-CSF进行预防;贫血患者则需根据临床症状、恶性肿瘤病程、治疗反应、共病状态或潜在病因以及患者意愿等具体情况来衡量输血的获益与风险,以选择恰当的对症支持治疗如输血、促红细胞生成药物、补充铁剂或中医中药治疗。临床实践通过精细化管理,可最大限度减少ADC药物不良反应,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邢力刚教授:策略精研,协同并进,共绘抗癌辉煌篇章
放疗及放疗联合疗法导致的血液学毒性如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如国血液学毒性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致力于血液学毒性的规范化管理。推动血液学毒性规范化管理,我们可从风险评估、监测规范性、整体诊疗规范化水平、多学科协作、基层医院学科建设以及医患双方预防意识提升等多个维度出发,不断改善,进而形成全面而系统的管理策略。例如在风险评估时需及时了解、全面评估影响放疗引起的血液系统毒性的各种因素,进而尽早识别高危人群,进行分层优化防治计划,管理毒副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同时,政策层面亦需给予加大支持。增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扩大商保覆盖范围、建立更完善的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疾病数据互通机制等,将为患者提供更坚实的经济保障。
放疗相关治疗血液学毒性的规范化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政府、医疗机构、医生、患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恒瑞医药创新不辍,护航不息,患者至上,全面守护
戴洪斌先生:引领肿瘤治疗创新浪潮,以患者为中心,驱动全球健康未来
当前肿瘤治疗领域发展迅速,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主要围绕4个方面:
精准治疗,特别是肺癌、乳腺癌等领域,根据靶点检测制定诊疗方案。
不断完善与扩展MDT,提高MDT效率。
结合我国新药审批审评制度的改革,新药研发将逐渐从“me too”“me better”药物研发,向“first-in-class”药物研发转变。
重视患者生存的同时,注重生存质量的改善,优化患者全程管理,开发更多优化的支持治疗药物及干预方法。
从制药企业角度,我们需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满足临床未满足需求。在这一理念下,目前恒瑞医药已推出16款创新药,并拥有近100个处于临床阶段的新分子,部分新药在全球范围内,针对同一靶点,是首批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物。此外,我们专注于创新药的国际化,通过海外授权、联合开发等方式,推动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造福更多患者。目前,已有近20项国际临床研究,多款创新药获FDA快速通道和孤儿药资格认定,2023年海外许可总里程金达40亿美元,今年5月,糖尿病创新产品许可总里程金更是高达60亿美元。
恒瑞医药将紧跟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步伐,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强化创新,探索新领域,研发更多优质新药,服务健康中国,惠及全球患者。
霍仕文先生:创新驱动,全面优化研发,迈向国际化新征程
恒瑞医药秉持创新为生命线的核心理念,正全力从仿创结合向全面创新的转型迈进。恒瑞医药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护航:
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恒瑞医药视创新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仅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科技创新,更将人才建设置于战略核心。目前,公司研发团队规模庞大,研发人员占比高达20%,已形成一支高效、专业的创新力量。未来,恒瑞医药将继续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向前。
全面优化研发管线是创新持续发展的前提。恒瑞医药的研发管线布局合理且全面,重点针对中国高发疾病如肿瘤领域进行深度研发。同时,不断扩大治疗领域的布局,如自身免疫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系统、代谢疾病以及呼吸、眼科、核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研发体系。公司已成功实现研发管线的良性循环,拥有上市、临床及开发阶段的多款产品,为未来的领域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推动国际化战略。恒瑞医药秉承国际化战略,致力于将创新药推向全球市场。公司通过与海外授权和国际合作的方式,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创新药的价值最大化。此外,恒瑞医药拥有遍布全国的生产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生产线,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能力,为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韩曙先生:创新领航,护航肿瘤治疗,共同守护生命健康
“护航者”在肿瘤治疗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致力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提供全面的治疗支持。恒瑞医药作为领域中的佼佼者,将继续通过创新研发、关注肿瘤支持治疗、强化患者关怀、积极与专家学者,医疗机构以及政策制定者合作与交流、加强医疗教育、推动药物医保准入、协助完善医疗政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方式积极履行“护航者”使命,为患者的生命之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护。
结语
肿瘤支持治疗在肿瘤综合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关系到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是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在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肿瘤全病程管理之旅中,需要临床专家、制药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协作。通过智慧的引导,致力于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以及积极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以创新和智慧为驱动力,共同开启肿瘤治疗的新篇章,为患者带来希望和光明的未来!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邓文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