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免疫双擎 开创先例】Ⅳ期胃癌患者接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转化成功,助力患者长生存

2024年04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一例55岁男性患者确诊胃窦部腺癌伴淋巴结转移,诊断为Ⅳ期胃腺癌。患者接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6周期,评估病灶达到部分缓解(PR)。该治疗方案为患者创造了手术机会,患者接受手术切除,目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9个月,依旧保持无瘤状态。病例提示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在胃癌患者中具有优异疗效,或为晚期胃癌患转化治疗方案的良好选择。

方利
医师助理

浙江省肿瘤医院 肝胆胰胃内科

病例介绍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5岁。
主诉:上腹部不适1周余。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不适,进食后腹胀,无腹痛,无反酸、嗳气,无腹泻,无呕吐便血等不适,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进一步查胃镜示:胃潴留,首先考虑胃癌。胃镜活检病理:胃窦腺癌,慢性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肠化(+),未予治疗。4天前患者进一步于外院完善PET-CT检查,结果示:1.胃角及胃窦恶性肿瘤伴左锁骨上、胃周、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2.两肺数枚微小结节, FDG代谢未见增高:右肺上叶少许纤维增殖灶,左肺下叶小钙化灶:纵隔及两肺门多发增生淋巴结。3.乙状结肠结节状FDG代谢增高,腺瘤可能,建议肠镜检查;升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炎症或生理性摄取:考虑肛管痔疮,建议直肠指检。经外院MDT讨论建议腹腔镜探查后行转化治疗,患者拒绝,遂进一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胃恶性肿瘤”收住院。
既往史:无特殊。

基线检查

血常规(2023-4-21):红细胞计数:3.93×1012/L,血红蛋白:84 g/L,余无异常。

肿瘤标志物(2023-4-21):细胞角蛋白19 4.78 ng/mL,余无异常。

病理会诊(2023-4-24):(胃窦)腺癌。免疫组化:hMLH1(+)、hMSH2(+)、hMSH6(+)、PMS2(+)、Her2(0)、PD-L1(22C3)(CPS 20)。

胸盆腔增强CT(2023-4-24):两肺多发小结节,倾向增殖灶,建议随诊。两肺纤维灶。左锁骨上稍大淋巴结显示。盆腔少量积液。附见:胃壁增厚,胃周肿大淋巴结,腹腔少量积液,请结合专项检查。

上腹部增强核磁(2023-4-24):胃体部胃壁不均匀增厚,胃癌可符;伴腹膜后及胃周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T1WI-FS序列肝右叶包膜下结节状高信号影,倾向良性,请随诊。肝周少许积液。

初步诊断

1、胃窦部腺癌伴周围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继发转移 cT4N3M1 Ⅳ期;2、中度贫血。

治疗经过

转化治疗

2024-4-21~2024-8-7 卡度尼利单抗 625 mg d1+奥沙利铂 150 mg d1+卡培他滨 1.5 g bid d1-14+白蛋白紫杉醇200 mg d1 Q3W治疗6周期。用药后患者症状较前改善,贫血较前改善。用药后出现1级肝损伤,未见3级以上不良反应。复查胸腹部CT显示病灶较前缩小(图1)。PET-CT(2023-09-19)示:胃癌化疗后:1、胃角、胃窦部胃壁略增厚伴高代谢,胃癌伴外侵符合;左侧锁骨上、病灶周围、肝胃间隙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伴高代谢,转移考虑;邻近大网膜略增厚不伴高代谢,转移待排(图2)。左侧锁骨淋巴结穿刺病理(2023-9-7):凝血块内见散在淋巴细胞,形态混杂,未见明确肿瘤依据。疗效评估:PR。

图片1.png图1.治疗前后病灶变化

图片2.png图2.治疗后PET-CT

手术及术后治疗

2023-9-12行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剖腹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BillrothⅡ吻合术。术后病理显示胃腺癌,中分化,合计13/63枚淋巴结见癌转移。病理分期:ypT4aN3aMx。

2023-10-23开始放疗,采用VMAT技术,靶区包括胃癌术后瘤床及周淋巴结,处方剂量:PTV 45 Gy/25 F。并予卡培他滨早1.0 g 晚1.5 g与放疗同步。2023-10-23予卡度尼利单抗625 mg d1免疫治疗。2023-11-15~2024-01-03卡度尼利单抗 625 mg d1 Q3W治疗3周期。

2024-01-04 复查腹部及盆腔增强CT提示胃癌术后,吻合口未见明显占位,腹腔积液较前减少。盆腔少许积液,较前减少。右肝内胆管小结石考虑,较前相仿。肝内下腔静脉旁稍低密度影,建议结合核磁增强。左锁骨上增大淋巴结,较前增大,请结合其他检查。目前PFS约9个月,依旧处于无瘤状态。

专家点评

罗聪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导

(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胃内科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副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精准肿瘤营养专家协作组委员
浙江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信息学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委会委员
擅长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主要从事肿瘤微环境基础及转化性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20余篇,主持浙江省省(厅局)级4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临床研究。现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常务理事、《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青年编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出现全面改变了肿瘤治疗格局,目前ICI已经成为多种实体瘤的标准治疗。然而依旧有部分肿瘤对单个ICI反应不佳,或易于发生耐药。更优异的疗效是医学领域不断追求的目标。其中,不同ICI的联合成为一种有效治疗策略。多种肿瘤类型中,PD-1/PD-L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的联合显示出优异疗效,如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和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已经获批用于黑色素瘤、肾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然而尽管这一组合较ICI单药具有更佳疗效,但是3~4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更高,特别是高剂量伊匹木单抗治疗方案。因此,需要新型药物解决疗效和安全性兼顾的临床难题。

卡度尼利单抗是首个同时靶向PD-1和CTLA-4的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创新设计,药物表现出对于PD-1和CTLA-4的高度亲和力,可有效阻断两个靶点,并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卡度尼利单抗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COMPASSION-01 Ia/Ib期研究中,卡度尼利单抗任何级别免疫相关AE(irAE)发生率为44.5%,≥3级irAE发生率为6.7%。在多种实体瘤中,卡度尼利单抗客观缓解率(ORR)为13.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是12.9个月[1]。之后的Ib/II期COMPASSION-03研究中,卡度尼利单抗单药或联合治疗的3~4级治疗相关AE(TRAE)发生率为28%,并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优异疗效。其中,宫颈癌、食管鳞癌和肝细胞癌队列的ORR分别为32.3%、18.2%和16.7%[2]。胃癌队列中,ORR达到68.2%,中位PFS为9.20个月,中位总生存(OS)17.41个月[3]。这些数据证实卡度尼利单抗一致的优异疗效和安全性。该病例诊断为Ⅳ期胃腺癌,接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后病灶退缩明显,达到PR,且不良反应轻微,仅发生I级肝损伤,保证了患者的良好状况,创造了接受根治性切除的条件。患者目前PFS达到9个月,依旧保持无瘤状态。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为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可能。

目前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III期研究正在进行,研究已经报道阳性结果,期待具体数据公布。相信这一高效而安全的方案将为更多晚期胃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希望和治愈机会。


参考文献

[1] Frentzas S, et al. A phase 1a/1b first-in-human study (COMPASSION-01) evaluating cadonili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Cell Rep Med. 2023;4(11):101242.
[2] Gao X, et al. Safety and antitumour activity of cadonilimab, an anti-PD-1/CTLA-4 bispecific antibod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COMPASSION-03):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1b/2 trial. Lancet Oncol. 2023;24(10):1134-1146.
[3] Ji J, et al. A phase Ib/II, multicenter, open-label study of AK104, a PD-1/CTLA-4 bispecific antibod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chemo)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advanced gastric (G)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GEJ) cancer: 2-Year update data. 2023 ASCO abs 403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Wend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