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超凡联盟】黄海福教授:胃癌免疫治疗前沿 | 规范化进程、循环DNA应用与“带瘤生存”综合治疗

03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一项严峻的健康挑战,其高发率和病死率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国,胃癌治疗规范化进程面临着地区异质性和知识更新的挑战。【肿瘤资讯】特邀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黄海福教授探讨当前全球胃癌的现状,着重分析我国在胃癌治疗方面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同时关注精准治疗、循环肿瘤DNA在诊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医学对“带瘤生存”理念的贡献。通过深入解读最新研究,为推动胃癌治疗规范化,提升整体诊疗水平,以及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带来宝贵的思考与建议。

本期特邀专家—黄海福  教授 

黄海福
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肿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深圳市中医肿瘤医学中心
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传承弟子
肿瘤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分会肝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肿瘤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姑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呼吸与康复学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深圳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田区紧缺型人才,深圳市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推动胃癌治疗规范化进程:挑战、机遇与全球胃癌现状解析

黄海福教授:胃癌是一种全球性严峻的健康问题,根据2020年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胃癌患者新增病例数超过100万,死亡患者约为77万,使其成为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5位、病死率排名第4位的重要疾病。尤其在全球范围内,东亚地区的胃癌发病率最为显著,凸显了地域相关性。我国近十年来将胃癌作为一项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通过不断更新治疗指南,已在大型医疗机构中较好地推广和实施规范化胃癌外科和综合诊疗的理念。然而,胃癌的治疗在认识度和依从性上仍存在地区和不同医院间的异质性。具体表现在诸如精准分期分型为导向的治疗策略、手术的质量控制、胃癌分子分型与精准治疗、围手术期新辅助-辅助治疗的合理应用、术后随访系统管理以及最佳支持治疗等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对最新研究进行深入解读和推广,以推动我国胃癌治疗规范化水平,提升整体诊疗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以靶向和免疫药物为代表的精准治疗成为胃癌诊疗流程中的突破点和时代发展趋势。针对丧失了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的晚期胃癌患者,目前采用全身抗肿瘤药物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研究的深入,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不断取得新进展,一些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的希望[1]。综合而言,降低我国胃癌诊疗质量的异质性、增强治疗指南和共识的依从性,是当前深化胃癌规范化诊疗任务的关键内容[2]。在胃癌治疗领域,我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需解决地区和医院之间的差异。这不仅包括更新知识,紧跟现代技术的发展,还需要意识上的转变,提升对于胃癌综合管理的认识,倡导多学科协作(MDT),以降低我国在胃癌诊疗方面的差异,促进规范化水平的提升。近年来,靶向和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精准医学的应用为胃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尤其是一些热门的分子分型,如Her2和Claudin18.2 (CLDN18.2),这些针对特定分子的靶向药物的加入使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全面推动我国胃癌治疗的规范化进程,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不同地区和医院之间的差异,引入新疗法,加强综合治疗,提升意识水平,并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协作,确保指南和共识的有效实施,从而为胃癌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整体治疗水平。

循环肿瘤DNA(ctDNA)在胃癌诊疗中的前景与挑战:从早期诊断到个体化治疗的探索

黄海福教授:循环肿瘤DNA(ctDNA),即坏死或凋亡的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的游离DNA片段,携带肿瘤特异性或相关的基因改变信息。作为液体活检手段,ctDNA具有微创获取血液样本、克服肿瘤内异质性、发现潜在耐药机制或新靶点等优势,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广受关注和应用[3]

在胃癌早期诊断方面,患者的生存率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分期越晚,预后越差。传统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在早期胃癌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相比之下,ctDNA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展现出一定的潜力。

在指导治疗和疗效评估方面,ctDNA检测不仅无需连续进行组织活检,提供实时遗传学信息,还能追踪肿瘤基因组演化,寻找治疗靶点和耐药分子因素,从而个体化治疗。其定量水平变化可在肿瘤影像学改变前预测治疗反应。

ctDNA与微小残留病灶(MRD)相关,MRD是指在治愈性手术后仍存在的少量无法通过常规检查检测到的癌细胞,是晚期胃癌患者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ctDNA在外周血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对术后MRD的检测敏感性,为更准确的监测提供支持。在胃癌预后方面,基于ctDNA的MRD检测能够预测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阳性患者的复发率较高,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较差,显示出ctDNA在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然而,尽管ctDNA在肿瘤筛查、监测和预测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其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费用较高,可能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且多中心大规模及长期临床试验数据相对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持续的研究创新,相信ctDNA有望成为胃癌诊疗中有价值的标志物,为筛查、监测和管理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共谱“带瘤生存”新篇章:肿瘤治疗的双赢之道

黄海福教授: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主流观念强调对“无瘤状态”的追求,通过完全杀灭肿瘤细胞实现治疗目标,但局部毁损性治疗方式存在疾病复发转移的难题。与此不同,中医学倡导“带瘤生存”理念,强调独特的治疗理念及确切的临床疗效,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个体化的治疗选择[4]。在当前肿瘤诊治水平下,应积极倡导“带瘤生存”,并整合各种治疗手段,包括标准抗肿瘤治疗、中医治疗以及早期姑息治疗,以实现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的双赢局面。

中医治疗在胃癌领域的理念主要围绕胃癌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其是由于正气不足、痰瘀内结所致。因此,强调健脾益气法为主进行治疗,并辅以化痰祛瘀之法,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研究表明中药对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缓肿瘤进展具有一定效果。在临床应用中,中医药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与西药联合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广泛推广,其与现代治疗的结合使得部分患者获益,对提高治疗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1]

对于“带瘤生存”的理念,中医学派别中以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为代表的先驱人物早在2006年提出。带瘤生存的概念强调在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的发展,实现生存质量与肿瘤平衡的状态,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一种现实可行的治疗选择。在胃癌治疗中,中医药理念的应用更应贯穿治疗全程。中医药不仅可以在癌症早期介入,延缓疾病发展,还能在手术、化疗后促进患者更快恢复,提高对后续治疗的耐受性。全程中医药参与管理可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治疗益处,为整体疾病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因此,将中医药与现代治疗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治疗模式,有望实现肿瘤患者的“带瘤生存”理念,为患者提供更为综合和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文政,李洋,刘光艺.晚期胃癌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3,30(08):1015-1024.
2.陈心足 & 胡建昆. 胃癌规范化诊疗进展. 华西医学 33, 379–384 (2018).
3.孙崇源,赵东兵.循环肿瘤DNA在胃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和展望[J].中国癌症杂志,2023,33(08):782-789.DOI:10.19401/j.cnki.1007-3639.2023.08.007.
4.唐振豪,黄海福.肿瘤治疗理念的探讨:“无瘤状态”与“带瘤生存”[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12):3180-3185.DOI:10.13359/j.cnki.gzxbtcm.2023.12.03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