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点
1. JAMA子刊|乳腺癌低遗传风险女性可适当推迟5至10年启动乳腺X线筛查
2. 【中国好声音】海军军医大学程树群/刘艳芳教授研究见刊Nat Med,公布信迪利单抗辅助治疗高危肝细胞癌最新结果
3. 杨苏晋博士: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窝管理:TAD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和肿瘤学安全性
4. EB病毒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5.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新挑战:对侧乳腺癌风险评估与治疗策略
6. "神药PD1"新思路!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高效”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策略
1. JAMA子刊|乳腺癌低遗传风险女性可适当推迟5至10年启动乳腺X线筛查
2023年5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更新了乳腺癌筛查指南,将乳腺X线摄影筛查的推荐起始年龄从50岁提前至40岁,以期通过早期发现提高治疗效果。然而,这一变化也引发了关于过度筛查风险的讨论。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议题,JAMA Oncology期刊在2023年12月28日发表了一项重要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该研究发现,对于乳腺癌低遗传风险的女性,可适度将乳腺X线摄影筛查的起始年龄推迟5至10年。
2. 【中国好声音】海军军医大学程树群/刘艳芳教授研究见刊Nat Med,公布信迪利单抗辅助治疗高危肝细胞癌最新结果
2024年1月19日,海军军医大学程树群及刘艳芳共同通讯在Nature Medicine 在线发表题为“Adjuvant sintilimab in resected high-risk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评估辅助药物信迪利单抗在这些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这项研究中,作为辅助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信迪利单抗组的中位RFS相比主动监测组乎增加了两倍。在安全性方面,该研究中信迪利单抗组中超过一半的患者经历了至少一种与治疗相关的AE,其中贫血、发热、疲劳和ALT水平升高是最常见的。这些发现与信迪利单抗的已知安全性一致。
3. 杨苏晋博士: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窝管理:TAD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和肿瘤学安全性
本期解读嘉宾:江苏省人民医院-杨苏晋博士(第六届35under35优秀青年肿瘤医生)
该研究是首个在亚洲人群中评估非放射性TAD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实际临床研究。研究结果确认了TAD在NACT后对cN1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可行性和肿瘤学安全性,但也揭示了对于更高风险患者群(如cN2/3患者)的局限性和挑战。为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的腋窝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数据,特别是对于那些最初淋巴结活检证实为阳性的患者。TAD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乳腺肿瘤手术的精确度,还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更为安全且效果可靠的治疗选择。这一发现对于未来的临床实践和乳腺癌治疗策略的优化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促进乳腺癌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
4. EB病毒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EB病毒(EBV)是人类普遍感染的一种病毒,大部分呈潜伏感染状态,只在少部分人群中 发展成恶性疾病。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EBV与多种淋巴系统和上皮细胞恶性肿瘤 相关,与EBV相关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是B细胞谱系的淋巴瘤,研究较多的是伯基特淋巴瘤(BL)和 霍奇金淋巴瘤(HL),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研究较少。文章就 EBV的生物学结构、基因表达及其与ALL和CLL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5.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新挑战:对侧乳腺癌风险评估与治疗策略
近期,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篇由韩国蔚山大学医学院Hee Jeong Kim教授领衔的研究,强调了在乳腺癌治疗中考虑年龄和乳腺癌亚型的重要性。
本研究探讨的关键问题在于,原发性乳腺癌(PBC)手术时的年龄是否会影响CBC的累积发病率和发病高峰期?年轻与年长者发生CBC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哪些不同?
6. "神药PD1"新思路!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高效”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策略
近日,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吕万良教授团队在著名学术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 engineered exosome reverses T cell exhaustion in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
研究针对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中免疫耗竭与免疫逃逸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重组构建了一种新型基因工程化PD1蛋白外泌体制剂,同时包载免疫佐剂咪喹莫特,以增强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效应。(来源:转化医学网)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