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3 ASH】中国之声抢先看——共价BTK抑制剂治疗最新进展精粹

2023年12月0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将于12月9-12日在美国圣迭戈举行。此次盛会旨在公布血液学领域最丰富的研究进展,探讨如何改善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以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案。众所周知,免疫及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在淋巴瘤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共价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的问世,成为淋巴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中国的研究者们聚焦于淋巴瘤领域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利用共价BTKi这一“利器”,为临床实践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肿瘤资讯】特将此次ASH年会上相关精华内容汇总成文,邀您先睹为快!

图片1.png

套细胞淋巴瘤(MCL)

MAIC的结果表明,在R/R MCL患者中,泽布替尼具有更长的PFS

标题:1682 Indirect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Zanubrutinib Versus Orelabrutini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R/R MCL): An Updated Analysis with Long-Term Follow up

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朱军教授、宋玉琴教授团队

研究背景: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都是新一代BTKi,研究进一步评估这两种新型BTKi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未来的研究开展。既往间接比较表明,泽布替尼治疗R/R MCL患者的PFS展现出更优的趋势(Song Y,et al. Invest New Drugs 2023)。此次ASH上的一项最新分析间接比较了泽布替尼(中位随访:35.3个月)和奥布替尼(中位随访:23.8个月)治疗R/R MCL患者的长期疗效[1]

研究方法:对泽布替尼研究的个体患者数据(BGB-3111-206,n=86;NCT03206970)进行了调整,以匹配奥布替尼研究(ICP-CL-00102,n=106;NCT03494179)的群体患者数据。由于这两项试验均为单臂试验,因此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非锚定匹配调整间接比较(MAIC),以调整影响因素和预后变量。根据文献综述和临床专家评估,研究确定了纳入人群调整的基线特征,包括性别、大包块、骨髓受累、疾病分期、sMIPI评分、既往自体干细胞移植和既往治疗系数。疗效结果包括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总体有效率(ORR)。匹配后,将采用加权Cox模型或加权logistic模型通过风险比(HR)分析PFS和OS。

主要结果:匹配后,两组间的基线特征得到平衡,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的(有效)样本量分别为70和106。CT和PET-CT评估的泽布替尼的PFS均显著更长(CT评估的中位PFS:不可评估[NE] vs.22.0个月,HR,0.54[95%CI:0.34~0.86],P=0.009;PET-CT评估的中位PFS:NE vs.22.0个月,HR,0.63[95%CI:0.40~0.99],P=0.044)。CT和PET-CT评估的24个月PFS率均观察到两组之间具有临床意义的差异(分别为 67.3% vs. 46.5% 和 62.2% vs. 46.5%)。由于OS事件数量非常有限,OS的分析不足以检测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中位OS:NE vs.NE,HR,0.68[95%CI:0.36~1.27],P=0.223)。泽布替尼组24个月OS率在数值上高于奥布替尼组(83.7% vs.74.3%)。

图片1.png图1. 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治疗R/R MCL患者的PFS

主要结论:MAIC的结果表明,在R/R MCL患者的治疗中,泽布替尼与奥布替尼相比PFS有更长的趋势。

ZR无化疗方案一线治疗MCL患者的II期前瞻性研究

标题:1658 Zr Study: A Prospective Phase II Study of Zanubrutinib-Rituximab Chemo-Free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Newly Diagnosed Mantle Cell Lymphoma

作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金正明教授团队

研究背景:WINDOW-1研究显示,预先使用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诱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疗暴露,从而减少不良事件。基于泽布替尼在R/R MCL患者中的良好的疗效和优越的安全性,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ZR)一线治疗MCL患者可能无需化疗。此项II期研究旨在分析ZR无化疗方案联合或不联合ASCT治疗新诊断M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

研究方法:初治MCL患者接受泽布替尼(160 mg BID)和利妥昔单抗(375 mg/m2)作为诱导治疗。获得CR或PR的老年(年龄>70岁)或不适合移植的患者随后接受泽布替尼维持治疗,直至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复发;年轻(年龄≤70岁)适合移植的患者则接受ASCT。主要终点是第3周期、第5周期和ASCT结束时的ORR和CR率。次要终点是2年OS、2年PFS和安全性。

主要结果: 纳入2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2岁。大多数为中危和III/IV期患者。21例患者完成了至少3个周期的ZR治疗,其中19例患者获得CR,1例患者达到PR。3个周期治疗后的ORR和CRR分别为95.5%和90.9%。17例患者完成了计划的5个周期的治疗,其中5例继续进行ASCT。17例(100%)患者均达到CR,其中10例(58.8%)达到MRD阴性。中位随访18.7个月,2年OS和PFS均为100%,中位OS和PFS未达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5例出现短暂性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口腔粘膜炎和血液毒性,4例出现发热,2例出现输液反应,1例出现新冠肺炎。所有毒性短暂且可逆,未观察到房颤和出血等AE。

图片2.png图2. ZR方案一线治疗MCL患者的瀑布图

主要结论:本研究表明,无化疗方案ZR治疗新诊断MCL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一结果将进一步扩大患者的治疗选择。

奥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OLR)一线治疗中国MCL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II期研究(POLARIS研究)

标题:736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of Orelabrutinib-Lenalidomide-Rituximab (OLR) in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in China (POLARIS Study):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Efficacy, Safety, Mutation Spectrum and Impact of Mutation Profiling on Treatment Responses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张会来教授团队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和非化疗方案的引入,MCL的一线治疗不断发展。奥布替尼(O)与利妥昔单抗(R)联合可以保护R诱导的ADCC作用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此次ASH会议上将口头汇报POLARIS研究(NCT05076097)中关于OLR方案一线治疗MCL的疗效、安全性和突变谱的初步数据[3]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在28天的周期内接受OLR诱导治疗,共6个周期,然后进行长达18个周期的OLR维持治疗。主要终点是诱导治疗6个周期后的CR率。

主要结果: 截至2023年7月10日,共有28例患者(男性,89.3%;中位年龄,60.0岁[范围,53.0-64.5])入组。21例患者(75.0%)完成了6个周期的诱导治疗, 16例患者(76.2%)获得CR,5例患者(23.8%)PR,ORR为100%。此外,18/21例可用于MRD分析,所有患者的PB-MRD和BM-MRD均为阴性。

26例(92.9%)患者出现AE。最常见的AE(任何级别,≥3级)是中性粒细胞减少(64.3%,39.3%)、白细胞减少(60.7%,14.3%)、血小板减少(35.7%,7.1%)、淋巴细胞减少(357%,3.6%)和新冠肺炎感染(28.6%,7.1%)。

图片1.png图3. OLR方案一线治疗MCL患者的瀑布图

主要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OLR治疗初治MCL患者具有协同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ALPINE研究长期随访证实,泽布替尼在治疗R/R CLL/SLL方面具有持续优越PFS

标题:202 Extended Follow-up of ALPINE Randomized Phase 3 Study Confirms Sustained Superio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Zanubrutinib Versus Ibrutinib for Treatment of Relapsed/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R/R CLL/SLL)

作者:国际多中心合作研究 中国leading PI: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

研究背景:ALPINE(NCT03734016)是一项针对R/R 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进行的多国随机III期临床研究,中期和终期分析报告证实了泽布替尼组患者的PFS和ORR在统计学和临床意义方面均优于伊布替尼组。此次ASH上将口头报告3年的延长随访分析结果[4]

研究方法:研究纳入既往接受≥1线治疗且有可检测病灶的R/R CLL/SLL患者,1:1随机分配接受泽布替尼或伊布替尼。PFS和ORR由研究者根据2008 iwCLL标准评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确认PFS结果。此外还进行了更新的安全性分析。

主要结果:研究共纳入652例患者,泽布替尼组n=327,伊布替尼组n=325。经过36.3个月的随访,泽布替尼显示出持续的PFS优势(3年PFS率:65.8% vs 54.3%,HR:0.67 [95% CI,0.52~0.86];双侧P=0.002)。PFS获益在不同亚组中也得以验证,包括del(17p)/ TP53突变的患者(3年PFS率:60.1% vs 43.6%,HR:0.52 [95%CI,0.32~0.83];双侧P=0.005)。泽布替尼的ORR也较高(85.0% vs 74.8%;双侧P=0.001)。两组的CR/CRi率分别为10.1%和7.4%,3年OS率分别为82.6%和79.7%。

图片3.png图4. ALPINE研究的PFS结果

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4.6%[n=15])相比,泽布替尼(0.6%[n=2])心脏疾病导致的停药率较低。泽布替尼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总体上仍然较低,包括房颤/房扑(6.2% vs 16.0%;双侧P<0.0001)。在整个研究中,泽布替尼组未观察到因心脏疾病引起的5级AE,但对照组有6例患者(1.9%)报告了此类事件。

主要结论: 3年的延长随访分析证明整体人群和包括del(17p)/ TP53突变在内的主要亚组泽布替尼治疗显示持续的PFS获益。总体安全/耐受性特征与先前报道一致:泽布替尼组的心脏安全性仍然良好,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没有出现新的安全信号。经过3年的治疗,对于R/R CLL/SLL患者而言,泽布替尼仍然是一种更有效、耐受性更好的治疗方案。年的延长随访分析证明整体人群和包括del(17p)/ TP53突变在内的主要亚组泽布替尼治疗显示持续的PFS获益。总体安全/耐受性特征与先前报道一致:泽布替尼组的心脏安全性仍然良好,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没有出现新的安全信号。经过3年的治疗,对于R/R CLL/SLL患者而言,泽布替尼仍然是一种更有效、耐受性更好的治疗方案。

BTKi在中国CLL/SLL患者中的疗效和耐药性——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标题:4653 A Single Center Real World Study of Outcome and Resistance of Bruto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BTKi)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im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 李建勇教授团队

研究背景:BTK/PLCG2获得性突变是BTKi耐药性的驱动因素,但其根本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此次ASH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BTKi治疗CLL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并报告了单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结果和耐药性[5]

研究方法:中心收集了262例接受BTKi单药持续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开始/或疾病进展时获得的NGS和高灵敏度ddPCR分析结果用于描述突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对数秩检验进行分析。

主要结果:26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岁(28~88岁),分别有55.3%、18.3%和17.9%的患者接受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治疗,此外6例患者和1例患者分别服用阿可替尼和Loxo-305治疗,其中47.7%(125/262)的患者接受了BTKi一线治疗。中位随访27.3个月,208例患者处于持续缓解状态,54例患者复发,BTKi的中位暴露时间分别为26.8(范围1~73.8)和27.7(范围3~69.8)个月。整个队列的中位PFS为5.8年(5.0-NA,95%CI)。

复发队列中43例和11例患者分别为CLL进展和Richter转化,从治疗开始到进展的中位时间分别为33.7个月和9.5个月(p<0.0001)。BTK/PLCG2突变是疾病进展时最常见的突变。通过整合NGS和ddPCR分析结果,54.9%(28/51)的复发患者获得了BTK/PLCG2突变。BTK C481S突变是所有BTKi复发患者的主要热点突变。C481位点的其他突变包括C481R、C481Y、C481F。然而,BTK T474突变仅在奥布替尼耐药患者中检测到。6例患者出现多点突变。

图片4.png图5. BTKi耐药患者基因突变情况

主要结论:此项研究表明,获得性BTK/PLCG2获得性突变仍是BTKi耐药性的关键驱动因素,BTK C481S突变是主要突变,而BTK T474突变仅在奥布替尼耐药患者中检测到。

奥布替尼联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奥妥珠单抗(OFCG)用于CLL的一线治疗

题目:4642 Orelabrutinib, Fludarabine, Cyclophosphamide, and Obinutuzumab (OFCG)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 Multicenter, Investigator-Initiated Study (cwCLL-001 Study)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 李建勇教授团队

研究背景:II期多中心cwCLL-001研究旨在探索奥布替尼联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奥妥珠单抗(OFCG)一线治疗CLL受试者(无论是否存在IGHV突变和/或del(17p)/TP53异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NCT05322733)[6]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奥布替尼单药(每日150 mg)的7天导入期,随后接受至多3个周期OFCG方案治疗。MRD通过8色流式细胞术(FCM)(灵敏度10-4)和NGS(灵敏度10-6)检测分析。获得骨髓(BM)MRD阴性(uMRD)后,患者将停止FC(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并接受3个周期的OG(奥布替尼和奥妥珠单抗)治疗,未达到BM uMRD的患者将接受额外3个周期OFCG治疗。如果患者在6个周期后达到BM uMRD,则停用奥妥珠单抗,并继续6个周期奥布替尼单药治疗;其他患者将接受6个周期的OG。12个周期后达到BM uMRD停止治疗,否则将继续接受奥布替尼治疗1年。主要终点是FCM检测6个周期后BM uMRD率。

主要结果:2022年5月30日至2023年6月30日,共入组2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9岁(范围为23-62岁)。在56.5%(13/23)、16.0%(4/25)和24.0%(6/25)的患者中分别检测到IGHV未突变、TP53突变/del(17p)和del(11q)。19例患者完成了3个周期OFCG治疗并可进行疗效评估。75%(15/20,1 名退出研究的患者在 C2 周期结束时接受评估)的患者实现了PB-uMRD,57.9%(11/19)达到 BM uMRD;ORR和CR/CRi率分别为100%(18/18)和38.9%(7/18)。16例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治疗,其中14例患者疗效可评估并在第4至6周期内采用不同策略后获得了更深缓解,FCM检测的PB-uMRD和BM-uMRD率分别为100%(14/14)和85.7%(12/14),ORR和CR率分别为100%和57.1%(8/14)。在IGHV未突变亚组中,ORR和CR率分别为100% (10/10)和50% (5/10);6个周期治疗后,87.5% (7/8) 的患者实现BM uMRD。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AE(发生率≥10%)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患者未发生≥3级出血或心血管AE。

图片7.png图6. OFCG方案治疗C3、C6时PB和BM MRD状态

主要结论:OFCG方案在初治CLL(包括存在高危因素)患者中显示出快速、深度的分子学缓解和良好的安全性。

泽布替尼联合新一代BCL-2抑制剂BGB-11417一线治疗CLL/SLL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深度反应

标题:327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Sonrotoclax (BGB-11417), a Second-Generation BCL2 Inhibitor, and Zanubrutinib, a Bruton Tyrosine Kinase (BTK) Inhibitor, Is Well Tolerated and Achieves Deep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ïve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TN-CLL/SLL): Data from an Ongoing Phase 1/2 Study

作者:国际多中心合作研究

研究背景: BCL2联合BTK抑制剂显示出协同活性。Sonrotoclax(BGB-11417)是一种BH3模拟物,在生化测定中结合并抑制BCL2的效力是维奈克拉的10倍以上。BGB-11417-101(NCT04277637)是一项正在进行的针对各种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I/Ib期剂量递增/扩展研究。此次ASH会议将口头报告接受Sonrotoclax联合泽布替尼治疗初治(TN)CLL/SL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7]

研究方法:患者在开始Sonrotoclax治疗前8-12周接受泽布替尼(320 mg QD或160 mg BID),以降低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风险。患者接受治疗直到病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可以选择停止治疗。主要终点是安全性;次要终点是ORR。

主要结果:Sonrotoclax 160 mg和320 mg剂量组中,挫伤、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低级别胃肠道毒性是最常见的TEAE;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3级TEAE(n=13 [17%])。未发生临床或实验室TLS,未出现房颤。一例TEAE(用唑类药物治疗11周时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导致治疗停止。17例患者 (22%) 维持 Sonrotoclax 剂量,中位持续时间为 11 天(范围:3-37 天),3例患者 (4%) 减量。导致剂量暂停的最常见TEAE是COVID-19 (n=9 [11%]) 和腹泻 (n=3 [4%])。

共有 56例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估。ORR为100%(CR:160 mg,n=9 [36%];320 mg,n=6 [19%])。在所有剂量组中,CR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10.1个月(范围:5.4-17.1)。两个队列均未报告疾病进展情况。160 mg和320 mg剂量组患者的24周外周血uMRD4率分别为 50% (n=12/24)和65% (n=13/20);第48周外周血uMRD4率在 分别为73% (n=11/15)和100% (n=1/1)。

图片3.png图7. 患者的PFS结果

主要结论:Sonrotoclax(160mg和320mg)联合泽布替尼治疗TN CLL/SLL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只有1例患者停止治疗,3例患者减量。未观察到TLS事件的发生。疗效令人鼓舞,评估患者的ORR为100%,无PFS事件。高uMRD4率出现在治疗早期。

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维泊妥珠单抗联合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在初治老年虚弱DLBCL患者中达到快速且深度缓解

题目:1747 Polatuzumab Vedotin, Zanubrutinib and Rituximab Achieved Rapid and Deep Response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Frail and Elderl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atients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刘澎教授团队

研究背景:DLBCL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对于老年虚弱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临床上迫切需要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治疗方式。研究者在既往未经治疗的老年虚弱DLBCL患者中进行了一项维泊妥珠单抗联合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ZPR)的研究,以评估该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8]

研究方法:研究纳入70岁以上,或60~69岁且ECOG评分2~4分的初治DLBCL患者,给予ZPR三联治疗方案3个周期后评估为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的患者,将接受共6个周期的ZPR方案治疗。如果6个周期ZPR后评估为CR,患者将继续接受6个周期泽布替尼单药治疗。主要终点为6个周期ZPR后的总体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6个周期ZPR治疗后的CR率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其他研究终点为安全性。

主要结果:截至2023年7月24日,研究入组12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5岁(范围:67~87),9例(75%)患者为non-GCB型,9例(75%)患者Ann Arbor分期为III-IV期,9例(75%)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在9例有基因重排结果的患者中,1例(11%)为双打击。在8例有测序结果的患者中,6例(75%)患者有MYD88 L265P突变。中位随访2.1个月,4例患者在3个周期ZPR治疗后全部获得CR(100%,PET-CT评估)。2例患者发生3-4级不良事件(AE),1例患者发生3级ALT和 AST升高,另1例患者3级肺炎。1-2级AE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16%)、头晕(8%)和鼻出血(8%)。所有患者均在最佳支持治疗下恢复。没有患者因严重AE(SAE)而停用ZPR方案。

图片5.png图8. 患者接受ZPR方案的疗效持续时间

主要结论:ZPR方案一线治疗老年虚弱DLBCL患者显示出快速和深度反应,且安全性可控。基于该项研究良好的结果,研究者已注册并启动了一项IIb期试验(NCT05940064),进一步评价ZPR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泽布替尼联合R-CHOP一线治疗BCL2和MYC双表达的non-GCB DLBCL患者:一项多中心II期研究

标题:4468 Zanubrutinib Combined with R-CHOP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Non-Germinal Center B-Cell (GCB)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Patients with BCL2 and MYC Protein Co-Expression: 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曹军宁教授团队

研究背景:Non-GCB DLBCL或BCL2和MYC双表达的患者一线接受R-CHOP治疗预后较差。先前有研究表明,BTKi联合R-CHOP治疗BCL2和MYC双表达的初治non-GCB DLBCL患者,EFS得到进一步改善(Johnson et al., Blood 2019)。本研究旨在探讨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联合R-CHOP(ZR-CHOP)一线治疗non-GCB双表达DLBC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9]

研究方法:患者接受R-CHOP联合泽布替尼(160mg,BID,口服)治疗,每21天为一周期,共6个周期。4个周期后,根据 Lugano 2014标准通过CT评估疗效。疾病进展(PD)的患者将停止治疗。完成6个周期治疗后,通过PET-CT评估为完全缓解(CR)的患者将继续接受泽布替尼维持治疗1年;未达到CR的患者将接受研究者确定的后续抗肿瘤治疗。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3年EFS率,次要终点包括ORR、CR率、3年PFS率、3年OS率和安全性。

主要结果: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入组2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8岁,40.7%(11/27)IPI≥3。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至少一个周期的ZR-CHOP治疗,并纳入安全性评估。17例患者接受了4个周期的治疗,并通过CT评估为CR(n=1)或PR(n=16)。11例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的治疗并获得了缓解(11/11),CR率为90.9%(10/11)。10例CR患者正在接受泽布替尼维持治疗,1例PR患者接受了研究者决定的挽救治疗。最常见的血液学TEAE是中性粒细胞减少(1-2级33.3%,≥3级18.5%)和血小板减少(1-2级7.4%,≥3级11.1%),非血液学TEAE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皮疹、低钾血症、贫血、腹泻、感染性肺炎和出血。治疗期间未观察到高血压和房颤/房扑。

图片6.png图9. ZR-CHOP方案治疗初治non-GCB双表达DLBCL患者的初步疗效

主要结论:初步结果显示,6个周期的泽布替尼联合R-CHOP方案耐受性良好,在初治non-GCB双表达DLBCL患者中显示出有前景的疗效。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奥布替尼单药治疗R/R WM的单臂、多中心、开放标签II期研究:长期随访结果

题目:3039 Orelabrutini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 in a Single-Arm,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2 Study: Long Term Follow-up Results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周道斌教授团队

研究背景:ASH会议即将壁报展示奥布替尼单药治疗R/R WM患者的单臂、多中心、开放标签II期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10]

研究方法:奥布替尼每日口服(150 m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通过 qPCR检测对MYD88 L265P和 CRCR4S338X突变进行基因分型。主要终点是独立评审委员会 (IRC) 根据 IWWM-6评估的主要缓解率 (MRR)。

主要结果: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4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中位随访31.9个月,IRC评估的MRR 为 80.9%,ORR为91.5%。36个月PFS率为72.1%,尚未达到中位PFS。不同MYD88L265P和CRCR4S338X基因型患者的 PFS 没有显著差异(P=0.69)。MYD88L265P/CXCR4NEG、MYD88L265P/CXCR4S338X和 MYD88NEG/CXCR4NEG的30个月PFS率分别为 86.2%、75% 和 75%。大多数AE为1-2级(63.8%)。常见的≥3级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0.6%)、血小板减少(8.5%)和肺炎(6.4%)。8.5%的患者报告了与治疗相关的严重AE。4 例患者(8.5%)发生了导致停药的AE。报告了1例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乙型肝炎再激活)。

图片8.png图10. WM患者的PFS

主要结论: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表明奥布替尼对R/R WM患者具有深度和持久的疗效,没有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参考文献

1. Yuqin Song, et al. 2023 ASH Poster 1682.
2. Changju Qu, et al. 2023 ASH Poster 1658.
3. Huilai Zhang, et al. 2023 ASH Oral 736.
4. Jennifer R. Brown, et al. 2023 ASH Oral 202.
5. Huayuan Zhu, et al. 2023 ASH Poster 4642.
6. Constantine S. Tam, et al. 2023 ASH Oral 327.
7. Huayuan Zhu, et al. 2023 ASH Poster 4653.
8. Yuhong Ren, et al. 2023 ASH Poster 1747.
9. Jia Jin, et al. 2023 ASH Poster 4468.
10. Xinxin Cao, et al. 2023 ASH Poster 3039.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guangli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