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肿瘤资讯前沿直击 | 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2023学术年会焦点话题

2023年12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11月18日下午2时30分至6时,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2023学术年会于天津万丽宾馆召开。本次【肿瘤资讯】小编亲临现场,对话专业委员会7位专家,就当前肿瘤临床检验最新进展等焦点话题展开专访。采访内容已总结整理成文字形式,以飨读者。


“三大亮点”成为本次CCHIO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学术年会特色

作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的主委,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万里教授介绍了本次学术年会的三大亮点。其一,临床专家发现了一个新抑癌基因——NRD2基因突变。这种抑癌基因可作为PARP抑制剂的治疗靶点,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日后可作为PARP抑制剂选择伴随诊断的一项生物标志物。其二,本次大会邀请的多位国家杰青聚焦于RNA修饰在肿瘤中的作用,通过检测ctRNA修饰作为伴随诊断的标志物,这也是一种新进展。其三,来自各大肿瘤医院检验科大咖们聚焦于新液体活检技术,分享了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潜在价值等。

液体活检技术更迭,

助力早期肿瘤一线诊断革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宋现让教授则围绕液体活检技术中新兴的snoRNA检测优势进行前景展望。液体活检领域是一个范围很广的领域,所有外泌体、ctDNA、循环肿瘤细胞以及其它一些在体液中的成分,通过对他们进行检测获得生物信息、指导疾病的治疗都可以统称为液体活检。核仁小RNA(snoRNA)是其中的一小类,属于非编码RNA,过去对它的功能了解并不多,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发现它作为一个调节型非编码RNA,特别是在核糖体RNA修饰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核糖体RNA作为非编码RNA中占比非常高的RNA,在蛋白翻译合成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对肿瘤生物学过程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同样,它也可以释放到外周血当中去,因此通过外周血检测snoRNA,开辟了液体活检的一个新领域。初步研究来看,在许多肿瘤的早期诊断当中具有一定的前景。

伴随技术发展,监测肿瘤复发的肿瘤标志物

日益增多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任丽教授就目前常用于监测肿瘤复发的肿瘤标志物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首先是常用的血液系统肿瘤标志物,包括常见的CEA、AFP等肿瘤标志物,其在监测肿瘤复发和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增强,循环肿瘤细胞(CTC)进入到检验临床实践过程,进入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多部专家指南共识中,它作为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关键环节,也是肿瘤液体活检的主要材料之一,发挥着预后判断、疗效预测、疗效评价及复发转移评估等重要临床价值。此外,ctDNA由于存在于外周血循环中,具有均一性良好、容易检测、对患者损害小等特点,目前也进入多部肿瘤专家共识中,用于监测肿瘤患者是否复发。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期待未来能够出现更多用于肿瘤监测的标志物(无论是血液肿瘤标志物还是细胞肿瘤标志物)进入到临床诊疗实践当中,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检测复发转移的有利工具。

RNA表观遗传应用前景广泛,对于肿瘤临床检验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东南大学高山教授介绍了对于RNA表观遗传学对于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意义,认为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RNA的表观遗传学主要涉及到RNA修饰,RNA修饰可影响RNA稳定性及免疫逃逸。今年大火的mRNA疫苗的应用迁移到肿瘤疫苗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修饰提升RNA的稳定性,并进而提高免疫的阅读能力,是有一定获益的。第二个层面,很多以前可能无法靶向的靶点,现在可以通过靶向它的RNA,通过阅读以后进而间接靶向它,也是很好的策略。众所周知的最早克隆的一个癌基因叫HRAS,其突变率很低,但是它在各个癌种中的表达量非常高。然而,它存在一个问题——即很难靶向,但是如果靶向另一个RNA结合蛋白YTHDF1,就能够实现靶向HRAS,最终可实现治疗这一类驱动肿瘤的目的。

基于表观遗传标志的液体活检不止ctDNA,RNA亦可发挥重要作用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健教授介绍了针对肿瘤表观遗传标志在肿瘤诊断或诊治方面的应用。目前,已有很多cfDNA和ctDNA的相关研究在进行中,相关成果在临床预测肿瘤复发及肿瘤诊断中也取得了重要效果,如cfDNA甲基化及ctDNA突变等,然而由于正常组织中也会发生突变,所以ctDNA突变可能并非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由此,cfDNA甲基化可能对于肿瘤的早诊早治有更为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血液中除了DNA外,还有释放出的RNA物质,如cfRNA,RNA水平或RNA修饰也可能作为肿瘤早期诊断或疗效监测的分子标志物。通过相关前瞻性队列研究,我们也确实发现血清里面RNA物质的改变能够提前2年有效甄别已经发生肿瘤的患者个体,具有一定的肿瘤筛查作用。

胃癌异质性与肿瘤微环境中种类多样的细胞及复杂的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复旦大学周兆才教授对胃癌异质性与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及信号通路的复杂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介绍。首先需要明确胃癌的异质性非常强,其原因在于胃癌本身涉及的细胞类型较多,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除了胃上皮细胞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细胞类型参与,具体如免疫细胞、神经细胞、内皮细胞、间质细胞等,进一步细分,免疫细胞又可分成诸多亚类,如中性粒细胞、T细胞、B细胞等,再向下细分,如T细胞中的亚型——调节型T细胞(Treg)对于免疫治疗的敏感性以及胃癌的疾病进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胃癌发生发展涉及的信号通路也是非常复杂,我们所关注的Hippo信号通路其实在胃癌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与P53、KRAS等这些重要的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存在交互作用(crosstalk),可共同调控胃癌的发生发展。

多技术联合整合不同维度多种标志物,

共同构建更为精准的疗效预测模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娟教授介绍道,免疫治疗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使得很多病人实现了长期生存。然而,目前只有20%~30%的肿瘤病人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有效的。而是否有效,跟肿瘤细胞的特性、肿瘤微环境、宿主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所以在治疗前,首先需要评估患者是否会受益。目前已获FDA批准的指标包括肿瘤组织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错配修复MMR等。此外,研究还发现其它标志物,如KRAS/TP53突变患者疗效更好,存在MDM2/4扩增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超进展。组织PD-L1表达是第一个被批准的,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标志物,主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常规可开展,但PD-L1评分的标准化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可以用免疫组化、多重PCR加毛细管电泳,或者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检测。TMB检测通常采用二代测序,金标准是全外显子组测序,但成本太高,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靶向测序,但各家产品纳入的基因不同,检测参数也不同,尤其是cutoff值存在差异,所以临床应用时应进行临床试验,确定该产品在不同癌种中的cutoff值,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总的来说,目前发现的多数免疫治疗标志物都是肿瘤本身特性相关的,多数涉及基因改变,所以除了免疫组化外,最常用的技术还是二代测序。二代测序技术复杂、成本高,目前多数医院都尚未开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下降,相信未来必将使更多患者受益。此外,除了肿瘤本身特性以外,近年来研究也发现了很多与肿瘤免疫循环、宿主个体差异、微环境等相关的新型标志物。随着免疫治疗药物的不断增多,免疫治疗联合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不同方案的疗效预测也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也需要研究者们继续深入探索。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整合不同维度的多种标志物,构建疗效预测模型,一定能够更加精准地预测疗效,实现精准治疗,使更多患者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EM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YC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04月06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外周血检测snoRNA,开辟了液体活检的一个新领域
03月18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临床专家发现了一个新抑癌基因——NRD2基因突变。这种抑癌基因可作为PARP抑制剂的治疗靶点
2023年12月04日
刘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肿瘤内科
液体活检领域是一个范围很广的领域,所有外泌体、ctDNA、循环肿瘤细胞以及其它一些在体液中的成分,通过对他们进行检测获得生物信息、指导疾病的治疗都可以统称为液体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