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首个《中国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临床管理现状调研报告(2023年)》定稿会于南京顺利召开。
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案,对肿瘤患者至关重要。然而,化疗药物引发的骨髓抑制(CIM)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为准确了解真实世界中CIM的发生情况和管理现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于2023年3月15日发起了“明见”项目——即“中国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临床管理现状调研”,旨在加强临床对CIM的认识,规范CIM的诊疗理念。
沈波教授主持定稿会
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担任主持,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姜文奇教授开场致辞指出,中国抗癌协会发起的“明见”项目具有中国特色,是我国首个中国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临床管理现状调研项目,汇聚了全国300余名肿瘤专家的CIM观念,深入了解了我国CIM临床现状,弥补了国内CIM流行病学数据的空白,将有助于指导临床规范化治疗,并将为未来肿瘤药物研发、临床治疗策略制定等带来更好的指导。
姜文奇教授致辞
报告环节由云南省肿瘤医院杨润祥教授担任主持,江苏省肿瘤医院潘半舟教授对《中国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临床管理现状调研报告(2023年)》进行了详细介绍。
杨润祥教授主持
潘半舟教授从项目介绍、调研报告内容、专家咨询数据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享。
潘半舟教授汇报
我国目前在CIM流行病学、预防及诊疗现状方面仍存在大型、全国范围内、横断面调研数据的空白。CIM影响患者生存预后,因此,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发起了“明见”项目——中国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临床管理现状调研,由主任委员、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倡议,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姜文奇教授和徐瑞华教授共同担任组长。在整个调研实施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综合的质量控制,并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
调研内容分为患者端CIM疾病负担和医生端CIM临床观念两个方面。
患者端方面,调研覆盖了29个省级行政区289家医院的7258例患者(项目仍在进行中,现已覆盖患者9500多例)。 CIM总体发生率为44.7%,发生CIM后,血红蛋白较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更难恢复。横断面数据显示,各癌种患者在接受含化疗的药物治疗时,均有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发生CIM,且CIM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治疗线越靠后CIM发生率越高。具有CIM高危因素的患者接受的干预,主要为预防性干预,最常用的单一预防药物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其次是全系骨髓保护药物曲拉西利。调研结果显示,使用曲拉西利的患者CIM发生率最低,在降低CIM总体发生率、≥3级发生率和各单系发生率均更有优势。此外,曲拉西利还可以显著降低前一周期CIM的患者再次发生CIM的概率,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CIN)和血小板减少症(CIT)的再次发生率分别降低57%和29.9%。
医生端方面,专家咨询的调研范围覆盖28个省级行政区、305位主任级肿瘤专家,涉及的肿瘤专家均来自三级医院,集中分布在肿瘤科。从临床观念来看,虽然92.8%和61.6%的专家表示会对CIN和CIT进行预防性用药,但是调研报告显示患者仍未充分接受预防干预。此外,多数医生明确表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出现尚不会对传统化疗的地位产生影响。
最后,潘半舟教授指出,本次调研填补了国内大样本、横断面CIM调研数据的空白,描绘了当前临床管理的现状,但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仍有较多问题尚未解决,研究和探索仍在继续。
应杰儿教授主持讨论环节
浙江省肿瘤医院应杰儿教授主持了项目组专家问题反馈及讨论环节。海南省肿瘤医院林海锋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韩正祥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波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廖旺军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柳菁菁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史健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闻淑娟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杨润祥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袁渊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马蓉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施玥教授等多位专家,就调研报告和内容给出了多项积极反馈和良好建议。
讨论环节中,十余位专家一致表示出对我国首个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调研报告的认可,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针对报告中的欠缺以及未来探索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
最后,姜文奇教授高度肯定了本次调研报告的价值在于填补了国内CIM流行病学数据得空白,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CIM进行规范化诊疗,并对推进相关医保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支持。开发CIM预测评估程序,或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报告中的数据,加强宣教,让防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姜文奇教授总结
会后,姜文奇教授、沈波教授、金波教授、韩正祥教授、应杰儿教授共同接受了肿瘤资讯、肿瘤瞭望、医学界和CCMTV等媒体采访,就本次调研项目以及未来探索方向进行了深入解答。
“明见”项目的创新性和价值有哪些?
姜文奇教授:“明见”项目覆盖了全国几百家医院,共计一万多例患者和300余名专家参与,最终获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流行病学数据,填补了我国CIM临床管理现状方面的空白。《中国化疗相关骨髓抑制临床管理现状调研报告(2023年)》结果揭示了目前国内医院对CIM认知的状况,未来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相关诊疗,推动政府部门制定医政医保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内科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广州富力国际医院 医疗副院长
港澳抗癌协会 副理事长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分会 第一届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第三届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 第五届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 会长
《国际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副主编
《柳叶刀》 《JCO》(中文版) 编委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终身荣誉奖
“明见”项目设计的初衷是怎样的?
沈波教授:“明见”项目是我国首个关于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调研,涉及粒细胞缺失、血小板下降以及贫血等多方面临床管理现状,是我国首个全面的大样本调研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的主委冯继锋教授以及前任主委姜文奇教授,还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徐瑞华教授d等几位前辈倡议和牵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临床医生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抗肿瘤药物近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是传统化疗还是创新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ADC等,都会导致CIM。化疗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难以避免引发骨髓抑制,因此本次调研主要聚焦于化疗相关CIM。掌握化疗相关CIM流行病学数据、发生情况以及在前线和后线治疗中的危害等,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预防以及制定对症处理策略。
调研从患者和医生两方面进行。患者端聚焦在患者特征以及疾病负担方面。医生端主要关注临床专家的观念、如何看待CIM、如何处理以及选择怎样的预防措施。从医患两方面双管齐下,进行国内大范围调研,能更好地了解我国骨髓抑制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性诊疗现状。今天定稿会上,许多与会专家都提出希望未来能够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帮助临床医生更方便、直接地了解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程度,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临床管理。
“明见”项目的意义以及执行过程中,您有怎样的心得?
沈波教授:众所周知,调研时纳入的样本量越大,结论越具有代表性。“明见”项目起初进行时,考虑到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经济不平衡,治疗和用药理念可能也存在差距,如果纳入的样本量过小,则会存在偏倚。因此,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尽可能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包括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目前整体随访的病例数和调研专家数已超过一万例。我们在纳入六千多例和八千多例调研案例时,分别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分析,目前包含一万多例调研数据分析也即将完成。可以说本次调研覆盖面非常之广。
其次,调研选择了肿瘤领域发病率较高的七个瘤种。考虑到如果覆盖所有瘤种,可能会分散数据,因此本次主要选择了发病率高的几个瘤种,未来可能会进行更全面的探索。
另外,调研设计、调研问卷由专业的医学专家和统计学专家共同制定,并对数据从完整性、逻辑性以及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质控,确保数据的科学性。
我认为,“明见”项目最终的数据会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够说明目前国内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临床现状和临床专家理念,为临床实践提供良好的指导。
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大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博士后导师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省省委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 理事 江苏省免疫学会 常务理事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委会 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 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委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 副主委
CSCO非小细胞肺癌/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 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 候任主委
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分会 主委
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肺癌专委会 主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 副主委
化疗骨髓抑制众多未被解决的问题中,您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金波教授:目前,肿瘤有诸多治疗方法,诸如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ADC药物等,但骨髓抑制的发生比例仍然较高,超出我们的预想。本次调研收集的是住院患者的数据,医院外、化疗间隙或治疗间隙的患者,或者门诊患者,都可能有处在骨髓抑制状态。骨髓抑制会导致患者治疗延期,用药剂量减少,进而影响患者疗效。尤其是对于晚期患者,化疗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对化疗患者进行骨髓保护,是临床上迫切关心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是在出现骨髓抑制后才开始进行治疗,能否提前预防骨髓抑制?诸如构建一个模型,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高危患者,进而对这类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现有的一些长效预防性药物,都是进行单系预防,可能是粒细胞或血小板的刺激因子,并不能真正做到保护骨髓,最后骨髓还是会衰竭。因此,临床需要真正能够保护骨髓的药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内科 副主任 教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心脏病学专委会常委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委会委员
CSCO血管靶向专委会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会常委
请结合您的临床经验,谈谈曲拉西利的临床意义。
韩正祥教授:肿瘤治疗手段日新月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不断出现,但化疗目前依然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化疗药物选择性低,不良反应十分常见,临床过程中,足剂量化疗的患者几乎100%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本次调研数据显示,36%的患者会发生多系骨髓抑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后续化疗药物剂量、化疗周期延迟性,进而影响患者生存,并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曲拉西利作为一种高选择性骨髓抑制剂,具有详实的临床理论和试验数据,能够保护患者骨髓,将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短暂阻滞在G1期,具有保护化疗所致CIM的作用,对三系保护数据翔实。基于临床研究证据,曲拉西利已经在《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NC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4 V1)》、《NCCN造血生长因子指南(2024 V1)》、《CSCO小细胞肺癌指南(2023版)》以及《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中被推荐用于CIM的预防。未来,期待在真实世界中进一步观察曲拉西利的疗效和安全性,也期待曲拉西利能够在其他瘤种中开发新的适应症。
曲拉西利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重要的理念更新——防治并重,在临床治疗中,不要等化疗导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以后再进行治疗,要防治并重,规范化评估,全方位进行全程管理。
肿瘤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肿瘤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医学创新中心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务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整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常务委员、肿瘤姑息治疗学组组长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会常务委员、肿瘤诊疗多学科协作学组组长
徐州市免疫学会理事长
徐州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徐州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您认为,未来在骨髓抑制方面有哪些值得探索方向?
应杰儿教授:首先,“明见”项目的调研报告纳入上万例数据,几乎覆盖全国各个省份,这对了解中国目前骨髓抑制现状,临床医生的相关观念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此次调研主要报告了化疗相关CIM的数据,但近年来抗肿瘤新药发展迅速,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尽管带来了更好的疗效,但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仍然存在,我们需要对这些新型抗肿瘤药物相关CIM进行调研,补充国内数据的空白。
第二,此次调研以常见瘤种为主,包括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肿瘤等,但不同瘤种所需要的治疗药物造成的骨髓抑制的分类和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充实现有瘤种及数据,对CIM的管理提供更好的帮助。
第三,如何使用调研数据指导临床实践?建议可以开发一个风险评估模型,帮助患者进行精准化治疗,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防,,将有助于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实施。
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胃内科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结直肠癌专委会,营养治疗专委会,胃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肿瘤临床协会(CSCO)理事,胃癌专委会和胆道肿瘤专委会常委,结直肠癌专委会和肝癌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营养与治疗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MD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小结
“明见”项目作为我国首个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临床管理现状调研,填补了我国CIM流行病学数据的空白,将有助于指导临床规范化防治诊疗,可为医政医保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未来或将为患者临床预防CIM带来诸多获益,提高患者预防的可及性。“明见”项目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冯继锋教授作为倡议人,和姜文奇教授和徐瑞华教授为本次调研的顺利进行引领着航向。同时,所有项目组的临床专家给予了专业指导和大力支持。未来,“明见”项目将进一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更深层次剖析我国CIM现状以及改进方向,进一步推进我国CIM预防以及治疗的规范化进行,努力推进相关医保政策落实,为患者带来切实的获益。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