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蓉蓉, 石远凯, 韩晓红. 自身免疫性抗体在肝癌临床诊疗中的价值[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11):1143-1147.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191126-00764.
肝癌是我国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2.5%,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在目前临床常用的肝癌诊断方法中,血清甲胎蛋白(AFP)诊断效能仍不甚满意,而超声对小病灶不敏感,CT存在放射暴露的问题,因而亟需探索新的肝癌诊断相关标志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肝癌患者血清中就已存在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免疫性抗体(AAB),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有抗p53、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RNA结合蛋白和葡萄糖调节蛋白等AAB。单个AAB在肝癌诊断中的特异度高,但灵敏度较低,多个AAB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AAB联合AFP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目前AAB与肝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较少,是未来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肝肿瘤; 自身免疫性抗体; 诊断; 预后
肝癌病死率高达95%,大部分患者于诊断1年内死亡,这与肝癌的早期发现手段不完善有关。肝脏超声、CT及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检测是目前发现肝癌的主要方法,但超声对小肝癌(<2 cm)检出的灵敏度低且受操作者技能水平的影响较大,而CT检查存在辐射暴露且费用较高等问题。AFP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原发性肝癌血清标志物,灵敏度为40%~65%,但对早期肝癌检出率低,约30%~40%的早期肝癌患者AFP处于正常水平。另外,AFP在一些慢性肝病和生殖系统肿瘤中也会升高,即使联合肝脏特异性的AFP异质体AFP-L3进行检测,其效能也并无提高。目前,临床上尚无与肝癌预后相关的有效分子标志物。因此,寻找有效的血清标志物,以提高早期发现肝癌、准确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能力,一直是肝癌领域的研究热点。
肿瘤细胞内蛋白质的结构改变、翻译后修饰异常、过表达或异位表达异常释放等可产生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ur-associated antigens, TAA),TAA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肿瘤相关自身免疫性抗体(autoantibodies, AAB)。AAB作为TAA的"监视者",可反映肿瘤的发生、进展与机体免疫状况,同时AAB为B细胞克隆性产生,且半衰期更长,因此将其作为TAA的"报告者"更易于检测。有研究显示,肝癌相关AAB在临床诊断前数月甚至数年即已出现于血清中,具有早期发现肝癌的潜在价值。同时,靶向TAA的AAB会随着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发生相应变化,因而还具有监测肿瘤进展和预测预后的潜在价值。
肝癌诊断相关的AAB
目前,已报道的肝癌相关AAB超过70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alr cancer,HCC)及亚洲人群中,这与肝癌的病理类型分布及疾病地区分布一致。单一AAB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单一AAB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10%~90%,特异度为40%~100%,不同AAB的诊断效能差异较大。研究最多的为抗p53、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RNA结合蛋白(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Ⅱ mRNA binding protein, IMP)家族和抗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 kD, GRP78)的AAB。此外,还有一些灵敏度较高的AAB,部分AAB在早期HCC诊断中表现良好。
1.抗p53的AAB:
p53蛋白是抑癌蛋白的明星分子,其含量或结构异常均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抗p53蛋白的AAB是报道得最早也是最多的肝癌相关AAB之一。有研究表明,抗p53蛋白的AAB与AFP浓度无关,但在AFP阳性的HCC患者中阳性率较高(83.3%),联合AFP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可辅助AFP诊断HCC,但抗p53的AAB广泛存在于多种肿瘤中,缺乏肝癌特异性。
2.抗IMP家族的AAB:
IMP家族包含IMP1、IMP2/p62和IMP3/Koc,主要参与mRNA的转运和瞬时储存,影响多种肿瘤相关蛋白的翻译及HCC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高度表达,使得血清中可检测到相应的AAB。其中,抗p62的AAB是从HCC患者中通过血清学筛选互补DNA表达文库(serological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cDNA expression libraries,SEREX)技术分离而来,仅特异性出现在HCC中,在慢性肝病中检测不到,而抗Koc的AAB则广泛存在于肝癌、卵巢癌和肺癌患者血清中。Dai等报道,76例HCC患者中,抗IMP1、p62和Koc的AAB阳性率依次为11.8%、17.8%和15.8%,这与Zhang等在75例HCC患者中检测到的抗p62和抗Koc的AAB的阳性率(10.7%和17.3%)相近,但同类AAB(抗p62和抗Ko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仅略有提升(24%),这提示同类TAA激发的机体免疫反应可能较为类似,因而同类AAB联合时起到的互补以提升诊断效能的作用不大。
3.抗GRP78的AAB:
GRP78属于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70家族的伴侣蛋白,可促进蛋白质折叠、组装和转运,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生成和化疗耐药有关。Shao等在76例肝癌患者中检测到高水平的抗GRP78抗体,其阳性率为35.5%,联合AFP检测阳性率可提高至71.4%,显著高于其在6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6例健康人中的阳性率。而Ying等则报道,173例HCC患者中抗GRP78的AAB阳性率仅为7.5%,这可能与阳性界值的设定及健康对照的纳入标准不同有关。
4.肝癌早期诊断相关AAB:
一些AAB在早期肝癌诊断中有较好的表现。在70例早期肝癌(巴塞罗那分期为A期)和350例对照中,抗肝细胞癌模拟多肽(HCC mimic peptide, HC1)的AAB诊断早期肝癌的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83.1%,与肝炎及肝硬化鉴别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83.5%和87.1%,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在106例早期肝癌(巴塞罗那分期为0期和A期)和388例对照中,抗中心体蛋白F(centromere protein F,CENPF)、抗HSP60和抗p62的AAB诊断早期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826、0.764和0.796,其中抗CENPF的AAB与AFP联合诊断早期肝癌的AUC为0.882,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68.8%,抗CENPF的AAB在AFP阴性的HCC中阳性率达73.6%,提示其可能是发现AFP阴性早期肝癌的良好标志物。
5.其他肝癌相关AAB:
单个肝癌AAB的阳性率一般较低(10%~30%),但也有一些阳性率较高的AAB。在31例HCC和76例对照中,抗精子相关抗原(anti-sperm associated antigen, SPAG9)的AAB诊断HC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到71.0%和87.3%。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小,结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102例HCC和98例健康对照的研究中,抗剪接因子3B亚基1(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SF3B1)的AAB诊断HCC的灵敏度为73.53%,联合AFP检测灵敏度可提高至87.35%,特异度达90.59%。但该研究未设置慢性肝病对照组,可能会造成特异度的过高估计。
总体而言,不同研究间样本量相差较大,且部分研究的对照组设置不严格,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同一AAB在不同研究中的诊断效能存在较大差异。
AAB组合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随着血清蛋白质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利用多种TAA同时筛选多个AAB成为该领域的研究主流。精细选择多个AAB进行组合检测可相互弥补单个AAB阳性率偏低的不足,将肝癌检出率提高至40%以上。
合理的AAB组合不仅具备更强的发现早期肝癌的能力,建立AAB组合的诊断模型还可预测肝癌的发生。在76例HCC患者和89名健康对照中,14种AAB组合(IMP1、IMP2/p62、IMP3/Koc、CIP2A/p90、RalA、c-Myc、survivin、cyclin B1、14-3-3ζ、MDM2、p53、CAPERα/HCC1.4、p16和NPM1)获得了诊断HCC的高特异度(83.0%)和灵敏度(69.7%),较单个AAB的阳性率(6.6%~21.1%)有了很大提高,AFP联合该组合的HCC检出率由62.8%提高至79.1%;在其中16例由慢性肝病发展而来且具有肝癌诊断前3~12个月动态血浆样本的HCC患者中,组合中的任一AAB在患者诊断前的血浆中即呈阳性,尤其是在肝癌诊断前1年,AAB组合阳性率高达87.5%。Middleton等纳入96例HCC患者,以116例慢性肝病患者和96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经过41、21、12和10种AAB不同组合的尝试,最后确定了21种AAB组合(抗H-RAS-1、p16、Gankyrin、NY-ESO-1、Sui1、p53、RalA、cyclinB1、HCC1、WT1-n-term、CK8、AFP、β-Catenin2、β-HCG、HDGF、Calreticulin、GRP78、FASN、GPC-3、DKK1和l-myc-2)联合诊断肝癌的效能最好(灵敏度为43%,特异度为88%),较单个AAB的灵敏度(0~10%)有较大提高。另外,在16例早期HCC(巴塞罗那分期为A期)患者中,21种AAB组合的阳性率为50.0%,在其中11例具有诊断前血清的患者中,12种AAB组合的阳性率为63.6%,阳性AAB最早可于诊断前5年检出。Koziol等以160例HCC患者和90名健康人为训练集,基于5个AAB组合(抗HCC1、p16、p53、p90和survivin),通过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分析建立了诊断分类器模型,以另外17例HCC患者临床诊断前的血清进行验证显示,该分类模型可成功预测其中16例患者的肝癌发生。上述研究表明,经优化的AAB组合在HCC诊断或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较单个AAB的灵敏度高,但不同AAB组合中AAB组成差异较大,诊断性能也存在差异。
AAB在肝癌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AAB与恶性肿瘤进展的关系依赖于具体AAB的特性。有的AAB可通过补体依赖或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增强T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干扰肿瘤细胞配受体的结合,影响下游信号转导,从而发挥抑制肿瘤进展的作用。有的AAB却能够促进肿瘤的进展,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当AAB由非淋巴细胞(如恶性转化的上皮细胞及上皮干/组细胞)分泌时,可能促进细胞增殖、肿瘤侵袭及转移。在前列腺癌中发现的抗GRP78的AAB靶向细胞表面的GRP78蛋白,能通过组织因子依赖性机制激活未折叠的蛋白应答,并诱导肿瘤细胞增殖。肝癌中也有高水平的抗GPR78 AAB,可能发挥类似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AAB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目前,肝癌复发、转移及预后相关AAB的研究较少,仅有抗GRP78、p53、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 AAB的报道。研究显示,抗GRP78的AAB与HCC的临床分期、门静脉侵犯及转移有关,其含量在肝切除术后1周下降,但在1个月后复发的患者中又升高,提示其可能是潜在的HCC复发与转移的标志物。多项研究均显示,抗p53的AAB与肝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OPN作为一种磷酸化和糖基化的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在肝细胞癌变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Meta分析表明,血清OPN蛋白水平升高预示肝癌预后较差。Ying等报道,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的OPN蛋白可分泌至血清中引起抗OPN的AAB含量上升,抗OPN的AAB可作为预测肝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肝癌AAB研究展望
寻找肝癌早期诊断、监测进展、预测治疗反应的无创生物标志物一直是肝癌研究的焦点。AAB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除了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DNA、血清TAA之外的另一重要血清分子标志物,具有诊断及早期诊断的价值,一般AAB组合较单个AAB诊断特异度稍有下降,但灵敏度有较大提高,同时AAB联合AFP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弥补了AFP对小肝癌及早期肝癌灵敏度低的不足。
尽管肝癌领域AAB的研究已近20多年,但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1)早期的研究多为回顾性小样本研究,样本量小使结果具有偶然性,而回顾性研究比前瞻性研究干扰因素更多。另外,研究中对照的设置欠严谨,如健康对照未与肝癌患者进行性别、年龄匹配,未设置肝炎或肝硬化等前驱疾病对照,因而可能使非研究因素带来的偏倚增加,这也是导致同一AAB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2)恶性肿瘤相关免疫诊断的问题之一是TAA的定义,尤其对于肝癌这一具有明确前驱疾病的肿瘤,在其诊断相关性AAB的横断面研究中,将患者诊断时血清中出现的所有细胞抗原均定义为TAA是不合理的,有的TAA在良性疾病中已经存在,这提示明智地选择AAB组合对提高特异度十分重要,也再次说明了设置前驱慢性肝病对照的必要性。(3)某一横断面的AAB只反映当下TAA的信息,分析肝癌诊断或治疗前后的AAB的动态变化,即构建时序性AAB表达谱可提供更多临床疾病变化的有用信息,但目前这类研究较少且含动态血清的样本量也较小。(4)目前,单个AAB阳性的界值有多种界定方式,最常见的是以健康对照组AAB水平的均数和标准差界定,即高于健康对照组AAB均数+2(或3或4)倍标准差为界值。对于偏态分布数据则以健康组AAB的95%分位数(P95)为界值。还有的研究以健康对照组AAB吸光度值的2倍为界值。针对AAB组合,多是以任一AAB阳性为结果阳性(并联判断),但易出现假阳性的问题。若以组合中所有AAB均为阳性方为结果阳性(串联判断),也存在灵敏度低的问题。(5)从细胞病理类型来看,目前的肝癌AAB研究主要集中在HCC,对于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细胞癌研究很少。从病因角度而言,AAB与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癌的研究较多,而酒精性肝癌、自身免疫性相关肝癌中靶向TAA的AAB则鲜有报道。
未来肝癌AAB领域的研究,在继续寻找新的具有高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价值AAB的同时,也应注重AAB组合的临床转化,要开展更多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以明确AAB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对慢性肝病患者等肝癌高危险人群,开展AAB水平的动态监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评估AAB在肝癌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贡献程度,构建多因素的诊断模型和疗效预测模型,这将有利于全面真实地反映肝癌的发生及进展情况,对于肝癌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中华肿瘤杂志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