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咖访谈】刘晓晴教授:罕见靶点成为近5年研究热点,但仍需深入探索解决更多问题

2023年08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7月29日-30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长城肿瘤高峰论坛 2023·北京”在北京圆满召开。大会特为肺癌设置分会场,分享肺癌领域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创新诊疗技术的前沿发展。会间,大会肺癌分会场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晓晴教授分享了肺癌罕见靶点的治疗精华盘点,【肿瘤资讯】特邀刘晓晴教授与读者深入探讨肺癌精准靶向治疗的发展与未来的探索方向。

刘晓晴 教授专访

专家简介

刘晓晴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医学部
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央军委保健专家

罕见靶点成为靶向治疗近5年发展重点,四大问题仍然不可忽视

刘晓晴教授:自2003年首个针对EGFR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吉非替尼上市至今,肺癌靶向治疗快速发展的二十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10-15年,这一阶段的药物研发主要针对常见靶点EGFR、ALK、ROS1,其中针对EGFR、ALK的靶向药物在国内已经进入“三代同堂”的繁荣局面。第二个阶段则是最近5年,我们开始更加关注此前未被关注的少见、罕见靶点,越来越多针对这些靶点的新药井喷式上市,药物可及性逐渐提高。

但即便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也仍然关注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 首先还是药物发展不平衡的问题,EGFR、ALK、ROS1发展时间较早,药物较多,且很多药物都已经纳入了医保,反观罕见靶点,虽然已经有很多新药上市,但仍然有很多靶点没有靶向治疗药物,或药物仍未纳入医保。

  • 此外,即便已经有靶向治疗药物上市的靶点,面临的选择也较为单一,甚至仅有“独生子女”。例如BRAF V600E突变,虽然针对该靶点的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方案已经获批并纳入医保,但患者仅有这一种靶向治疗选择,如果治疗中遇到了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就没有其他的靶向治疗选择了。

  • 第三则是一些已经在国外获批上市的药物在国内仍未上市,例如针对KRAS的Sotorasib,或者某种药物在国外已经获批了对应适应症,在国内仍未能获批,例如针对HER2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患者用药时也会面临本该有更好的选择却难以可及的问题。

  • 第四点则是我们都很关注的不良反应问题。例如ADC药物的肺间质改变问题,或一些TKI导致的水肿、皮疹、腹泻、发热等问题。这些不良反应也是制约患者长期从靶向治疗中获益的关键因素。 

精准检测指导精准靶向治疗,基层地区精准检测覆盖率有待提高

刘晓晴教授:精准检测是精准治疗的前提,随着精准治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精准检测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目前精准检测也同样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精准检测目前仍然不够普及,在一些一二线城市中心医院或专科医院,精准检测可能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推广,不仅有一代测序,部分中心已经引入了二代测序技术,在这些医院就诊的患者将在活检后获得及时的基因检测,指导后续的精准治疗。但在基层医院,精准检测技术普及度就较低,很多医院甚至尚未开展针对EGFR、ALK的一代测序或免疫组化,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就很可能因为未能及时检测而丧失从精准治疗中获益的机会。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精准治疗药物可及,我希望精准检测的理念也能深入更多医生内心,对于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定要采取基因检测,给予患者精准靶向治疗的机会。同时。医院、检测机构等也应尽力向基层推广精准检测,将精准检测下沉到基层,使广大患者可及。

罕见靶点靶向治疗疗效仍需提高,克服耐药探索高效低毒新方案


刘晓晴教授:虽然越来越多针对罕见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实践,给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但我们也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 首先,一些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仍不理想,近期客观缓解率仅为30%~40%,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等长期获益也不能令人满意。对于这些罕见靶点,我们仍需要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案。解决的思路通常是联合治疗,例如与化疗联合,与免疫治疗联合,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这一方向是未来发展中我们比较关注的方向。

  • 另一个方向则是耐药问题。即便靶向治疗的短期疗效很好,长期的耐药问题也难以避免。我们为了给患者带来更长久的生存获益,就一定要重视耐药问题。而要解决耐药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清耐药机制,每个靶点,每种治疗手段的耐药方式可能都存在差异,我们需要根据不同耐药机制的特点,找寻逆转耐药的方法。

  • 第三个方向则是降低不良反应。患者对于药物的耐受性同样是制约其从中长期获益的关键因素,一些患者甚至会因为不良反应而自行中断用药,未来希望我们可以探索更为高效、低毒的解决方案,为患者带来长期有效而副作用更小的精准治疗。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3年08月10日
王琼
株洲市第二医院 | 呼吸内科
罕见靶点成为近5年研究热点,但仍需深入探索解决更多问题
2023年08月06日
邵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肿瘤内科
首先需要理清耐药机制,每种治疗手段的耐药方式可能都存在差异。
2023年08月06日
赵建国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罕见靶点成为近5年研究热点,但仍需深入探索解决更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