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明星对话——浅谈围手术期肺癌的诊疗

2023年08月0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本期《明星对话》特邀上海市胸科医院艾星浩教授以及李子明教授,针对围手术期肺癌诊疗开展交流。

明星对话,照亮你灵感的光。

艾星浩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会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JCO中文编委

李子明
肿瘤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委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委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委员兼内科学组秘书
美国纽约叶史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访问学者(2014.8-2015.9)
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肺癌的微创肿瘤消融术

“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考量因素有哪些?免疫治疗的周期数如何确定?”

·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目前证据提示三个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优于两个周期;围术期免疫术前+术后治疗中化疗建议四个周期。

“新辅助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特征有哪些?”

· 分期较晚,特别是N2的患者更适合使用新辅助免疫治疗,分期较早的患者可直接手术并在术后进行辅助免疫治疗,避免毒性反应。

· PD-L1表达可作为预测因素。

· 未来其他还会有更多的biomarker的组合,来帮助临床进行更好的优势人群筛选。

“新辅助免疫治疗之后达到pCR的患者是否还有必要使用辅助免疫治疗?如果未达到pCR呢?”

· 达到pCR的患者仍存在复发,可根据患者情况推荐进行辅助免疫治疗。

· 未达到pCR的患者会强烈推荐继续进行辅助免疫治疗。

“围手术免疫治疗模式如何选择?MRD的价值在哪?”

· MRD目前仍有积极探索价值。

· 目前围术期治疗仍建议根据现有适应症进行治疗模式的选择。

· 阿替利珠单抗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中国NMPA及美国FDA批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免疫治疗药物,根据IMpower010研究的结果,NMPA已经获批其用于PD-L1≥1%,II-IIIA期R0切除后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

“早期肺癌患者围术期治疗后出现复发,如何选择临床治疗?”

· 需要进行详细全身评估,根据肿瘤的复发转移模式进行治疗模式选择。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复发情况大多以局部复发为主,建议进行早期肺癌患者复发情况的收集分析,供临床后续参考指导。

“III期不可切的患者是否有可能转化为可切患者后进行手术治疗?”

· 目前对于III期不可切除的患者仍建议按照我国治疗标准模式进行治疗;

· 可进一步等待临床研究的结果,观察是否术后的整体患者获益高于目前的SOC。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ch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