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以MDT为抓手,以临床科研为基石,优质高效服务临床患者

2023年05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成立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首批入选国家肺癌规范化诊疗中心的优秀团队,在临床科研和患者服务等多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杨志雄教授、苏文媚教授、陈华林教授以及李姝君教授分享科室MDT团队建设、临床科研以及临床实践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学术心得。

杨志雄
肿瘤医院副院长  肺部肿瘤专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常委
广东省胸部肿瘤研究会副理事长
湛江市医学会肺部肿瘤分会主委
湛江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委
1985年7月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从事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近40年。对肺部肿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有较高造诣。
在粤西地区率先开展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承担国家、省市级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参加国内外多项临床科学研究工作,发表科学论文40多篇,SCI收录论文20多篇,影响因子超过100分。获省市科学进步成果奖2项。
                 

苏文媚
主任医师,研究员,医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科研部部长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
广东省民族医药协会 副会长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理事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湛江市医学会肺部肿瘤学分会 常务委员
湛江市医院协会科教管理第二届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主持国家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项目及卫生厅项目等多项,获得“广东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荣获“湛江好医生”称号,发表SCI 总影响因子达到200多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
                 

陈华林
肺部肿瘤专科 主任医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肿瘤多学科协作组,委员
华人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CRTOG)放射免疫(IR)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
粤西地区中青年肿瘤医师论坛发起人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医科大附属医院肺癌诊疗中心多学科综合诊疗(MDT)秘书
precision radiation oncology  编委
擅长肺部肿瘤的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及肺癌脑转移、骨转移等姑息治疗和纵隔肿瘤的综合诊治,擅长影像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理活检等肿瘤微创穿刺活检、肺结节分析和诊疗,对肺部肿瘤MDT多学科诊疗和肺癌全程管理方面有较强的综合诊治能力。
主持及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项目,发表国内外文章20余篇, SCI论文8篇,多次参加国内外专业会议并做大会发言或壁报展示(包括全国肺癌大会、中华医学会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年会、WCLC、ASCO、CSCO等),获得中国医学论坛报举办的“中国肺癌病例挑战赛全国亚军”, 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中国肺癌多学科诊疗大赛全国八强”等。
                 

李姝君
主任医师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肺部肿瘤专区 主任医师
湛江市医学会肺部肿瘤学分会副主委
临床医学会真实世界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粤西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州市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肿瘤急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坚持每周MDT讨论,实现临床科室、医生、患者多方获益

杨志雄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肺癌多学科诊疗(MDT)团队成立于2017年,主要由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科、肺部肿瘤专科、影像科、PET/CT中心以及病理科等科室组成,由科主任带领各领科室核心骨干共同参与。MDT团队坚持每周一下午开展MDT活动,讨论病例、指南或者循证医学相关依据,既促进了各科室发展,又提高了肺癌规范化诊疗,主要获益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MDT团队来自于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学科、肺部肿瘤专科、病理科以及影像科等不同团队的骨干成员,在大家共同的探讨中,团队的力量促进了各个科室核心技术的发展。

第二、在讨论过程中,大家会运用指南或循证医学依据,其使得各个科室的诊疗得到进一步规范,更加利于各科室间的合作。例如,胸外科进行的手术,其对呼吸科病理科有一定的要求,该要求则促使病理科或呼吸内科的工作达到一定规范。同样,呼吸内科的工作需要病理科或胸外科相应的配合,那么病理科及胸外科亦需达到一定的规范要求。通过MDT协作,各科室诊疗水平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三、MDT团队的建设使得患者诊疗实现全程“无缝连接”,在诊疗规范化的基础上,提高了患者救治的水平与效率。

开展肺癌MDT,打造全流程管理诊疗服务 

陈华林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肺癌MDT团队从2017年到现在走过了六个年头,截至目前,已开展240多期。我们参与了省内、华南大区以及全国多项肺癌MDT比赛,取得了全省第一,全国八强等优秀成绩。

我们MDT的流程总体上大概为首诊教授接诊后提出申请,组织相应的专科,包括影像科、呼吸科、胸外科、肺部肿瘤专科等科室,每周一下午进行肺癌多学科MDT讨论会,得出诊疗意见,进而对临床方案进行相应的梳理和调整,后期治疗的疗效进一步反馈到MDT,从而达到全程化管理的过程。

MDT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对患者进行筛选,例如优先疑难肺癌患者;第二,采用全程化的跟踪管理,从而能够更高效、更规范的服务好每一位肺癌患者。

聚焦临床需求,以期更好服务患者

陈华林教授: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于在肺癌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多学科诊疗等方面,在此做了部分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研究。2022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部分研究(Aumolertinib Plus Anlotinib as 1st-Line Treatment for EGFR 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Phase II Trial)结果进行了展示,该研究聚焦阿美替尼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众所周知,目前EGFR突变靶向药物已实现三代同堂,虽然,三代药物可作为优选,但仍不可避免出现耐药,且耐药机制相对较复杂。因此,在三代靶向药物基础上联合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初步结果提示,靶向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出现延长趋势,期待后续PFS结果。我们在靶向、免疫以及肺癌多学科诊疗方面均有相关研究的布局,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为肺癌综合诊疗带来更多的参考,从而更好的服务肺癌患者。

术后放疗尚存争议,优势人群仍需筛选

李姝君教授:放疗是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放疗结合化疗增加了患者的局控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获益,成为三期的NSCLC的标准治疗,且延续至今。实际上,NSCLC术后放疗一直存在争议。荟萃分析显示,N0N1的NSCLC术后放疗并未延长患者生存。对于N2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不良反应可能会抵消患者的获益。

随着放疗技术的提升,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的应用逐渐推广,放疗相关不良反应逐渐降低,局控率得到提高。LungART研究考察了R0切除的N2的NSCLC患者术后采取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结果显示,虽然放疗组局控率有所提高,但其无病生存期(DFS)未取得显著提高,而相关毒性增加导致的死亡率增多。因此,术后放疗未作为N2的NSCLC患者术后的常规推荐。但是,对于高危人群,例如淋巴结清扫不充分、R1切除以及高危淋巴结阳性的患者,放疗仍可继续使用。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的放疗已逐渐进入更精确化的阶段。当前,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已成遍地开花的局势,放疗与上述方案进行联合,可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

罕见突变靶向治疗取得广泛进展,更多患者获益于靶向治疗  

李姝君教授:NSCLC占肺癌发病率达到80%~85%,EGFR、ALK靶点的发现以及相应药物的出现,为NSCLC患者带来了福音。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罕见驱动基因被发现,例如,BRAF、NTRK、ROS1、MET等,其相应的靶向药物或已获批,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BRAF基因在肺腺癌中相对多见,占NSCLC1%~3%。其中,BRAFV600E突变NSCLC常采用联合治疗方案——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其客观缓解率(ORR率)可达到60%以上。NTRK基因融合在NSCLC中发生率非常低,约为1%。目前上市的药物有两种,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ROS1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为2%~3%,女性、腺癌、非吸烟以及年轻人群属于ROS1高发人群。目前,各大指南推荐首选药物克唑替尼。洛拉替尼、恩沙替尼,塞瑞替尼等ROS1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RET融合突变在中国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6%。目前,中国批准上市的药物是普拉替尼。ARROW研究结果显示,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接受普拉替尼治疗,ORR率高达70.0%。MET通路异常形式多样,包括突变、扩增、融合、蛋白过表达等,MET 14跳突突变率约为3%~4%。赛沃替尼是首个中国上市的MET跳突药物。

罕见靶点的发现及相应药物的研发上市,大大改变了罕见突变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未来,检测方法的简便化,检测的普及,治疗药物的耐药问题等均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期待能够为该来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靶向耐药后,制定个体化应对方案

苏文媚教授:随着靶向药物的研发与上市,推动了肿瘤诊疗精准时代的到来,患者的生存期相应得到了明显延长,临床获益取得了显著提高。但靶向药物的应用无可避免面临耐药问题,如何为靶向药物治疗出现耐药的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首先,需评估患者耐药后,是否能重新取组织并进行再次病理活检与二代测序,若组织难取,可采取血液代替组织进行二代测序,以寻找耐药后是否具有伴随其它基因突变或一些通路的活化。其次,根据二代测序的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检测出新的的基因突变并且有相应的靶向药物,则可更换新的靶向药物来进行最佳的精准治疗;如果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临床上没有合适的靶向药物,可选择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当前,除了化疗,还有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以及ADC药物等等。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对上述药物的选择,是1+1+1的搭配,还是两两搭配?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综合考量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寻找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延长患者的生期。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inse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患者指南系列丛书,点我领取>>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