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国胸部肿瘤大会诊第一场(下篇):真实世界EGFR突变型肺腺癌靶向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模式的全程管理

2023年04月0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CTONG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肿瘤患者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联合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室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及讨论,以共同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2003年起,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在吴一龙教授领导下开展了每周三下午的肺癌多学科病例讨论,坚持近二十年来,为数千例患者提供了更优的诊疗决策方案,也培养了众多肿瘤专科医生多学科思维和协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2021年3月,由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学分会及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助组(GACT/CTONG)牵头,组织广东省内的肺癌临床领域各专科的专家开展了每月一期的针对肺癌疑难病例的“广东大会诊”项目,在10期会诊中,各领域专家各显所长,唇枪舌剑,集思广益,把循证医学的证据应用到具体的个性化病例上,充份体现了“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艺术”。该项目通过线上直播和各大媒体报道,在国内肺癌临床医学界影响广泛,对规范化肺癌多学科诊疗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广东大会诊”成功举行的鼓舞下,为了汇聚更大范围内的专家智慧,更广泛地推广肺癌多学科专家诊疗模式,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学分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助组(GACT/CTONG)联合自2022年2月份开展“中国胸部肿瘤大会诊”活动,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针对肺癌等胸部肿瘤的全国性专家现场会诊活动。我们将邀请全国各地胸部肿瘤治疗领域各专业专家组成会诊决策团队,每个月定期针对有代表性的肺癌疑难病例进行多学科会诊,集众人智慧之利剑,拾循证医学之护盾,为中国肺癌诊治攻坚任务贡献力量。

第一场中国胸部肿瘤大会诊于2月25日举行。



本场大会诊病例


1.

病例介绍

▶病史概要

64岁,男性,PS1分。
因“反复干咳3月余” 于2019-02-11我院就诊。
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干咳,2019-1-29于外院行胸部CT增强提示:右肺上叶尖段肿块(3.5*2.2cm),考虑周围型肺癌,双肺门、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双侧胸膜多发转移。
既往史:乙肝“小三阳”病史10余年,未行抗病毒治疗;
个人史:吸烟15包/年,已戒断1年;

家族史:其父肠癌病史。

▶病理

2019-02-19于我院行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转移性腺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 CK7(+++),TTF1(+++),免疫表型支持为肺来源。PDL1(22C3):TPS 10%+。

图1. 左锁骨上淋巴结示腺癌浸润

诊断:右上肺腺癌cT4(IpsiNod)N3M1a (对侧肺、胸膜)IVA期。

二代测序(NGS)结果
入组TRUMP研究行425-gene panel NGS:EGFR 19del 突变 p.L747_A755delinsPRS及多种共存基因变异。

表1. NGS检测结果


▶治疗经过

一线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A+T),疗效评价部分有效(partial response,PR),出现3°口腔溃疡,皮疹;1°ALT,AST升高,予恩替卡韦,护肝治疗。

因毒副作用,将厄洛替尼改为吉非替尼联合,PFS1=5.8个月。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维持PR ,出现2°鼻衄,1°ALT,AST升高,贝伐珠单抗减量至300mg,PFS2=17.7个月。
▶影像学检查

图2. 从左至右:2019-1(基线),2019-6(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2020-10(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
2021-02-03头颅MR增强提示多发脑实质转移,肺维持PR,评价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 PD),考虑局部进展。

图3. 颅脑磁共振检查图像

再活检明确耐药机制

▪2021年2月,2021年3月先后两次行腰椎穿刺,送脑脊液NGS未见突变,脑脊液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1次未见癌细胞,1次见可疑癌细胞。送检外周血NGS未见突变。综上因脑脊液见癌细胞,结合临床考虑脑膜转移。


图4. 脑脊液可疑癌细胞

考虑患者为无症状脑及脑膜转移,遂继续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治疗。

▶治疗经过
继续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治疗, 3°蛋白尿,PFS3=11.7个月

2022-1月复查评价PD,全面进展(原发灶增大,脑转移增多,新发胸骨及C7转移)

A.


B.


C.

                                  新发胸骨转移
图5. 多器官转移的影像学结果: 
A:肺部CT;B:颅脑MR;C:胸骨CT

再活检明确耐药机制

2022-2-23血液10基因NGS:EGFR 19del 突变 (AF 0.27%),EGFR T790M 突变(AF 0.41%)。

右上肺肿物穿刺病理:肺浸润性腺癌,PDL1 : TPS 1%+, MET FISH(-); 

2022-2-24组织520 gene panel NGS:EGFR DEL19 突变 (AF 24.41%),EGFR T790M 突变(AF 15.99%), EGFR 18 号外显子 G724S突变(AF 5.79%),及多种共突变。

表2. 肺癌穿刺组织NGD结果


△患者及家属因既往连续两次腰穿NGS未见明确阳性结果,拒绝行脑脊液检查。



病史小结



64岁男性,吸烟者,PS1分。2019年诊断肺腺癌IVA期,EGFR 19del 突变合并多种共存变异。
一线接受A+T模式:先后接受厄洛替尼、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治疗,总PFS=35.2个月。总体耐受性可,期间因2-3°不良反应更换EGFR-TKI及贝伐珠单抗减量。颅内无症状局部进展再活检未见明确耐药机制,继续用药有临床获益。目前全面进展,耐药样本检出EGFR T790M突变,EGFR G724S及其他共存变异。



▶治疗时间轴

2.

病史补充


谢淑飞(广东省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

该患者的基线影像学未见明确的骨转移,目前影像学可见明确的骨转移病灶,呈溶骨性破坏,提示进展;颅内病灶逐渐增大,稍微增多,进展缓慢。


张永昌(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患者3°蛋白尿是24小时的尿蛋白定量吗?


张一辰(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汇报人):

不是,该患者的3°蛋白尿为尿常规中白蛋白+++或++++。


张永昌:

临床上患者尿常规中白蛋白+++时,若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的可能出现<1g。这个可能需要完善的。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的过程中,有完善心脏彩超关于心脏EF值的评估和射血分数的评估吗?


张一辰:

患者基线时心脏EF值和射血分数的评估是正常的。


张永昌:

目前专家推荐使用贝伐珠单抗患者应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心脏彩超检查,评估贝伐珠单抗的心脏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毒性。


董忠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疗科主治医师):

患者目前全面进展,颅内病灶增多,患者现在是否出现颅内相应的症状?


张一辰:

目前患者没有任何颅内转移症状表现的,没有恶心呕吐,没有肢体乏力,也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


黄振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患者先后完善两次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高不高?


张一辰:

不高。


康劲(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病例一汇报人):

请问病理科的颜主任,患者一次脑脊液可疑癌细胞能明确脑膜转移吗?


颜黎栩(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这5个细胞是明确的肿瘤细胞,第一点特征是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显著增大;第二点特征是肿瘤细胞的核仁非常突出,下图红色箭头示该细胞的核仁,中间蓝染为细胞核;第三点特征是细胞核膜非常不规则,所以这三点高度支持它是癌细胞。

吴一龙(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学教授):

纠正病史汇报中的一个地方,患者由于毒性不耐受而非进展,将特罗凯换成易瑞沙,此种情况不能算成PFS1。患者的病例小结:该患者A+T模式治疗,总PFS为35.2个月,现出现毒副作用、疾病进展、脑膜转移,耐药样本检出 EGFR T790突变、EGFR G724S 及其他共存变异,所以目前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3.

问题讨论

⌛ 问题一:

是否立即更改第三代EGFR-TKI?

A. 是          B.否          C.不确定


投票结果:





林劼(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

个人选择立即更改第三代EGFR-TKI。第三代EGFR TKIs第一它能透过血脑屏障,第二对于 EGFR 19del,它是优选。




吴一龙:

大家意见一致,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该患者出现EGFR 18号外显子 G724S突变,是否会干扰医生诊疗的选择?




张永昌:

EGFR 19 deletion 可分为两种类型,EGFR 19 deletion EGFR 19 deletion-insertion,我们之前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的研究提示1,30多例 EGFR 19 deletion-insertion 患者接受了奥希替尼治疗mPFS=5m , OS=10m,这可能提醒我们,在制定更换方案的治疗决策时,需要考虑患者deletion类型以及伴随突变类型,虽然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医生应该做什么决策,但是我们可以考虑更好的选择。

个人选择double剂量的奥希替尼或伏美替尼,第一点我们之前的研究提示EGFR19 deletion-insertion 患者使用奥希替尼疗效不佳1,同时我们的前期工作提示药物剂量需要再上一个台阶;第二点患者目前有脑转移,奥希替尼与伏美替尼在我们研究团队建的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分别有差异的,但现在还不清楚具体机制是什么。




黄振华:

个人首先考虑第三代TKI,选择使用80mg标准剂量,患者现一代TKI治疗后进展,既往的临床研究double剂量考虑是TKI耐药后不存在T790M 突变的病人,或者出现脑膜转移。病理科的颜主任详细分析且明确了患者脑膜转移,对于脑膜转移病人,80mg剂量开始是有效的,后续疗效不佳时可再考虑double剂量。




吴一龙:
该患者有脑转移,大家考虑进行放疗吗?



董忠谊:

2018年Nature Communication一篇研究提到EGFR 18 号外显子 G724S 突变是T790M 突变使用奥希替尼后耐药出现的突变2。个人考虑,这个突变对于现在使用奥希替尼为原始突变而非耐药后突变,denovo突变对奥希替尼的疗效有影响吗?

一些 case report 提示 G724S 突变可考虑使用阿法替尼,甚至在耐药突变基础上使用奥希替尼联合阿法替尼,目前没有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所以个人认为应立即使用奥希替尼,如果奥希替尼疗效佳,患者没有任何的颅内症状,放疗可以往后推,BRAIN研究提示放疗延后对病人的认知功能等等会有更好的保护性。如果奥希替尼80mg疗效不佳,可以考虑double剂量,或者如果出现颅内转移相关的症状,可以考虑放疗。这个可能要依据奥希替尼的疗效是否受到共突变以及 G724S 突变的影响。



潘燚(广东省人民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
不同意目前放疗。IV期患者全身系统性治疗后全面进展,第一,病人目前无症状。第二,颅内病灶为多发的、弥散脑实质病灶的,并且存在脑膜转移,局部只能姑息放疗主要是全脑姑息放疗来缓解减轻症状。第三,目前NGS提示T790M突变,三代TKI对脑转移有效,有靶向药物可使用,所以先使用药后再观察是否放疗。



吴一龙:
刚才讨论的过程中,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一是EGFR 19号外显子突变需要再细分亚型吗?二是对新的、非常少见的亚型突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大家有些什么经验?



吴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刚刚董医生提到 EGFR 18 号外显子 G724S 突变是denovo 还是耐药后出现的?最近我们一个case report在欧洲肿瘤杂志发表,这个case是一名 denovo ALK  融合 G1202R 突变患者,ALK 抑制剂治疗疗效很好。这提示罕见的突变也可考虑TKI抑制剂。目前的指南支持,T790M 突变首选奥希替尼,我会选择80mg剂量再根据后续的疗效再作调整。



周清(广东省人民医院肺三科主任医师):
随着大panel NGS的普及,临床医生对多基因的认识和考虑越来越深入,发现的伴随基因越来越多,伴随基因给患者第三代TKI单药的疗效带来多大的影响并不确定。
王洁教授的BENEFIT研究将病人分为三大类,将伴随基因的性质分成不同的干扰程度,研究提示不是非常强的驱动基因的干扰可能会相对小。该患者A+T获益时间较长,肿瘤生长相对比较缓慢,目前无症状,所以若考虑这些伴随基因的影响,在单药基础联合其他手段,例如double剂量或联合化疗或联合抗血管,或予局部治疗,还是第三代TKI单药治疗,目前没有标准答案。

个人支持先单药奥希替尼再评估其疗效,用事实证明这些伴随基因的影响是否值得改变单药标准治疗的决策。


⌛ 问题二:

若改用第三代TKI,是否继续联合贝伐珠单抗? 

A. 是          B.否          C.不确定

投票结果



张永昌:

个人考虑继续联合贝伐珠单抗,主要有三点,第一,患者A+T治疗获益非常长时间,个人认为这应该来自于两类药物的合力。

第二,刚才周主任提到的BENEFIT研究将伴随突变分为三种类型,这是目前区分伴随突变的主流分类原则。我们团队发表在BMC Medicine的一个研究提示3,A+T治疗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这种伴随突变带来的负面调控作用。
第三,JAMA oncology已经有研究提到4,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没有获益,但个人选择继续予贝伐珠单抗,由于该患者对贝伐珠单抗的毒性可耐受的,而且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的回顾性研究提示了脑转移的患者接受TKI或者TKI联合贝伐珠单抗,能够改善血管的微环境,最终也观察到OS的获益5。所以基于这三点考虑,个人建议患者维持贝伐珠单抗联合80mg奥希替尼。



周承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不建议联合贝伐珠单抗。第一点,A+T联合治疗进展后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第二点,患者使用A+T治疗的时间非常长,耐受性不佳,已经减量至300mg,从全程管理出发,避免出现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苏珊(广州市胸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个人支持暂停使用贝伐珠单抗,第一,患者已使用贝伐珠单抗将近三年,耐受性各方面已下降,为后续治疗争取机会;第二,颅内病灶稳定,无明显颅内水肿高压的状态,第三代TKI对颅内病灶起一定的作用;第三,贝伐珠单抗目前在TKI跨线治疗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黄振华:
个人也考虑予奥希替尼80mg单药治疗,第一,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去年ESMO的一项来自欧洲的临床研究提示,PFS未获益。第二,贝伐珠单抗的不良反应,患者减量到300mg剂量的情况下仍出现3°蛋白尿。第三,伦理学角度,当需要确定一个治疗方案是否可行时,临床医生必须明确获益、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当没有更好选择、没有别的选择或者后线治疗时,临床医生可能会选择可能获益的方案。现在我们已明确第三代奥希替尼肯定获益的。



吴一龙:
分别来自中国、日本、欧洲的三个A+T临床试验提示,A+T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模式。临床实践中,病人使用贝伐珠单抗后疗效尚可且往往容易接受。第三代EGFR TKI出现后,大家延续第一代TKI的想法,将第三代TKI联合抗血管或者联合化疗,分别进行临床试验。
2021年的一个重大发现,第三代TKI联合贝伐珠单抗并没有给病人带来获益,而是增加副作用。在JAMA oncology已经发表相关研究4,另外一个欧洲的ETOP 10-16研究在Annals of Oncology发表6,第三代TKI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奥希替尼单药也是阴性结果,两个II期研究结果显示了这种联合在第三代TKI不起作用,反而增加副作用。所以目前我们不主张第三代TKI与贝伐珠单抗联合。

⌛ 问题三:

对进展病灶(原发灶,转移灶)是否进行局部处理? 

A. 是          B.否          C.不确定

投票结果






潘燚:
我选C,是认为该患者现在这时间点上不应进行局部放疗,患者目前无症状,但不确定未来能否局部治疗,病人如果经过系统性全身治疗后肿瘤寡残留或者系统性全身治疗后寡进展是,觉得这两个时间点可行局部治疗。



林劼:
我认为可进行局部处理。局部处理不仅包括放疗,第一,胸部的局部治疗给寡进展或寡残留的病人带来获益。第二,局部治疗包括鞘内注射,是否考虑?



张永昌:
我也选择进行局部处理。

今年2月份四川省人民医院在JNCI发表了一项头对头的临床试验7EGFR mutation病人接受EGFRTKI+放疗,这个研究取得了阳性的结果且伦理委员会提前终止研究。虽然我个人对研究有三个问题,已写comment,目前未得到最后的结果,但该研究提示EGFRTKI联合局部治疗有效。同时我们杨农主任团队进行的一项纳入300例患者的研究,包括TKI治疗和免疫治疗病人,发现病灶缩小时行放疗比病灶增大时疗效更好。局部治疗的原则是一定在全身病灶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再进行。

目前我们医院已予59例患者进行鞘内注射,主要是EGFR突变、ALK融合、ROS1融合等病人,鞘内注射的有效率评估包括影像学上、ctDNA和患者的思维能力的评估量表。鞘内注射虽有价值的,但是毒副反应较大,不良事件接近50%,这值得临床医生去考虑的。



吴一龙:

对于该患者,请问张永昌主任是否同意行鞘内注射?




张永昌:
目前这个阶段,个人不推荐行鞘内注射。可以考虑胸部病灶和颅内病灶。个人认为患者现可考虑行放疗定位,计划一个月后复查时若病灶缩小则可进行放疗。



吴芳:

个人不同意行局部处理。患者有两次颅内进展的时间点,第一次颅内出现新发病灶,当时没有靶向药物可用的情况下放疗科医生很容易选择进行放疗;现在第二次颅内进展,明确出现T790M 突变,患者有对应的靶向药物使用,个人不推荐进行鞘内注射。




董忠谊:
我选择不进行局部处理。目前EGFR突变病人使用TKI时是否进行放疗的一个循证医学证据是来自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的SINDAS研究,研究针对的病人主要是寡转移或是5个病灶以内的,把所有的病灶包括淋巴结进行SBRT放疗,再联合TKI,该研究取得比较好的结果。该患者目前无任何颅内症状,个人觉得最关键在于评估TKI疗效能否达到预期的T790突变病人同样有效的程度,先评估奥希替尼对于颅内病灶以及其他全身病灶控制的情况,如果颅内病灶或者骨等其他病灶未得到很好的控制,我也认可潘教授的意见,后续再考虑放疗。



蒋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我推荐不进行局部处理,刚刚张永昌教主任推荐病灶退缩后再行放疗,会不会把TKI治疗后无效或进展的病人排除在外?从患者目前的CT可见至少8个病灶,此时放疗科医生进行放疗,患者获益的可能性较小。患者目前胸壁骨转移无症状,PS=1分,不推荐局部处理。



周承志:
我认为患者此阶段不需要进行局部处理,也赞成潘主任的意见,未来可能进行局部处理。



吴一龙:

刚才讨论提到SINDAS研究,很想听听张永昌主任对于SINDAS研究的具体评论。



张永昌:

第一,SINDAS研究设计和研究发表时的主要观察终点不同,研究设计主要观察终点是PFS,研究发表时由于提前达到终点,研究发表时改为PFS率。第二,研究入组后骨转移患者占到73%,个人认为该人群存在非常大偏倚。Meta分析和Review的文献报道中骨转移病人一般不会超过60%。第三,该研究OS为25.5个月,与它同期发表的几篇文章比较,OS相差较大,文章并没有披露研究后面的细节。




吴一龙:
董忠谊也关注了这个研究,请问你对这个研究的看法?以及该模式是否可用于这个病例?



董忠谊:
我主要关注放疗这部分,今天这个病例不符合该研究的入组标准,SINDAS研究对病灶有严格控制的,放疗需要覆盖所有的病灶再行TKI治疗,达到协同作用,等于TKI控制全身,放疗控制局部,该研究的PFS和OS均达到较好的情况。但是对于这病例放疗并未能覆盖所有的病灶且病灶广泛,因此我不建议该患者使用SINDAS研究的方案。



王震(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四科主任医师):
SINDAS的研究设计与既往其他研究不一样,既往临床研究寡转移的局部治疗是在病人治疗效果好后再进行,该研究的病人一线进行局部治疗和TKI治疗,入组标准为总病灶不超过5个,选择病人比较具有挑战性的。关于寡转移的局部治疗,关键在于病灶选择,一般的推荐不超过5个,也有I期临床研究积极选择10个病灶,寡转移需要注意脑膜、胸水、腹水、骨髓、腹腔淋巴结等这些部位转移不适合局部治疗,由于这些部位转移时全身系统性治疗后根治性机率较低,目前这个病人建议使用可通过血脑屏障的奥希替尼,待疗效评价后再考虑是否局部治疗。



聂强(广东省人民医院肺二科副主任医师):

目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时代,肿瘤外科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晚期病人的治疗中。对于这种晚期病人的进展,病灶的局部治疗什么时候介入?总的原则应该是在全身病灶控制的情况下外科医生再介入,可能会给病人带来最大的PFS获益。这个病人目前全面进展,个人觉得应该从全身治疗考虑,患者目前无症状,局部处理可以往后,而且NGS检测提示有效靶点T790M突变。后续根据全身治疗后复查情况再决定是否干预。




吴一龙:

目前国际学术对寡转移的4个观点,第一是诊断时只有数目有限的病灶为寡病灶,一般是3个或者5个以下,例如SINDAS研究入组的患者;第二是根治性治疗后的寡复发;第三是全身治疗基础上寡持续,其他病灶控制较好仅一个病灶持续;第四是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寡进展,即仅有限数目病灶进展,所以目前该病人都不属于这4个情况。

SINDAS研究是我们中国的骄傲,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团队牵头,今年年初在JNCI发表,引起较多评论,其中包括张永昌主任提到的comments,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些病人OS和PFS如此短?研究结束时间太早,EGFR突变病人第一次进展后往往仍有许多药物选择。希望数据能够进一步的补充,但是该研究已经告诉我们,EGFR突变病人一开始TKI+局部治疗,PFS明确获益。

今天这个病例,第一点,我们建议马上换成第三代EGFR TKI 80mg,待疗效评价后评估是否局部治疗。第二点,尽管患者之前A+T疗效非常好,但是现在没有证据支持继续贝伐珠单抗治疗,目前不考虑使用贝伐珠单抗。



林劼:

我提出一个疑问,关于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现在已经观察到几项I期或II期研究,包括WJOG8715L研究、WJOG9717L研究,一线使用时是奥希替尼+贝伐珠单抗,二线使用时研究纳入的人群是T790M阳性病人,但是纳入人群早期一线是单纯靶向治疗,虽然总体的PFS、OS获益不显著,我们也注意到它的IPFS实际上多方获益的,对于脑症状明显的病人,是否应该考虑?第二个问题,一线A+T模式而不是单纯靶向的情况下,贝伐珠单抗跨线治疗是否有意义?这也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吴一龙:
林劼医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在二线治疗是有效,但是现在明确的是第三代EGFR-TKI联合贝伐珠单抗并不起到增效的作用,甚至拮抗的作用,第一代与第三代药物是不一样的。

△上述内容由讨论现场录音整理,经与会专家确认

4.

MDT小结

将第一代EGFR TKI换成第三代EGFR TKI 奥斯替尼 80mg每天一次,暂停使用贝伐珠单抗,待疗效评价后评估是否增加局部治疗。




参考文献
1. Peng X, Long X, Liu L, et al. Clinical impact of uncommo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xon 19 insertion-deletion variants o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fficacy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Oxford, England : 1990) 2020;141:199-208.

2. Fassunke J, Müller F, Keul M, et al. Overcoming EGFR(G724S)-mediated osimertinib resistance through unique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generation EGFR inhibito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9:4655.

3. Zhang Y, Zeng L, Zhang X, et al. Clinical and molecular feature-based nomogram model for predicting benefit from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first-generation 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in EGFR-mutant advanced NSCLC. BMC medicine 2021;19:245.

4. Akamatsu H, Toi Y, Hayashi H, et al. Efficacy of Osimertinib Plus Bevacizumab vs Osimer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 T790M-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West Japan Oncology Group 8715L Phase 2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Oncol 2021;7:386-94.

5. Jiang T, Zhang Y, Li X, et al. EGFR-TKIs plus bevacizumab demonstrated survival benefit than EGFR-TKIs alone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nt NSCLC and multiple brain metastases.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Oxford, England : 1990) 2019;121:98-108.

6. Soo RA, Han JY, Dafni U, et al. A randomised phase II study of osimertinib and bevacizumab versus osimertinib alone as second-line targeted treatment in advanced NSCLC with confirmed EGFR and acquired T790M mutations: the European Thoracic Oncology Platform (ETOP 10-16) BOOSTER trial. Annals of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2022;33:181-92.

7. Wang XS, Bai YF, Verma V,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First-Lin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With or Without Radiotherapy for Synchronous Oligometastatic EGFR-Mutated NSCLC.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22.




来源声明

以上信息转自CTONG官方微信平台


-End-



评论
2023年04月09日
刘宇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 呼吸内科
知识的盛宴
2023年04月09日
尤美芹
响水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每天积累一点,每天提高一点
2023年04月06日
徐晓东
来安家宁医院 | 肿瘤内科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肿瘤患者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