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国胸部肿瘤大会诊第三场(下篇):早期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治疗​

2023年04月0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CTONG





在2021成功举办“广东大会诊”的基础上,为了汇聚更大范围内的专家智慧,更广泛地推广肺癌多学科专家诊疗模式,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学分会及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助组(GACT/CTONG)牵头,于2022年2月起组织开展“中国胸部肿瘤大会诊”活动。我们邀请全国各地胸部肿瘤治疗领域各专业专家组成会诊决策团队,每个月定期针对有代表性的肺癌疑难病例进行多学科会诊,集众人智慧之利剑,拾循证医学之护盾,为中国肺癌诊治攻坚任务贡献力量。





本场大会诊病例





01

病例介绍


▶病史概要

患者,男,69岁,否认吸烟史,无肿瘤家族史,PS 0分;

主诉:左下肺癌术后半年,右下肺癌术后3周;

现病史:因“发现左下肺占位病变1年余” 于2021年11月份来我院就诊。
2021-11-19 PET/CT示(图1):1. 左肺下叶基底段结节糖代谢增高,SUV 4.6,考虑周围型肺癌;区域多发增大淋巴结糖代谢增高,考虑炎性淋巴结可能大。
2. 双肺多发小结节及小斑片影,糖代谢未见异常,考虑良性病变;3. 18F-FDG-PET/CT体部扫描其余部位未见恶性肿瘤代谢影像。

既往史:“左下肢闭塞性脉管炎”13年,“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 4年,目前口服氯吡格雷与美托洛尔治疗。

图1 .

第一次术前PET-CT(2021-11-19):左下肺原发灶纵隔窗(A),肺窗(B)

2021-12-07行左下肺楔形切除术,观察大标本良性可能性大(图2),冰冻回示肺鳞癌,后继续行肺癌根治术。

术后诊断:左下肺鳞癌(pT1bN0M0 IA2期)

图2 .左下肺原发灶切除标本

第一次手术后病理

(左下肺结节)鳞状细胞癌,角化型,肿瘤最大径约为1.5cm,未侵犯脏层胸膜,未见明确脉管癌栓及神经束侵犯,淋巴结未见转移癌(共0/7),支气管切缘未见癌。

P40(+++),P63(+++),CK5/6(+++),TTF1(-),Napsin A(-),Ki67(约15%+),C-MET(90%+),HER2(-);PD-L1(22C3)(TPS<1%),PD-L1(阴性试剂对照)(-);PD-1(MRQ-22)(-)。

NGS检测:
TP53基因第8外显子移码突变c.797del,p.G266Dfs*79,突变丰度16.0%。NTRK3基因第12外显子错义突变c.1253C>T,p.P418L,突变丰度14.0%。
微卫星分析:未检测到MSI-H。
术后患者规律随访,2022-04-29我院CT提示(图3):双肺可见散在直径约3-4mm实性及磨玻璃小结节,考虑为炎性结节;右肺下叶可见一大小约12×6mm实性结节,较前增大,边界光滑,建议随访;纵隔数个小淋巴结影,建议随诊。

图3.

2021-11-19第一次术前(A)和2022-04-29第二次术前(B)CT对比,右肺下叶病灶明显增大。

对比既往CT,提示右下肺病灶增大,评估肺功能 FEV1:2.17,80%。2022-05-09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右下肺),术中冰冻病理提示:(右下肺结节)分化差的浸润性癌,肺基底样鳞癌与小细胞肺癌鉴别,未继续行右下肺叶切除术。术后最终病理符合小细胞癌。

第二次手术后病理

(右下肺结节)符合小细胞癌,最大直径0.8cm,未见脉管侵犯与神经束侵犯,免疫组化结果:LCA(-),CAM5.2(+),CK(点状+),TTF1(部分+),CgA(灶性弱+),Syn(+),CD56(+),CK5/6(-),P40(-),Ki67(90%+),CD99(-),P63(-),EBERs(-),C-MET(50%弱+),HER2(灶性1+),PD-L1(22C3)(TPS评分:1%),PD-L1(阴性试剂对照)(-),ALK(D5F3)(-),ALK(D5F3)阴性对照(-)。

表1:左右肺原发灶NGS检测结果:

病史小结


老年男性,2021-12-07在我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左下肺)+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诊断:左下肺鳞癌(pT1bN0M0 IA2期)。2022-05-09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右下肺),术后诊断:右下肺小细胞癌(pT1aNxM0)。


▶诊疗时间轴

图4.诊疗时间轴

02

病史补充



李景雷医生:


左下肺的病灶呈分叶状,有血管聚集,支气管分支闭塞,并且肺癌病灶也有强化,所以该病灶诊断肺癌比较明确。右下肺的病灶需要鉴别原发与转移。

第一次的CT(2021-11-19)的右下肺病灶较小,尚不能明确为恶性病变,需要随访。

第二次复查CT(2022-04-29)该病灶明显增大(图5A),需要考虑恶性病变。该病灶是对侧肺单发病灶,呈椭圆形,在CT的冠状位上病灶远端呈分支状(图5B),而且该病灶靠近血管,呈偏侧性,不同于转移瘤以血管为中心,这些特征不支持转移瘤。

另外,该病灶与伴行的肺动脉相比,明显大于伴行的肺动脉,而且病灶光滑、未见毛刺,提示该病灶可能来源于支气管,主要沿支气管腔内或壁内生长且未突破支气管。综合以上信息,可提示该患者右肺下叶病灶是一个支气管来源的原发性肺癌。

图5. 右肺下叶病灶(A 横断面,B冠状位)

潘燚医生:


纵隔淋巴结有没有肿大?

李景雷医生:


纵隔淋巴结没有看到肿大,纵隔淋巴结短径并没有明显增大,代谢也没有增高,复查的CT中纵隔淋巴结也没有增大。

颜黎栩医生:


该患者2021年12月的手术切除肿瘤最大径约为1.5cm,大体切面呈实性,没有淋巴结转移。病理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排列,肿瘤巢中央有坏死,肿瘤巢周围细胞核浆比高,染色深(图6)。肿瘤巢中央的细胞逐渐出现分化,细胞浆越来越多,胞浆红染,甚至出现角化。出现角化是诊断鳞癌的特征性表现。P40是鳞状上皮的标记物。肿瘤巢周围的细胞核P40染色阳性。肿瘤巢中央的细胞出现分化,因此中央的细胞P40表达低。TTF-1在II型肺泡上皮表达,肿瘤细胞呈阴性。Ki67在瘤周的细胞表达比较高,在肿瘤巢中央区域的细胞表达较低,总体平均的Ki67表达约为15%。肿瘤的生长方式一般是瘤巢周的细胞生长活跃,向周围浸润性生长。

图6 . 2021年12月 左下肺鳞癌(第一次手术)

接下来是2022年5月份右下肺切除标本。肿瘤最大径只有0.8cm,大部分的肿瘤用于术中冰冻取材,图7展示的是冰冻组织的HE染色。小细胞癌因为包浆少、核大容易挤压变形,可以看得到它成不规则巢状排列(图7A)。高倍镜下可以看到肿瘤细胞核深染,没有核仁,核浆比高(图7B)。形态上需要与基底细胞样鳞癌鉴别。

图7 .2022年5月 右下肺小细胞肺癌HE染色片, ×20(A)×400(B)

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细胞的来源。

CAM5.2标记的是细胞上皮,呈强阳性;Ki67表达大于95%,说明肿瘤细胞增值指数非常高。TTF-1这里不是染II型肺泡上皮,这里是与神经内分泌分化有关转录因子。CD56,Syn和CgA都是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它们的敏感性依次降低,但是特异性依次增加。肿瘤P40阴性,由此可以排除基底细胞样鳞癌。
综上所述,本例肿瘤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支持小细胞癌的诊断。
图8. 2022年5月 右下肺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染色片
分别用左下肺的鳞癌和右下肺的小细胞癌的肿瘤组织进行NGS检测,比较结果(表1)也显示两个肿瘤的基因变异是完全不同,即使同样有TP53突变,但是它们突变位点也不同,所以在分子水平上这两个肿瘤也是完全不同的。

总结一下,从形态学到免疫组化,再到分子变异特征,都证明该患者的两个肿瘤是双原发的肺癌。




03

病例讨论环节


问题1:右下肺结节楔形切除后,术中可疑小细胞肺癌,是否需要进一步行肺叶切除?
A.是
B.否     
C.不确定

投票结果:

郭洪波医生:

该患者做过左肺手术,第二次手术会涉及到肺功能是否能承受的问题,所以可以理解当时先做一个楔形手术切除,等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结果。但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有一定的局限性,肿瘤的浸润情况和肿瘤特殊亚型难以鉴别。对于该患者的情况,术中冰冻病理报告分化差的浸润性癌,小细胞还是非小细胞肺癌难以区分,我们之前的做法是与患者家属谈,如果患者家属能够接受肺叶切除,我建议还是要做肺叶切除。

第二个考虑的因素该患者做过左侧肺部手术,左侧已经少了一个肺叶,再做右侧肺叶切除是否能耐受?我看了该患者第一次肺功能非常好,第二次手术前FEV1是1.76,达到预测值80%左右。总体来说可以耐受。综合两种情况,我觉得右下肺结节楔形切除后,术中可疑小细胞肺癌,需要进一步行肺叶切除。
余科霖医生:

该患者术中冰冻病理怀疑小细胞癌,应该进行扩大切除。因为该患者左肺的病灶是I期,已经完全切除,而且该患者肺功能比较好。即使没有办法行肺叶切除,也应该行纵隔淋巴结清扫。

兰海涛医生:

我不建议进行肺叶切除,该患者左下肺鳞癌已经行手术治疗,肺功能有损失,而且是69岁的患者。对于小细胞肺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后续的系统性治疗。

陈华林医生:

该患者术中考虑小细胞肺癌,我认为最少应该做肺段及以上的手术切除, 而且应该进行纵隔淋巴结的采样。因为该患者没有做纵隔淋巴结的清扫,所以是Nx分期。

刘安文医生:

为什么术前不进行穿刺活检?

乔贵宾医生:

该病灶比较小,穿刺的准确性比较低,考虑到这个结节恶性程度较高,而且现在外科微创技术发展很快,直接微创手术可能优于穿刺活检。对于该患者我不建议进行大范围的切除。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非常高,非常依赖于系统性的全身治疗,进行大范围的手术切除获益不大,而且该患者是一位不吸烟、周围型的小细胞肺癌,因此进行局部的切除更加合适,这样也能更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朱慧医生:

对于T1-2N0M0的患者手术的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但该患者只进行了单纯的楔形切除,实际上就是一个病理活检术,对于纵隔淋巴结的情况尚未清楚,给我们临床治疗方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潘燚医生:
我也同意前面几位专家的意见。I期的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效果优于同步放化疗,但这个结果是基于肺叶切除加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如果只是楔形切除术,能否达到上面的效果尚不能明确。
吴一龙医生:
目前该患者术后是否需要加入放疗?
潘燚医生:
因为该患者纵隔淋巴结不排除有转移,所以我会考虑加上同步放化疗。
朱慧医生:
在明确纵隔淋巴结有转移之前,我不建议行预防性放疗。原发灶已经切除,不需要放疗。原先对侧的肿瘤也已经切除,淋巴结也做了系统的清扫,也不需要加入放疗。
刘学文医生:
如果纵隔淋巴结采样阴性,我不建议做放疗。但现在肺门和纵隔淋巴结都不确定,我会对纵隔淋巴结区域进行照射治疗。 
吴一龙医生:
如果选择放疗,那放疗靶区怎么选?
刘学文医生:

我会选择右侧肺门,4R组淋巴结区域,隆突下淋巴结。当然最好结合纵隔镜和PET/CT检查结果来决定放疗的范围。

吴一龙医生:
如果术中冰冻可以明确是小细胞肺癌,目前的标准治疗是肺叶切除加上肺门纵隔淋巴清扫。对于I-II期的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在50~60%,预后比不手术的患者好。虽然这些证据来自于回顾性研究,在纳入患者时可能会有选择性偏倚,纳入了一些肿瘤偏小的或者偏外周的患者,但是这些证据也可以给我们临床治疗一些参考。

按照指南,该患者目前的治疗方式不是一个标准的治疗,不过考虑到该患者之前已经做过肺叶切除手术,现在如果按照标准治疗再做一个肺叶切除,那两个肺叶的切除可能会对患者的肺功能有影响,所以该患者只做肺部的楔形切除也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选择肺叶切除还是肺段切除,最强的证据是来自刚刚发表在Lancet上JOCG0802的研究[1],该研究有两个终点指标:EFS和肺功能改善的程度。在EFS上肺段切除的结果略微优于肺叶,但是它的肺功能没有改善。目前对于这个结果,大家的争论也很大。总结来说,该患者如果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应该不大,应该考虑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

问题2:此患者术后是否需要系统治疗?
A. 是    

B. 否 

C. 不确定

投票结果:

郭洪波医生:

对于该患者我考虑进行二次手术,行肺叶切除加上淋巴结清扫。可以考虑在术前完善PET/CT, MRI检查,评估患者的颅脑和全身情况。对于小细胞肺癌,目前没有特别好的系统治疗手段,应该首选手术,而且是做肺叶的手术,手术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JCOG0802研究纳入的是I期的肺腺癌患者,肺腺癌患者预后比较好,因此不符合该患者,所以肺段可以不用考虑。

刘学文医生:
对于该患者,我觉得进行二次手术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该患者左侧肺叶切除时已经做过纵隔淋巴结清扫,可能会对二次手术的淋巴结清扫造成困难。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很大,而且对患者的获益程度目前还不清楚。我认为可以对患者进行PET/CT和头颅MR检查排除全身转移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然后对该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局部放疗,放疗对患者的创伤小很多。
吴一龙医生:
如果所有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复发转移,你觉得是否需要加上放疗?
刘学文医生:
因为现在放疗对肺功能的影响很小,所以即使PET/CT显示纵隔淋巴结没有代谢,我也会进行纵隔淋巴结照射,但原发灶区域可以不做。
朱慧医生:
如果是N0的患者,我不建议做淋巴结的预防照射,我是建议做4~6个周期的全身的系统治疗。
潘燚医生:
我也不建议做纵隔淋巴结的预防照射,虽然现在纵隔淋巴结的情况未知,但是如果完善了PET/CT检查阴性之后,我们是不需要做任何放疗的,包括纵隔淋巴结和原发灶。我建议加上系统性全身治疗。
乔贵宾医生:
如果患者当时做了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分期为Ia期,大家是否考虑系统治疗?
朱慧医生: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不管是广泛期还是局限期,化疗的地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是肯定要做4~6个周期的全身化疗,如果耐受性好可以做6个周期的化疗。
吴一龙医生:

对于该患者的后续治疗有二次手术,有区域性的局部放疗,还有系统性全身化疗,我们应该考虑哪一种?对于早期的小细胞肺癌手术后加上了全身的治疗,它的5年生存率可以提高20%左右,因此全身化疗是非常重要的。该患者的肿瘤Ki67大于90%,细胞分裂的指数非常高,因此建议给该患者做4个周期的化疗。二次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很大,不考虑二次手术。另外如果PET/CT的代谢是阴性的,同时没有看到淋巴增大,不需要进行预防性放疗。


问题3: 是否术后建议预防性全脑照射?

A.是

B.否

C.不确定

投票结果:

潘燚医生:
我不建议预防性全脑照射,因为I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比较低,大约在6%-10%之间。而且预防性全脑照射对大脑的认知功能有损害,所以我建议全脑放疗可以推迟。
吴一龙医生:
现在放疗科是不是有一种新技术可以做到海马保护?
朱慧:
之前我曾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T1-2N0的进行了脑预防照射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1-2N0M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脑转移发生率不到10%,对这样的患者进行全脑预防照射没有带来生存获益。因为该患者目前还不能明确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所以发生脑转移的风险增大。另外,这位患者比较年轻,只有67岁。现在使用Tomo技术进行预防性全脑照射,可以利用MRI和CT双定位对海马进行保护,可以把对认知功能的损害降到最低,所以我建议预防性全脑照射。
刘学文医生:

我选的是不确定。我觉得目前该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未明确,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再决定后续的治疗。我觉得如果考虑预防性全脑照射,那应该先对纵隔进行放疗。如果纵隔不进行任何处理,那我也不建议行全脑放疗。

陈华林医生:
I期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概率较低,我们没有必要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做脑部放疗,因此我也不建议使用预防性全脑照射。另外对于该患者的原发灶我们没有看到肿瘤复发,我也不建议进行局部放疗。
涂海燕医生:
如果该患者的纵隔淋巴结发生了转移,您是否考虑使用预防性全脑照射?
陈华林医生:

如果已经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我会按照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指南先给这位患者做同步放化疗,后面再做预防的全脑放射治疗。

李杰医生:
结合该患者前后两次的CT对比,该患者的肿瘤倍增时间不是特别高,所以它的肿瘤生长速度比较慢,恶性程度比较低。我不建议进行预防性全脑照射。
吴一龙医生:
对于广泛期的小细胞肺癌经过治疗的完全缓解的患者,之前认为全脑照射可以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是最近的结果恰好与其相反,因此是否真的需要全脑放疗目前还处于争论之中。对于全脑放疗的海马保护技术目前也有很多争论。因此,考虑到该患者的肿瘤直径很小,不到1cm,纵隔淋巴结阴性,肿瘤的复发转移风险较低,我们可以暂时不需要预防性全脑放疗。

△上述内容由讨论现场录音整理,经与会专家确认



04

MDT小结









建议该患者术后完善全身系统化疗,同时完善PET/CT检查,根据纵隔淋巴结情况考虑术后纵隔淋巴结引流区域放疗。不建议I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预防性全脑照射。



05

本期讨论专家







主持人:

涂海燕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大会诊专家:

吴一龙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肿瘤内科:

陈华林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陈   曦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崔久嵬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胡艳萍   湖北省肿瘤医院 

兰海涛   四川省人民医院

刘安文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刘雨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卢凯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涂海燕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王媛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郑   迪   上海市肺科医院

周   彤   常州市肿瘤医院

胸外科:

郭洪波   山东省肿瘤医院

胡   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乔贵宾   广东省人民医院

佘科霖   湖南省人民医院

王   成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放疗科:

李   杰   山西省肿瘤医院

刘学文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

潘   燚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朱   慧   山东省肿瘤医院

病理科:

颜黎栩   广东省人民医院

影像科:

李景雷    广东省人民医院

(*学科专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列)




参考文献

[1] Saji H, Okada M, Tsuboi M, et al. Segmentectomy versus lobectomy in small-sized peripheral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COG0802/WJOG4607L):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3, randomis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2022;399(10335):1607-1617. doi:10.1016/S0140-6736(21)02333-3



文稿整理 | 揭光灵(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指导 | 董   嵩(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责编 | Icy






来源声明

以上信息转自CTONG官方微信平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