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免疫双擎 开创先例】把握MSI-H肠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时机,使用卡度尼利单抗免疫再挑战,患者持续获益达pCR

2023年03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本案例介绍了一位65岁男性右半结肠癌术后pT3N1bM0,ⅢB期患者,基因检测为MSI-H。术后曾用免疫辅助治疗联合化疗,后出现了腰背部疼痛,经骨扫描和核磁共振诊断为腰椎骨转移,先进行了转移灶放疗,再结合双抗药物卡度尼利单抗治疗,此患者病理证实为完全缓解。此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MSI-H肠癌患者一线免疫治疗后,后线免疫双抗治疗再挑战的可行性。

张永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肿瘤医院 腹部放疗二病区,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命题专家成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
山东省精准肿瘤学分会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分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分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放疗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病例介绍

一般资料

患者赵某,男性,65岁,功能状态(KPS)评分:80分,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Caprini)评分4分,疼痛(NRS)评分0分。无家族史,无烟酒嗜好。既往自诉冠心病史,不规律口服阿司匹林(具体不详)。2022年5月15日首诊主诉:腹痛半年。癌胚抗原(CEA)50.09ug/ml↑,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28.05U/ml↑,糖类抗原72-4(CA72-4)35.09U/ml↑,CT:结肠肝曲管壁增厚并周围淋巴结肿大。2022年5月17日胃肠镜:升结肠见一环周不规则块状隆起,表面溃疡,覆污苔,管腔狭窄,内镜难以通过。活检病理:(升结肠)腺癌。后患者就诊山东省立医院,2022年5月30日行“右半结肠根治术”,术后病理:(右半结肠)隆起型中分化腺癌,局灶呈粘液腺癌,切面积7cm*1cm,侵透肌层(pT3),未见神经侵犯及脉管癌栓;上、下切线未查见癌;慢性阑尾炎;肠周淋巴结(21枚)未查见癌;“第6组”淋巴结(2/2枚)查见转移癌。免疫组化:Her-2(2+),MLH1(-),MSH2(+),MSH6(+),PMS2(-)。提示错配修复蛋白(dMMR)表达缺陷。术后诊断:右半结肠癌术后(pT3N1bM0,ⅢB期)。2022年6月24日基因检测:KARS、NRAS、BRAF均野生型,ERBB2无扩增,MSI-H,PD-L1表达阴性:CPS<1。术后辅助治疗采取免疫联合化疗。2022年7月2日至8月25日行替雷利珠单抗200mg d0 +奥沙利铂200mg d1 +替吉奥60mg po bid d1-14,q3w,共3周期。

检查资料

2022年9月13日患者首次就诊于我院。肿瘤标志物:CEA 4.06ng/ml、CA-199 32.30U/ml。2022年9月14日胸腹盆CT:结肠癌术后,未见转移。多学科会诊(MDT)后决定采取术后辅助化疗。2022年9月20日、10月11日行2周期CAP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200mg d1+卡培他滨1.5g po bid d1-14,q3w。2022年10月,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2022年10月10日,CEA3.65ng/mL↑,CA199 35.20U/mL。同时全身骨显像T10椎体骨盐代谢增高,建议观察。2022年10月17日胸椎MRI显示:T10椎体及附件、T9椎体下缘异常信号,结合病史,考虑转移。其左侧软组织增厚,考虑转移。双侧胸肋关节区异常信号,建议随访。T9-T10水平脊膜不规则增厚,转移可能性大。考虑病情出现进展。

图片1.png

   图1、2022年10月10日核医学检查

图片2.png

 图2、2022年10月17日胸椎MRI影像检查

治疗过程

2022年10月20日给予胸椎T9、T10转移灶放疗30 Gy/10次。经消化科会诊后给予更换治疗方案,可考虑应用双免治疗(如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等)。2022年10月21日给予第1周期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同时给予双磷酸盐治疗。2022年12月5日肿瘤标志物:CEA 2.70ng/ml、CA-199 27.1U/ml。同时结合病史胸椎MRI显示胸椎转移治疗后改变,建议观察。2022年12月7日给予第2周期卡度尼利单抗治疗。2023年1月4日肿瘤标志物:CEA 2.39ng/ml、CA-199 26.0U/ml。2023年1月4日给予第3周期卡度尼利单抗治疗。

图片3.png

   图3、2022年12月5日胸腰椎MRI影像检查

2023年1月27日肿瘤标志物:CEA 2.21ng/ml、CA-199 19.8U/ml。同时,胸椎MRI显示胸椎转移治疗后改变,较前(2022年12月5日)进展并相应椎管狭窄,建议密切观察;T11椎体信号欠均匀,建议结合其他检查。2023年1月28日胸椎正侧位片:胸椎转移治疗后,考虑T9/10椎体压缩型骨折。

图片4.png

       图4、2023年1月27日MRI影像检查

图片5.png

图5、2023年1月28日胸椎正侧位片

2023年1月30日行“脊柱融合+椎管内外病损切除+椎弓根动力稳定装置植入+椎体强化术”。2023年2月2日术后病理:(胸椎椎体肿物)多核巨细胞聚集,未见癌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Kpan*(﹣)、CDX2(﹣)。

图片6.png

图6、标记物CEA 变化

图片7.png

  图7、标记物CA199 变化

专家点评 

李明焕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省肿瘤医院 腹部放疗二病区主任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
山东省首届优秀中青年保健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青年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分会常委
山东省医学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MDT组副主委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山东省免疫学会微生态免疫专委会副主委
山东省医师学会放疗专业委员
               

结直肠癌(CRC)伴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特征通常在肿瘤微环境中触发抗肿瘤免疫应答的高肿瘤突变负荷[1]。约15%的可手术CRC患者[2]存在dMMR,多由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导致的散发性起源,或由与Lynch综合征相关的MMR基因(MLH1、MSH2、MSH6、PMS2)的胚系序列变异导致的遗传性起源。在老年患者中更常见到伴有dMMR的散发性CRC的BRAF V600E变异体。观察到的dMMR结肠癌患者比错配修复完整(pMMR)结肠癌患者更好的临床结局已显示出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而减弱,未接受免疫治疗的dMMR转移性CRC报告结局较差[3]

本案例为右半结肠癌术后pT3N1bM0,ⅢB期患者,基因检测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术后行免疫(抗PD-1单抗)联合SOX化疗共3周期后首诊入我院,调整为2周期CAPOX方案。术后4个月出现了腰背部疼痛,MRI以及骨扫描提示椎体骨转移。给予转移灶放射治疗联合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同时给予双磷酸盐治疗。后患者T9/10椎体压缩型骨折,于是行椎体手术,术后病理未见肿瘤细胞,提示pCR。


自2021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起已将MSI-H/dMMR患者单列,关于转移性CRC一线纳武利尤单抗加低剂量伊匹木单抗用于MSI-H/dMMR型结直肠癌的CheckMate142研究公布的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 69%和 84%[4]。纳武利尤单抗加低剂量伊匹木单抗显示出强大而持久的临床获益,较单用PEM单抗似乎有优势,并且作为MSI-H/dMMR mCRC的一线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双抗创新药物卡度尼利单抗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阻断PD-1和CTLA-4两个免疫检查点通路,且其阻断能力与伊匹木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联用效果相当。在本病例中,前期术后使用单免疫辅助治疗,短期内患者出现骨转移的进展,后使用局部姑息放疗联合卡度尼利单抗后获得pCR。此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MSI-H肠癌患者一线免疫治疗后,后线免疫双抗治疗再挑战的可行性。我们也有类似肝癌患者,使用单免疫治疗后肺转移、骨转移进展,给与卡度尼利单抗联合骨转移放射治疗后,达到cCR,AFP从大于60500 ng/mL降至 11 ng/ mL。我们推测其可能原因:放射治疗可能有增加抗原释放作用,同时卡度尼利单抗可作用于PD-1和CTLA-4两个关键点,从而使得免疫循环更加畅通,最终实现起效或增效并疗效持久。

参考文献

1. Saberzadeh-Ardestani B, Jones JC, Hubbard J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urvival and Metastatic Site in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First-line Pembrolizumab. JAMA Netw Open. 2023 Feb 1;6(2):e230400.
2. Poynter JN, Siegmund KD, Weisenberger DJ, et al; Colon Cancer Family Registry Investigators.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MSI-H colorectal cancer by MLHI promoter methylat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mismatch repair germline mutation screening.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8;17(11):3208-3215.
3. Sinicrope FA, Shi Q, Allegra CJ, et al. Association of DNA mismatch repair and mutations in BRAF and KRAS with survival after recurrence in stage III colon cancer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2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AMA Oncol. 2017;3(4):472-480. 4.Lenz HJ, Van Cutsem E, Luisa Limon M, et al. First-Line Nivolumab Plus Low-Dose Ipilimumab fo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ismatch Repair-Deficient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he Phase II CheckMate 142 Study. J Clin Oncol. 2022 Jan 10;40(2):161-170.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at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Wendy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