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转化成果,衔接临床|2022全国肺癌大会在京成功召开!青年论坛专题报道

2022年12月20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2年12月16~18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的“2022全国肺癌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500余位国内外肺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莅临盛会,共同推动国内外肺癌科研交流合作、促进临床研究、整合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推广肺癌临床实践的规范和共识。12月18日上午举行了青年论坛,【肿瘤资讯】现就青年论坛做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会议伊始,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致辞,本次论坛内容精彩丰富涵盖,《肺癌患者指南》撰写启动会以及肺癌外科领域的进展等内容。此外,青年论坛是由思维最为活跃、朝气蓬勃的一批专家教授参与组成。本次论坛共分为先锋论坛与未来之星两个学术环节,期待本次论坛能够圆满成功。

学术环节-先锋论坛

第一环节由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慧娟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报告了《肺癌患者指南》项目进展。我国医疗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和“MDT到HIM”的诊疗理念,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工作中,指南是重要的健康教育工具。《肺癌患者指南》项目是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以患者关注的健康问题为中心,以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为基础;希望成为一部以实用性为主,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肺癌患者需求、覆盖肺癌患者诊疗全程的适合患者使用的指南。指南准备会于2022年9月完成,将于2023年4月启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待各中心的加入!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卉教授就《跨学科协作模式与肿瘤转化研究-物理因素与肺癌免疫治疗》进行了精彩讲座。郭卉教授指出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肿瘤物理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响应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享探索肿瘤物理微环境、物理微环境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肿瘤物理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针对物理微环境逆转免疫耐药的策略以及跨学科探索物理因素调控肺癌免疫治疗的五个研究方向。免疫治疗让我们认识到肿瘤治疗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将会坚定不移地走免疫治疗的研究道路。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谭锋维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李子明教授带来《代谢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现状》的报告。李子明教授介绍了代谢组学的工作流程,包括样品采集、化合物分离、化合物检测以及定性或定量分析。他分享了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的代谢组学检测血清以进行肺癌筛查的多种案例。尽管目前代谢组学应用较少,但未来将在肿瘤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分享了《肺癌早筛早诊探索》,包括肺癌发病现状及早诊早干预的重要性、肺癌万人筛查及高危因素探索、早期肺癌的精准诊断、早期肺癌的微创治疗以及早期肺癌的术后管理;此外,梁文华教授介绍国际上首次证实EGFR靶向药对于‘0’期肺癌有效,入组66例多原发肺癌患者,经AI诊断具有EGFR突变,使用EGFR-TKI治疗,有效率63%,梁文华教授指出该案例具有代表性。

讨论环节

接下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谭锋维教授主持讨论环节,湖北省肿瘤医院熊飞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陈建华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李晓玲教授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汤传昊教授四位嘉宾进入讨论环节。熊飞教授认为这些很好的基础研究对于后续临床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陈建华教授指出在临床上不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是不一样的,从物理因素进行研究非常具有意义。李晓玲教授认为从肿瘤物理微环境的角度进行肺癌研究非常独到,期待郭卉教授有更好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汤传昊教授指出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依然是早诊早治。

学术环节-未来之星

第二环节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熊建萍教授主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徐嵩教授就《免疫时代的外科临床思考》展开精彩报告。徐嵩教授分享围术期靶向治疗仅在EGFR阳性患者中有DFS获益,但是对于OS的改善并不明显,围术期治疗模式仍需探索。目前,早期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模式多样,新辅助免疫治疗较辅助免疫治疗更有优势,但是机制尚未清楚,有待研究。

吉林省肿瘤医院柳菁菁教授分享了《免疫时代的小细胞肺癌临床思考》,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为ES-SCLC一线治疗带来全新突破,ASTRUM005研究进一步扩大了生存获益,建立了ES-SCLC一线治疗新格局。此外,亚裔人群接受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获益显著;中国人群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再次验证CASPIAN治疗模式的安全性以及疗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永生教授主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敏教授为大家带来《抗体偶联药物(ADC):下一站天后》。李敏教授分享了ADC的介绍、ADC(HER2 ADC、TROP2 ADC、HER3 ADC)在晚期NSCLC的治疗探索以及ADC 在NSCLC的未来展望。目前,高效低毒的第三代ADC已进入临床应用;相比目前SoC和其他抗HER2治疗,T-DXd疗效卓越且优化剂量安全性更优。对ADC的耐药机制已进行假设并得到体外证据的支持,但尚未在癌症患者中证实,未来,ADC进展耐药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河南省肿瘤医院王子兵教授的学术报告是《细胞治疗在肺癌中的治疗进展》。王子兵教授指出目前已有5款CAR-T细胞产品被FDA批准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截至2021年4月16日,全球共有2073种活性细胞治疗药物研发管线,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572种,增长率为38%。奥沙利铂预处理改善CAR-T细胞治疗的ROR1肺癌GEM模型。CIK细胞增强晚期NSCLC对PD-1抗体的临床反应。

讨论环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永生教授主持了讨论环节。湖南省肿瘤医院蒲兴祥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晓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虞永峰教授以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李红梅教授四位教授参与讨论环节。蒲兴祥教授认为王子兵教授的研究具有新颖性。李晓教授指出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共同学习,让外科医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患者的全程诊治中。虞永峰教授谈到ADC在HER2治疗中的治疗效果良好;希望未来在临床实践中,除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ADC药物能够大放异彩。李红梅教授认为几乎所有的治疗都是在免疫治疗时代之下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相信不久的将来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能够指导临床实践。

大会总结

最后,邬麟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邬麟教授谈到在本次青年论坛,大家畅所欲言,下半场围绕免疫外科、ADC以及小细胞肺癌治疗等重要环节进行了展开。非常感谢今天的嘉宾与讲者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分享与交流。在本次论坛,闪现了很多创新的想法和思维。未来相信在青年论坛邻域,会有更多优秀的青年科学家、青年学者涌现出来,助力中国肺癌诊疗事业。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mber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12月20日
李明德
阳谷县七级镇中心卫生院 | 中西医结合科
可以的
2022年12月20日
储华健
扬州中医院 | 肿瘤内科
转化成果,衔接临床|2022全国肺癌大会在京成功召开!青年论坛专题报道
2022年12月20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青年论坛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