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转化成果,衔接临床|2022全国肺癌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外科论坛报道

2022年12月19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2年12月16日-18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的“2022全国肺癌大会”在北京通过线上的形式隆重召开。大会以“转化成果 衔接临床”为主题,邀请众多国内肺部肿瘤领域知名学者、临床专家、中青年人才,围绕肺部肿瘤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精准及免疫治疗,多学科诊治等相关热点、难点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

17日下午,在外科论坛分会场内,国内外科领域的大咖,顶级专家围绕肺癌外科治疗的肺叶/亚肺叶手术、肺段/亚肺段切除、围手术治疗中辅助新辅助免疫治疗等最新治疗方法及理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相信此次会议对于推进肺癌手术研究与技术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开幕式

会议在高树庚教授和陈海泉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帷幕。高树庚教授说道,肺癌的外科治疗是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个治疗手段。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其他学科的飞速发展,外科治疗也需要结合各方面的新进展,把肺癌的外科治疗融入到肺癌的全程管理当中。努力将肺癌的诊治提升到以病人生存的提高为目的诊治思维当中。陈海泉教授也对于在疫情当下大家能参与这样高质量的学术盛会表示欢迎,希望大家能收获满满,也期待大会的胜利召开。

上半场:外科治疗篇

刘宏旭教授带来了《从0802研究的结果探讨中国肺叶/亚肺叶的合理选择》的学术报告。刘教授系统分析了JCOG系列研究对于肺叶/亚肺叶切除的探索。基于JCOG0802研究,证实对于特定患者(大小≤2cm,CTR>50%)肺段切除术可作为标准的手术治疗方式,而非替代肺叶切除术。进而引申出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肺结节的大小和CTR及数目多寡非常重要,要综合考虑。同时,切缘的性质也影响肺段切除术的局部复发风险,因而需要确保安全的切缘距离。另外,对于中内1/3的含磨玻璃成分的肺小结节,优先考虑保留肺功能的精准肺段、亚肺段或联合亚段切除。

王志杰教授介绍了早期NSCLC围手术期的治疗进展。王教授首先回顾了围手术期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进展和存在的挑战。指出,围手术期化疗改善生存的效果有限,而靶向不同TKI进行辅助治疗,结果也各异。进而引出对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期待和探讨。详细分析了一些列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热点研究,以及生物标志物、PD-L1表达状态、循环DNA及MRD等对免疫治疗的影响。
胡成杰教授、操乐杰教授、陈智伟教授参与了以上课题报告的相关讨论。

王群教授从解读循证研究和分享中山医院的临床经验角度展示了肺段切除的应用和选择。强调对于直径≤2.0cm,C/T<0.5,外周型(外1/3)的肺癌,优先选择楔形切除;对于直径≤2.0cm,C/T<0.5,(内2/3)或C/T≥0.5的肺癌,选择肺段切除;对于无法满足切缘或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肺癌,可采用肺段切除,或联合肺(亚)段,必要时可肺叶切除。术前通过2D和3D结合进行精准规划,术中精准解剖,减少并发症。

杨帆教授介绍了MRD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和展望的主题报告。杨帆教授首先介绍了NSCLC术后MRD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丰度低使检测存在相当大的技术挑战。而现有的根治术后MRD研究数据多局限在其复发预测的价值应用上。MRD对后续治疗的指导价值仅有少量的观察性数据,缺乏临床研究。未来MRD指导治疗的干预性研究主要方向在MRD富集策略和指导策略上。
李印教授、卜梁教授、朱坤寿教授参与了讨论。

下半场:围手术期治疗和新技术篇

钟文昭教授从磨玻璃结节(GGO)的系列研究和相关临床案例中探讨了对其合理诊疗的方向。钟教授指出,混杂密度磨玻璃以线性和平行方式进行分子演化。要区分GGO MRD阳性是血液克隆扩增来源还是复发的先兆。GGO成份是重要的预后因素。肿瘤的发生发展驱动机制由肿瘤分子分型与瘤内异质性的“种子”与免疫微环境演化及互作关系的“土壤”决定。

吴楠教授介绍了围手术期NSCLC免疫治疗的进展与思考。吴楠教授从新辅助、辅助的免疫理论基础出发,详细介绍了围手术期多项免疫治疗研究,并展示了中国人群的数据。进而强调未来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将是不同科室专家参与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基于不同的基因检测后进行针对性的免疫策略选择。
雷光焰教授、彭忠民教授、张荣生教授参与了以上两个主题报告的讨论。

张鹏教授带来了NSCLC免疫新辅助获益人群探索。张鹏教授肯定了免疫辅助治疗给可手术患者的治疗格局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革。新的治疗格局基于EGFR的突变状态选择不同的治疗模式,对于EGFR突变患者选择传统治疗模式、新辅助化疗、辅助靶向治疗等。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选择免疫新辅助治疗。未来围手术免疫治疗应从生物标记物探索,疗效评估探索以及后续的应用生物标志物指导新辅助治疗等方向进行,进而造福更多患者。

张兰军教授带来了从外科角度看新辅助免疫相关AE对手术的影响。张兰军教授系统回顾了I期、II期、III期新辅助免疫研究中以及真实世界研究、荟萃分析中的安全性数据,强调新辅助免疫相关的AE发生率较低,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但临床中也偶有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这时就需要诊断迅速,及时全面检查,正确处理。

周世杰教授带来了肺癌免疫治疗时代围手术期治疗思考。周教授从指南推荐,循证研究等多角度全面系统的解读了早期免疫治疗的进展。指出未来早期NSCLC治疗模式将从传统的诊断,手术治疗,再到组织病理学确认,辅助治疗和监测;进展到以生物标志物指导选择治疗策略,新的疗效终点评估治疗效果的新型治疗模式当中。

蒋峰教授、马锐教授、吴军教授参与了以上主题报告的讨论。

会议总结

随后,陈克能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陈克能教授强调道,未来的肺癌的治疗肯定会走向都学科治疗的模式。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更是促进了内外科联动的综合治疗模式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mber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12月19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2022全国肺癌大会在京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