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2 CSCO|CDE专场火热袭来,快速模版下,单臂临床试验如何进行?

2022年11月06日
来源:肿瘤资讯

精准创新、智慧人文。念念不忘,中国回响。2022年11月5日,第二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2年CSCO学术年会再度启航,本届会议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以“CSCO年会学术周”的形式举行。


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本次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于北京、济南、哈尔滨设置线下会场,并特设创新药物临床研究专场、CDE专场与国际创新专场,第十届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FACO)会议也将同期举办。【肿瘤资讯】为您带来CDE 11月6日现场报道。

主旨演讲——2022年中国抗肿瘤新药审评情况报告

主持:马军教授 秦叔逵教授

DSC4787 (1).jpg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杨志敏博士从审评工作状况、实践与思考、挑战与展望三方面展开报告。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活跃度不断增高,NDA数量逐年增多,2022年共有55个NDA获批,其中21个是首次获批适应症。

优先审评的适用范围发生了变化,从2017年的18条改为6条,其中最重要的两条为:(1)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药品;(2)符合附条件批准的药品。她提到,优先审核的核心是“为患者带来了突破性的获益”。

目前肿瘤治疗已迈进精准治疗时代,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靶向治疗作用尤为明显。但需要注意靶点与靶点间的差异(如EGFR和KRAS),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患者间疗效也有较大差异。当单药疗效不足或基于作用机制考虑(如曲美替尼联合达拉非尼)可考虑开展联合给药,但要注意联合给药的毒性叠加(如免疫联合靶向)。

CSCO—CDE 专场Session II 主题报告(一)

主持:徐瑞华教授 江泽飞教授 郭军教授

夏琳:抗肿瘤ADC药物的临床研发与审评考虑

photoplus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主审评员夏琳博士在报告中介绍到,自19年后ADC药物获批进入爆发期,从瘤种上看目前已经从早期的血液肿瘤向实体瘤过渡。已经进入到临床研发阶段的靶点一共有24个,主要以Her2为主,其研发集中情况在国内瞩目,进入临床阶段产品的有20个。

在一些其他的创新靶点上也有众多ADC产品在进行研发,整体布局全面开花。CDE分别从非临床和临床研究方面发布了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

ADC药物由于其特有结构具有灵活的设计方式,技术进步也推动了ADC药物的成功迭代,未来应结合产品自身的特点,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来合理地制定开发计划,鼓励差异性的研发。


仝昕: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中最佳给药策略审评考量

photoplus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员仝昕博士报告,目前的临床方案中剂量制定策略通常是“加速滴定-3+3剂量递增-DLT确定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MTD)-降低1-2个剂量扩展-确定RP2D-II/III期研究”,然而在实践中50%的I期研究都未能获得MTD(根据116个FDA批准的抗肿瘤新药),且不同药物类型间的MTD关系也截然不同。

给药方案的优化可以从剂量、频率、周期、途径四方面进行:

  • 剂量:一个剂量、低-高、高-低

  • 频率:QW vs Q3W、QD vs BID

  • 周期:连续 vs 间歇、持续 VS 间歇给药

  • 途径:静脉 vs 皮下、静注 vs 灌注

药物的给药策略可能会直接决定能否能成功上市。以Gemtuzumab ozogamicin(GO,全球首个上市ADC)为例,更改给药方案重新上市后其研究获得成功、适应症也得到拓展,既往因毒性无法上市,再上市后可联合化疗。药物的给药策略应基于疾病、药物、暴露量-效应关系协调,没有永恒的标准模版,有的是不变的基本规律。


李健:模型引导下的抗肿瘤药物研发

photoplus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员李健博士介绍,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IDD) 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贯穿从非临床到临床研究的全过程,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研发企业运用模型相关方法指导药物研发。MIDD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导企业进行早期剂量探索和剂量优化,稳步加快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两大核心抓手分别是生物标志物和剂量/暴露-效应关系。他表示,做模型就像滚雪球,数据积累越多,模型越可靠。充分挖掘、全面收集临床试验中可用的数据,全方位、多维度开展看对于提高模型决策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CSCO—CDE 专场Session III 主题报告(二)

主持:李进教授、吴一龙教授、杨志敏教授、王洁教授、吴令英教授

唐凌:单臂临床试验用于支持抗肿瘤药上市申请的适用性的审评考量

photoplus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员唐凌博士汇报,单臂研究具有治疗更精准、疗效更突出、药物更快上市的三大特征,使得其备受关注。自2020我国启动附条件批准后,共有48个品种附条件上市,其中抗肿瘤药物占3/4,只有5个产品获得完全批准。

单臂研究的缺点主要来自其不确定性,缺乏对照、操之过急,对药品探索不充分。单臂研究的的适用性条件包括研究人群无有效的治疗选择、试验药物作用机制明确、适应症历史疗效数据清晰、试验药物有效性突出、安全性风险可控等。唐凌强调,对于单臂试验“适用性”的情况没有“充分条件”。

进行单臂试验的关键试验前准备有以下五点:1.疗效需要突出;2.推荐剂量合理;3.单臂试验设计方面需要纳入复发/难治、无有效治疗人群,遵循IRC章程,具有外部对照,研究终点为ORR/DOR/PFS;4.预期的安全性暴露事件达到约300例;5.须具有确证性研究计划(确证性研究计划需要及早启动,单臂研究只是整体研发计划中的一环)。

“最终是否可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取决于目标适应症人群在做出监管决策时可获得的治疗手段”。即药物是否能上市取决于药物研发的格局,与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


邹丽敏:中国加快上市注册程序的实施及挑战

photoplus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员邹丽敏博士介绍,目前我国药品注册中有三种加快注册程序——突破性治疗药物资格、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各有侧重。

实施附条件批准工作程序的初衷是为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争取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其决定因素是成功率、尽快识别无获益药物和附条件批准程序保障,因此,附条件批准并不代表研究能够降低对数据的要求。药企应预先计划,主动沟通,多线布局以实现数据完整性。

现场“火热”,专家、观众与NMPA讲者探讨当下审批形式

photoplus

photoplusphotoplus

photoplusphotoplus

photoplus

photoplus

会场合影

photoplus

微信图片_20221105112302.jpg

请继续关注良医汇【2022 CSCO星旅程漫游指南】,获取2022 CSCO学术周最新报道!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Shir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hire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11月09日
余生
正大天晴 | 肿瘤科
CDE专场有没视频回放?
2022年11月08日
郭萍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全面收集临床试验中可用的数据,全方位、多维度开展看对于提高模型决策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1月06日
李建军
鹤壁市人民医院 | 消化内科
ADC即抗体偶联药物,是指将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通过连接子连接单克隆抗体,从而精准定位肿瘤细胞释放高效细胞毒性。相较于其他化疗药物,ADC药物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给药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结合,诱发胞吞作用,使抗体连同其上连接的细胞毒小分子进入细胞,随后经过溶酶体降解,小分子药物释放进入细胞并通过DNA插入或抑制微管合成等方式诱导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