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肿瘤免疫治疗带来了第三次革命!11月11-12日大会重磅来袭

2022年11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非传染性慢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要健康风险。除心血管疾病外,肿瘤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死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持续增高。2020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人数位居全球第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1]。但是,当前癌症治疗面临许多挑战,探索新型肿瘤治疗方式、提高其靶向性和药物递送效率、避免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降低副反应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自 20 世纪以来,肿瘤治疗历经了3次革命——化疗药物的出现、靶向药物的发展和免疫治疗的提出。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肿瘤免疫治疗成为当前最具前景的治疗方式。

免疫系统作为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肿瘤微环境形成和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得益于免疫监视理论的建立,免疫监视理论提出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出现的肿瘤细胞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但一旦出现免疫逃逸,肿瘤细胞采用不同免疫抑制策略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各阶段得以幸存,使人体无法杀伤肿瘤细胞。肿瘤免疫治疗正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阻止肿瘤免疫逃逸,从而杀伤肿瘤。随着肿瘤免疫治疗手段的发展,肿瘤患者治疗出现新的曙光。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含了针对各类免疫细胞的免疫检查点抗体抑制剂,也包含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各种免疫细胞疗法,以及免疫调控各类免疫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溶瘤病毒、癌症疫苗等。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以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蛋白(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对多种肿瘤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使患者获得更长的总生存期和更多的治疗选择。迄今,已经有多种ICIs 被批准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FDA和NAMP批准了ICIs用于50多种人类肿瘤的适应症,包括皮肤、泌尿生殖系统、肺、头颈部、乳腺、淋巴瘤、妇科和胃肠道恶性肿瘤。而且免疫治疗日新月异,不同分期阶段的实体瘤均有机会接受单药、联合等方式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方式、有效性、适应症、获益人群持续拓展。

免疫治疗在早期、晚期肺癌和乳腺癌中的应用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检测技术的不断进展,晚期肺癌的治疗逐渐进入到精准化分子检测指导治疗的新时代。除化疗、抗血管及分子靶向治疗外,以PD-1/ 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临床获益。基于多项临床试验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相继批准了多种ICI 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多种抗PD-1/PD-L1药物在中国上市,开启了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新时代。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上公布的初次治疗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的晚期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23.3%,其中PD-L1 TPS≥50%的患者5年生存率更高达29.6%。免疫治疗在显著改善晚期NSCLC患者生存时间的基础上已逐步向更早期的NSCLC患者治疗领域进军,为早期NSCLC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2]。

除了肺癌,免疫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乳腺癌相关免疫靶点药物的应用中,包括CTLA-4 抑制剂、PD-1/PD-L1 抑制剂。PD-1 抑制剂和PD-L1 抑制剂等均已被批准上市,PD-1单抗不仅有晚期乳腺癌的适应症,甚至已获批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3,4]。除了已批准上市的免疫细胞靶点药物,相信其他基础研究发现的免疫靶点如Tim3、CD24-Siglec10等也将会逐渐向临床转化迈进[5,6]。

肿瘤免疫治疗目前面临的挑战

虽然如今肿瘤治疗已进入免疫治疗时代,近年来,各瘤种在免疫治疗上相继取得重大进展,但并非所有肿瘤患者都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对于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免疫治疗效果较好,而对于肺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实体瘤,目前ICIs作为单一疗法给药时,超过50%的患者对治疗没有反应[7]。两种ICIs联合治疗、ICIs联合抗血管药物治疗、ICIs联合化疗、ICIs联合放疗这4种免疫治疗模式的出现,给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改变了肿瘤治疗格局的同时,也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产生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s)可涉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相关不良反应涉及全身各个脏器系统,主要有免疫治疗相关皮肤毒性、胃肠道毒性、肝脏毒性、内分泌疾病、肺炎、骨骼肌肉毒性以及罕见的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心脏毒性、眼毒性、肾毒性),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成为了当前讨论的热点。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将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如何有效管理和应对副反应,合理评估免疫治疗的综合效益,需要跨学科的碰撞,积累更多经验。

免疫治疗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带来了显著的临床获益。但是,目前对免疫治疗各种反应模式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包括发生机制、预测因子、诱发及缓解因素等。免疫治疗的使用仍需进一步优化,例如用药及停药最佳时机、减少免疫治疗耐药的方案、如何减少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提升持久反应的发生率等,从而更好地开发免疫治疗的潜力。现有的疗效评估标准仅有利于发现和评估假性进展,不适用于超进展和分离反应。免疫治疗疗效评估的新标准有待建立,新标准需要具有临床易行性,能够对各瘤种进行统一评估,适用于各种反应模式并且便于与其他治疗方法对比疗效等。相信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携手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共话肿瘤免疫治疗

针对以上所提及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沿进展、临床应用以及目前困境的问题,2022年11月11日-12日, 2022上海新虹桥国际肿瘤论坛暨第二届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与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学术年会将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和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联合主办,邀请来自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美方专家与国内大咖学者共聚线上线下进行交流探讨,顶级肿瘤专家深入对话,跨国界开放式学科思维碰撞,为肿瘤界带来了国际上最权威的医疗讯息。注定精彩纷呈,不容错过!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D安德森癌症中心),始建于1941年,位于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市,是1971年美国“癌症行动”计划指定的较早的3个综合癌症治疗中心之一,也是目前39个肿瘤医学会指定的综合性癌症治疗中心之一,是一家集合肿瘤临床诊断、综合治疗及基础医学研究于一体的大型肿瘤专科医院。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在美国乃至全球皆享誉盛名,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癌症研究机构,是世界公认的权威肿瘤专科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每年投资超过4亿美元进行医学基础研究,并且拥有数量众多的美国癌症研究院资助研究项目。其科学研究主要包括五大方面:1、基础和实验研究;2、诊断和预后评价;3、癌症预防;4、癌症应对和生活质量;5、治疗创新。中心目前拥有10个NCI优势研究项目的资助,包括:脑瘤、胰腺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肺癌和黑色素瘤。

本次大会特邀9位来自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知名肿瘤诊疗专家学者,包括肿瘤外科学和基因组医学教授Jennifer A. Wargo博士、胸部/头颈肿瘤内科的终身副教授Jianjun Zhang博士、胸部/头颈肿瘤内科助理教授Tina Cascone博士、放射肿瘤中心放射肿瘤科终身教授Joe Y. Chang博士、淋巴瘤与骨髓瘤系副主任和终身教授Sattva s. Neelapu博士、癌症治疗临床研究部(Ⅰ期项目)副主任David S. Hong博士、胸部/头颈肿瘤内科助理教授Jia Wu博士、乳腺肿瘤内科教授Rachel M. Layman博士、影像诊断中心腹部影像科放射医生Priya Bhosale博士、黑色素瘤内科高级医疗服务负责人Michelle Rohlfs博士。大会以“肿瘤免疫治疗:直面癌症全周期”为主题,采用主旨演讲、专题报告、护理管理专场演讲等丰富形式进行肿瘤免疫诊疗与照护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交流,旨在为肿瘤领域内同行提供对话中美顶级肿瘤专家的平台,促进国际、国内肿瘤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欢迎大家线上观看!


参考文献


[1] https://www.iarc.fr/faq/latest-global-cancer-data-2020-qa/ 
[2]马迪,李琳.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21,19(10):991-996.
[3] Solinas C, Gombos A, Latifyan S, et al. Targeting immune checkpoints in breast cancer: an update of early results[J]. ESMO Open, 2017, 2(5): e000255.
[4] Rugo HS, Delord J-P, Im SA, et al. Safety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pembr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nega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J]. Clin Cancer Res, 2018, 24(12): 2804-2811.
[5] de Mingo Pulido Á, Gardner A, Hiebler S, et al. TIM-3 Regulates CD103+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and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Cancer Cell. 2018;33(1):60-74.e6.
[6] Barkal AA, Brewer RE, Markovic M, et al. CD24 signalling through macrophage Siglec-10 is a target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2019;572(7769):392-396.
[7] ROTTE A. Combination of CTLA-4 and PD-1 blockers for treatment of cancer[J].J Exp Clin Cancer Res,2019,38(1) :25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



评论
2022年11月07日
陈淼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肿瘤内科
期待高质量会议
2022年11月05日
李喜茹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肿瘤内科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含了针对各类免疫细胞的免疫检查点抗体抑制剂,也包含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各种免疫细胞疗法,以及免疫调控各类免疫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溶瘤病毒、癌症疫苗等。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以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蛋白(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对多种肿瘤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使患者获得更长的总生存期和更多的治疗选择。迄今,已经有多种ICIs 被批准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FDA和NAMP批准了ICIs用于50多种人类肿瘤的适应症,包括皮肤、泌尿生殖
2022年11月04日
王隆来
上海市监狱总医院 | 肿瘤内科
肿瘤免疫治疗带来了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