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

2022年09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8月31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开展的“LC RISE 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5期线上直播圆满收官。历时4个月,该项目集结了近百位肿瘤领域顶尖专家,聚焦肺癌领域,围绕5大主题,分享研究洞见,赋能科研之道,为全国肿瘤领域同仁打造了一场“网联四海、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宴。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众多医生线上聆听,会议直播在线点击量达5万余人次,与会专家学者满载而归。

汇聚——高质量研究设计及转化之美

首期直播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担任导师,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绪超教授以及肺癌领域中青年专家共同参与学术讨论。 

林根教授就肺腺鳞癌基因组学探索心路历程展开分享:

1. 学术论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团队共同努力。

2. 完美的研究设计永远不存在,关键在于重点突出、主要环节紧抓不放。

3. 研究需要多维度、多层次,系统深入的探索腺/鳞癌,为建立完善诊疗体系奠定基础以及为肺癌谱系转化研究提供借鉴。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455.png

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绪超教授就肺癌转化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展开分享:

1. 肺癌需要多靶点同步分型和共变异分型。

2. 免疫治疗相关标志物分析多样复杂,包括TCR、Neoantigen、MHC、GEP等。

3. 深入分析验证耐药机制的临床意义和联合用药策略是未来趋势。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589.png

在讨论环节,参会专家围绕肺癌分子分型以及肿瘤异质性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1. 以新一代测序技术和高通量组学技术的突破,推动了生物医学组学数据的指数级增长,也为未来的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2. 如何推动多维度数据向临床实践转化应用是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 陆舜教授分享了tracex研究的最新进展,引领大家对肺癌的谱系分化研究、肿瘤异质性有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777.png

1666769465963926.jpg

码上查看更多

论道——高分医学论文撰写及发表策略

本期直播特别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担任导师,JAMA Oncology 统计副主编石瑜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梁乃新教授以及肺癌领域中青年专家共同参与学术讨论。

梁乃新教授从精准医学研究发展之路思考,娓娓道来“所见“到”未见“的飞跃:

1. 肺癌经验医学时代患者生存获益有限,快速迭代的临床研究为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有可能改变临床试验的每个阶段。

2. 肺癌早期筛查可带来巨大的临床获益。ctDNA甲基化在肺癌早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 人工智能时代为肿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广阔的科研空间,我们开始迈入人工智能辅助的精准医学2.0时代。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1085.png

石瑜教授就如何聚焦肺癌学术前沿,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展开分享:

1. 真实世界证据能够反映真实的临床实践情况,有助于精确医学的进一步完善。

2. 观察性研究有望弥补随机化临床试验的不足;同时可以作为新疗法和现有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证据来源。

3. 在随机化研究取得进展的基础上,补充真实世界人群的研究数据,可能有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1254.png

在讨论环节,参会专家就人工智能用于医学研究的发展前景,真实世界研究设计思路等发表真知灼见。

1. 甲基化组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完美结合,使我们对肿瘤的分类更具动态性并逐渐走向完善。

2. 真实世界证据源于对真实世界数据的正确和充分分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涉及较复杂的模型、假设甚至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的应用等,对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吴一龙教授表示,通过深刻理解研究背景产生研究思路是基本,前置性邀请统计学家参与研究设计并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是高质量文章发表的前提。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1495.png

1666769675867578.jpg

码上查看更多

探析——精准治疗与临床转化的结合点

本期直播特别邀请上海市胸科医院方文涛教授担任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正飞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钟文昭教授以及肺癌领域中青年专家共同参与学术讨论。

朱正飞教授梳理了放疗在NSCLC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和未来开展研究设计的思考:

1.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比于传统化疗有更好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控制,但颅内治疗失败或复发仍较常见。

2. 即使是在全身有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脑部放疗的合理使用仍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尤其对于那些脑部转移病灶为“寡”状态时,立体定向放疗的早期干预需要重视。

3. 脑部转移灶的放疗与免疫治疗有协同效应,潜在可提升全身疗效。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1785.png

钟文昭教授分享了开展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残留病变(MRD)相关研究的经验:

1. 首次定义肺癌术后潜在治愈人群,突出MRD阴性的预测价值。

2. ctDNA-MRD检测技术仍然存在提升空间;对于低频突变,增加检测次数会提高其灵敏度。

3. MRD监测的敏感性在仅脑转移的患者中的作用有限,需要进一步研究、改善。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1936.png

在讨论环节,参会专家就如何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以及多学科(MDT)团队的合作机制等发表真知灼见:

1. 高质量、标准的结构化数据是改善肿瘤领域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的抓手,可以对临床科研和质量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2. 科研问题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最终需要回归临床。

3. 方文涛教授最后总结到,从临床问题出发,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加强跨科室跨医院的合作,达成共赢,不仅能产出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也能产生具有高影响力的证据。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2145.png

1666769762725302.jpg

码上查看更多

领航——精准治疗时代的科研进路

本期直播特别邀请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担任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克终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石丘玲教授以及肺癌领域中青年专家共同参与学术讨论。

陈克终教授以目前临床中最关心的临床问题“肺结节的诊治及随访”为切入点,分享了基于新型分子技术下的肺小结节精准诊疗体系:

1. 新型无创诊断方法的开发,显著提高了多发肺结节诊断准确率。

2. 个体化治疗策略,应考量肺结节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通过新技术解决定位难、切不准等难题,确保手术切除的完整性。

3. 术后精准监测模式主要利用多组学探索早期肺癌生长复发的分子特征,利用循环肿瘤DNA精准评估预后。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2437.png

石丘玲教授作为统计学专家介绍了多项基于患者报告结局(PRO)的临床科研成果,同时展示了自己在PRO患者管理的中国经验:

1. PRO是从患者角度评估健康状态、治疗结局及医疗服务的关键指标之一,可快速从临床研究转化到临床实践。

2. PRO需要更多的方法学考量。

3. Fit-for-Purpose团队可精准支持基于PRO的“患者中心”临床研究的组织实施。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2611.png

在讨论环节,参会专家就肺结节诊疗、数据库建设及科研能力等多方面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1. 人工智能辅助深度挖掘医学数据实现肺结节的早期诊断及精准多组学医疗作为肺癌筛查方案的完善优化已成为研究热点。

2. 标准化的数据格式是建设临床试验数据库与临床试验机构建立医疗信息互通性的基础。

3. 程颖教授总结到,在精准医疗背景下设计以患者需求和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能力,这样对于提升医院的科研能力和更多系统性科研成果的产出均有裨益。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2846.png

1666769842447358.jpg

码上查看更多

突破——RWS拓宽更多可能

本期直播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担任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邢镨元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文峰教授以及肺癌领域中青年专家共同参与学术讨论。

邢镨元教授通过一系列案例分享了RWS的重要价值以及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1. 从临床价值角度来看:RWS与随机对照研究(RCT)“相辅相成”,RWS从多方面推动真实世界肺癌患者的肿瘤治疗决策。

2. 从临床科研角度来看:RWS是科研问题的源泉,是RCT研究的试金石。

3. RWS的丰富将进一步推动临床药物的应用,惠及更多患者。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3104.png

方文峰教授聚焦肺癌EGFR/HER2少见突变相关临床及转化研究,并分享了自己对于RWS研究的体会:

1. 基于检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非经典EGFR突变种类被发现。

2. 从患者角度出发,针对临床常见问题,才能更好地让基础医学服务于临床医学,让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

3. 中国肺癌靶向治疗是国际上重要的研究力量之一,特别是在EGFR领域,但是在其他靶点方面还需努力,期待肺癌精准医学中的中国贡献。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3307.png

在讨论环节,参会专家就RWS的价值发表真知灼见:

1. 随着研发理念更新和创新技术进步,如何有效利用RWS也日益受到关注。

2. 基于大数据的RWS探索,可以准确贴合临床端对于临床证据的需求。而基于获取的临床数据也能够从中找到对诊疗环节产生帮助的真实临床证据。

3. 杨帆教授表示,RWS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探索,但最终目标还是患者获益。RCT研究为临床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基本的参考,而大量的RWS作为RCT研究的延伸与补充,对于改进临床患者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9.8-菁研有道 科研赋能、聚力起航——LC RISE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圆满收官(1)(1)3535.png

1666769889304810.jpg

码上查看更多

总结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大咖同行,集思广益。“LC RISE 中青年医师科研赋能项目”系列线上直播以指导临床实践、解决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线上平台为媒介,为中青年临床医生搭建学术沟通的桥梁,激发中青年医生对科研工作的热情,拓展科研创新思维,提升中青年医生的科研产出能力。至此,5期直播圆满收官,新的征程即将开启。希望未来携手促进更多高质量的创新临床研究开展,深化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为国家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适宜中国人群的诊疗策略的选择持续提供证据支持。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Shir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2年09月14日
李占林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学术论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团队共同努力
2022年09月14日
杨大夫
阳泉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 肿瘤内科
知识更新,学无止境,谢谢分享!
2022年09月13日
母亚男
单县正大医院 | 肿瘤科
以新一代测序技术和高通量组学技术的突破,推动了生物医学组学数据的指数级增长,也为未来的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