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咖话急淋】姜尔烈教授:打破困局,深度缓解,奥加伊妥珠单抗助力R/R ALL患者重获新希望

2022年07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进展迅速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成人ALL,尤其是具有复发高风险ALL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这部分患者移植后仍可出现复发,且复发后患者预后极差,因此亟需新的治疗药物预防移植后复发。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R/R 前体B细胞ALL的靶向CD2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奥加伊妥珠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其在提高患者MRD转阴率方面表现出色,将给ALL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肿瘤资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姜尔烈教授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现状及预后、移植前微小残留病(MRD)意义、奥加伊妥珠单抗桥接移植治疗优势及前景进行采访,详情如下。

微信图片_20220711135147.png                
姜尔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
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副组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综合临床、白血病&淋巴瘤等杂志编委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LL现状及预后

姜尔烈教授:HSCT是成人ALL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于首次完全缓解(CR1)的标危ALL和费城染色体阳性(Ph+)ALL早期(3月内)获得MRD阴性并持续MRD阴性患者,首选ASCT;对于高危ALL患者[1],首选allo-HSCT。若高危ALL患者早期持续MRD阴性且缺乏合适的供者,亦可以选择ASCT进行代替。目前,HSCT能够给ALL患者带来疾病控制的提升和生存期的延长,亦是唯一能够治愈ALL的治疗手段。

移植前MRD状态是ALL患者移植后复发的预警

姜尔烈教授:尽管HSCT可以提高ALL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移植后出现复发。根据既往的研究显示,HSCT前达到CR期的ALL患者,相比非CR期的患者预后好,复发率低,同时,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获得CR的ALL患者,在移植前MRD状态是接受清髓性移植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2]。目前,MRD已被用于ALL患者移植后复发预警以及指导复发干预,进而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检测手段,而在移植前如何进行桥接治疗能够使患者尽可能达到CR和MRD阴性状态,也是目前热门话题。

奥加伊妥珠单抗作为HSCT的桥接治疗带来更高CR率和MRD阴性率

姜尔烈教授:目前奥加伊妥珠单抗不仅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也已获得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复发/难治前体B细胞ALL的治疗,其获批基于INO-VATE ALL研究,该研究[3]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国际、多中心研究,共纳入 326 例成人复发或难治性 B 细胞 ALL 患者,比较奥加伊妥珠单抗与标准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奥加伊妥珠单抗组患者的CR率为 81%(95%CI:72%-88%),而化疗组仅为29%(95%CI:21%-39%);在获得CR的所有患者中,接受奥加伊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其MRD转阴率也更高,为 78%(95% CI:68%-87%),而化疗组为28%(95%CI:14%-47%)。生存方面,奥加伊妥珠单抗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更长为 7.7 个月(95%CI:6.0 个月-9.2 个月),化疗组为 6.2 个月(95%CI:4.7 个月-8.3 个月)。因此,选择奥加伊妥珠单抗作为ALL进行HSCT治疗之前的桥接治疗方案,将给患者带来更高的CR率和MRD转阴率,降低移植后的复发率。

奥加伊妥珠单抗在中国上市,为R/R ALL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姜尔烈教授:奥加伊妥珠单抗作为首款靶向CD22的ADC上市之后,填补了我国在血液肿瘤领域未有ADC药物的空白,而且打破了复发/难治性前体B细胞ALL患者的治疗桎梏,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简便,且让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最小化的治疗方式。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都是基于奥加伊妥珠单抗单药治疗研究,未来可以考虑奥加伊妥珠单抗与其他治疗手段、治疗药物如常规化疗方案、靶向药物进行联合,降低奥加伊妥珠单抗治疗剂量,有可能实现药物安全性的提高,减少例如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VOD)等并发症的发生。

PP-INO-CHN-0203

有效期至:2024-7-7

参考文献

[1] 曹佳欣,庞爱明、姜尔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历史传承、体系建设与优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22,44(1):165-174.

[2] Yoon JH, Min GJ, Park SS, et al.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based long-term efficacy of 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 versus 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 for adult Philadelphia-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ancer. 2019 Mar 15;125(6):873-883. doi: 10.1002/cncr.31874. 

[3] Kantarjian HM, DeAngelo DJ, Stelljes M, et al. Inotuzumab ozogamicin versus standard of care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Final report and long-term survival follow-up from the randomized, phase 3 INO-VATE study. Cancer. 2019 Jul 15;125(14):2474-2487. doi: 10.1002/cncr.3211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Cind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