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二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 - 中外大咖齐聚云端,隔空共话血液肿瘤发展新方向

2022年01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2年1月15日第二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血液肿瘤专场学术会议如约而至,会议邀请国内外血液肿瘤专家,共话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三个领域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及最新研究进展。本次分论坛会议包括“血液肿瘤诊疗新进展”和“ASH速递”两部分,紧跟“强基础、重临床、促转化,构筑血液学创新发展新生态”的大会主题。【肿瘤资讯】特对“血液肿瘤专题论坛”关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大会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本次论坛大会主席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邱录贵教授表示此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血液肿瘤专家对血液学科进行回顾与展望,学术话题从基础科学探索到临床研究进展,并结合转化医学实践,内容精彩纷呈,相信一定收获满满!马军教授致辞表示此次盛会尤其邀请到了全球顶级血液肿瘤专家,会议在线观看人数已达12万,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同时祝福各位同道新春愉快,早日度过疫情,期待线下见面!王建祥教授致辞介绍了血液肿瘤专题论坛的内容丰富、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同时表示此次会议有特色、有水平、具有指导意义,并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感谢,热烈庆祝大会隆重召开!

1.png

王建祥教授和邱录贵教授

2.png

马军教授

学术分享

血液肿瘤诊疗新进展

第一环节邀请到国外顶级专家对血液肿瘤最新进展进行解读,首先由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的纪春岩教授主持。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展望

讲者: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Kenneth Anderson教授

Kenneth Anderson教授首先介绍对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38单抗联合免疫调节剂(IMiDs)、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地塞米松可以达到很高的MRD阴性率,包括初治高危患者。而对于复发难治MM患者,最重要是看既往治疗史,对于多线复发的MM,可以考虑应用XOP1抑制剂、靶向BCMA的ADC药物以及CAR-T细胞治疗。随后,Anderson教授又介绍了很多新型药物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包括靶向BCMA的CART、双特异性抗体(BiTEs),以及免疫微环境药物。Anderson教授表示未来不同免疫治疗药物联合应用,例如JAK2抑制剂联合CD38单抗,双抗联合IMiDs、全新的和不同的CARs等有望使患者获得更大的生存获益。3.png

Kenneth Anderson教授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现状综述

讲者:卢加诺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ICML)主席Franco Cavalli教授

Franco Cavalli教授首先回顾了DLBCL的几种传统分类方法,接着介绍了最新的分子分型。随后,Cavalli教授针对初治DLBCL、双打击/三打击的DLBCL、复发DLBCL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疗效的探索以及双特异性抗体和CAR-T细胞治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此外,在MZL方面Cavalli教授分享了利妥昔单抗单药对比利妥昔单抗联合泽布替尼的临床试验结果;在CLL方面,Cavalli教授重点介绍维持治疗药物耐药的问题。最后,Cavalli教授期待各位同道都能亲临Lugano参加2023年国际恶性淋巴瘤大会!4.png

Franco Cavalli教授

第二场报告由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和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第三医院陈协群教授主持。

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的展望

讲者:耶路撒冷 Shaare Zedek 医疗中心Jacob M.Rowe教授

Jacob M.Rowe教授首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系统的讲述,包括标准的“3+7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不同剂量的探索、巩固治疗及维持治疗的探索。同时,Rowe教授也对AML领域的临床实验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到需进一步探索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抗体类药物、免疫治疗药物、CAR-T免疫疗法在AML的治疗中应用前景,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5.png

Jacob M.Rowe教授

血液肿瘤新药展望

讲者: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

马军教授从血液肿瘤领域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史、免疫治疗药物尤其是细胞免疫治疗在过去1年的获批情况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数据,解析了血液肿瘤临床试验现状及新药研制的关键因素,最后马军教授标表示希望血液肿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争取使我国达到全球肿瘤治疗的先进水平!

 6.png

马军教授

ASH速递

该环节邀请到国内知名专家对AML组学研究及ASH会议最新前沿数据进行分享,首先由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主持。

基因突变的多样性和AML靶向治疗新策略

讲者: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王前飞教授

王前飞教授从基因突变的多样性角度出发,讨论了AML靶向治疗的新策略。王前飞教授表示靶向药物在AML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然而肿瘤基因组突变的多样性及其在药物作用下的演化,是靶向治疗原发和继发耐药的重要原因。因此,全面解析关键基因不同突变体药物敏感的异质性,刻画关键靶基因在药物驱动下的演化规律,发现介导复发耐药的新突变体和新靶点尤为重要。王前飞教授强调开展关于不同靶点基因相互作用规律进而寻找AML靶向治疗的新型组合的临床研究将为AML精准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7.png

王前飞教授 

ASH速递——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疗现状

讲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

朱军教授首先回顾了北肿PTCL的5年生存率,表示PTCL的生存率相较于B细胞淋巴瘤仍有待提高,目前针对PTCL的新药研发仍需进一步探索。随后,朱军教授对PTCL的新药临床研究数据进行了回顾与解读,重点介绍包括CD30单抗、HDACi(西达本胺)、PD-1单抗、免疫调节剂、小分子抑制剂如JAK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不同治疗方案的探索。最后,朱军教授表示目前淋巴瘤诊疗进入新时代,但仍需探索规范化诊疗新模式,推进多学科专科化发展,并提倡开展新药临床试验,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效价比,为患者打开希望之门!

朱军教授

 第二场ASH前沿内容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共同主持。

ASH速递——多发性骨髓瘤2021研究进展

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

邱录贵教授分别从新诊断的MM(NDMM)的临床试验结果更新、高危MM治疗策略的探索及复发难治MM(RRMM)的新药临床试验进行介绍。邱录贵教授提到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IMiDs)和地塞米松成为NDMM可及性最佳的基石,并对4药组合治疗NDMM的临床试验进行了汇总和报告。随后,邱录贵教授提到高危MM进展快、生存差,目前高危MM患者的定义不断更新迭代,治疗高危MM患者的关键在于尽可能使用基于新型药物的联合方案,选择最佳的持续治疗方案。此外,邱录贵教授表示达到MRD阴性是目前克服高危细胞遗传学影响最好的方式,因此应尽可能使MM患者达到MRD阴性并维持一段时间。最后,邱录贵教授分享RRMM患者的新药研究,重点包括CD38单抗、BiTEs、CART等,相信免疫靶向治疗及其他新药能为RRMM患者带来新希望!

9.png

邱录贵教授

ASH速递——AML治疗进展

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魏辉教授

魏辉教授介绍了刚刚结束的2021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公布的关于白血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其中,详细讨论了关于BCL-2抑制剂,IDH1/2抑制剂,FLT3抑制剂等靶向药物与不同药物组合应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创新方案。魏辉教授讲到目前新型靶向药物的多种探索,已经展现出突破性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未来可能为临床带来更多创新治疗选择,从而造福更多患者!

10.png

魏辉教授

大会总结

在大会最后,大会主席王建祥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表示血液肿瘤专场会议体现了大会主题的宗旨和特色,会议邀请到的三位国际专家讲者对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三个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现状进行全面的阐释,代表了目前血液学科的发展水平,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另外,会议聚焦于新药的研发、组学研究及刚刚在美国落幕的2021ASH大会内容速递进行解读。王建祥教授表示此次血液论坛会议展现了聚焦前沿、引领学科发展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本次大会的主题。最后对各位专家及线上同道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疫情早日退却,能够早日在线下相聚!

11.png

王建祥教授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Olga

评论
2022年01月18日
周学华
庆元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中外大咖云集,收获满满
2022年01月18日
刘阳
费县人民医院 | 胸部肿瘤科
感谢分享,获益良多。
2022年01月18日
聂耀芳
武汉珂信肿瘤医院 | 肿瘤妇科
大伽就是大伽,期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