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2021年会暨胃癌、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年会「胃癌专场」,圆满落幕!

2021年12月17日
来源:肿瘤资讯

胃癌专场KV(16-9).jpg

2021年12月12日,由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主办的“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暨胃癌、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年会”圆满落幕。会议为推进我国食管癌、胃癌防治工作,鼓励和支持临床医师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促进胃癌、食管癌的规范化诊疗,提高患者生存获益方面做出了其应履行的责任与贡献。不仅如此,丰富的学术内容分享也令肿瘤领域同道目不暇接。为此,【肿瘤资讯】特此整理胃癌专场会议精粹内容,与各位读者共飨,同时欢迎各位同道观看会议回放,详致品析学术进展与临床可能,共同分享和盘点胃癌领域的最新进展,深度讨论临床诊疗方面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及应对策略。

学会工作专场

1、沈琳 教授(致辞).png

沈琳 教授

会议伊始,首先由大会主席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轮值理事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发表致辞。她在致辞中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期待本次学术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期待新冠疫情早日散去,与各位同道线下相聚。她肯定了既往一年中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取得的成绩,也殷切期待青年专家继续不拘泥于形式,创新且有深度地拓展、深化学术交流,促进临床诊疗和临床研究的发展。

2、张小田 教授(讲者).png

张小田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代表BGCC工作组向与会同道汇报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2020-2021年工作总结及发展计划,不仅回顾了专委会的组织发展和已取得的成果,强调了“借力”与“合作”的积极作用,还强调了推动我国胃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意义,以及2022年相应的工作计划(涵盖学术内容、创新探索、临床研究、科普患教等) 。让我们共同期待胃癌防治专委会的未来布局,期待其在胃癌规范诊疗、临床科研、人才培养、患者教育上的积极贡献!

3、彭智 教授(讲者).png

彭智 教授

学会专场会议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做“C胃出道——全国胃癌中青年MDT病例大赛”介绍及发起项目启动。项目由中国肿瘤MDT联盟,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委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委会联合主办,旨在为中国胃癌领域中青年医生提供成长舞台,推动中国胃癌MDT规范化发展,打造中国胃癌中青年MDT赛事标杆品牌,让我们拭目以待该项目极大促进胃癌MDT实践发展。

学术专场

4、何义富 教授(主持).png

何义富 教授

9、孙永琨 教授(主持).png

孙永琨 教授

胃癌学术专场聚焦胃癌临床诊治与临床研究、转化研究等实际问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义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永琨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放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5、李永恒 教授(讲者).png

李永恒 教授

首先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永恒教授从胃癌术后/术前放疗、根治剂量放疗及姑息放疗几个方面阐述“放疗在胃癌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应用”。他讲到,胃癌术后放疗上,对于不能D2手术或R0切除的患者,术后放化疗是标准治疗,但高质量的D2手术是否能减免放疗仍存争议。而术前放化疗和术前化疗孰优孰劣,术前化疗(三药)是否可取代术前放化疗值得进一步探索,此外,免疫联合术前放化疗的应用已初现曙光,但前景光明。总体而言,胃癌放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其术前放化疗正方兴未艾,术后放化疗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仍需更多的中国人数据。目前我国的放化疗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令人期待其在胃癌MDT中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肺癌转化研究案例分享

6、王志杰 教授(讲者).png

王志杰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带来“肺癌转化研究案例分享”,从肺癌经典靶点/通路和少见靶点转化研究、转化研究新治疗/新策略、肿瘤异质性理论的演变、免疫治疗标志物新思考、临床试验资料的合理应用、数据库/标本库的应用、公共数据/自有队列数据的挖掘、小众患者人群及多中心队列的探索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启发胃癌转化研究的开展。他指出,应聚焦临床问题,通过转化研究,反馈指导临床实践。而提高研究深度的关键在临床需求、合理推理、合理设计的三者有机结合。研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临床优势,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及临床试验数据,注重原始创新,利用新技术,最终实现科技转化。

Established biomarker-guided therapy in GC

7、邱妙珍 教授(讲者).png

邱妙珍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邱妙珍教授以“Established biomarker-guided therapy in GC”为题,基于临床研究进展阐述了基于HER2、dMMR/MSI-H、PD-L1、NTRK、VEGF等生物标志物指导的胃癌的治疗,展望其临床潜能,期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Potential biomarker-guided therapy in GC

8、彭智 教授(讲者).png

彭智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则以“Potential biomarker-guided therapy in GC”为题与邱妙珍教授的讲题相呼应,从新分型、新研究、新技术、新药物几个维度逐一探讨潜在靶点在推动药物研发、改变临床研究设计、推动药物治疗变革、转化成药几个方面的可能性。

10、石燕 教授(讨论).png

石燕 教授

11、卢瑗瑗 教授(讨论).png

卢瑗瑗 教授

12、刘芹 教授(讨论).png

刘芹 教授

13、王晰程 教授(讨论).png

王晰程 教授

精彩的学术讲座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石燕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卢瑗瑗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刘芹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晰程教授就MSI-H/dMMR胃癌的免疫治疗、胃癌免疫治疗预测标志物选择、胃癌放疗的临床应用、转化研究开展等内容各抒己见,在争议中探寻更好的临床解决方案。

MDT专场

14、张敬东 教授(主持).png

张敬东 教授

MDT专场由辽宁省肿瘤医院张敬东教授担任会议环节主持人。本专场立足实际的临床案例,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出发,诠释胃癌规范化MDT诊疗的价值,同时基于临床问题碰撞出更多临床研究的火花。

15、姜志超 教授(讲者).png

姜志超 教授

20、葛赛 教授(讲者).png

葛赛 教授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姜志超教授带来一例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病例的分享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葛赛教授带来第二例病例分享——局部进展期HER2阳性胃癌MDT治疗病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宇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柯彬教授、湖北省肿瘤医院徐慧婷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董茜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磊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孙黎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陆俊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肖莉教授等作为讨论嘉宾,针对两例胃癌病例的全程诊治及临床启发展开热烈讨论。基于各位嘉宾的讨论,不难发现,胃癌诊治中尚存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亟需以临床研究为突破口,积极解决,达成共识。

16、孙宇 教授(讨论).png

孙宇 教授

17、柯彬 教授(讨论).png

柯彬 教授

18、徐慧婷 教授(讨论).png

徐慧婷 教授

19、董茜 教授(讨论).png

董茜 教授

21、唐磊 教授(讨论).png

唐磊 教授

22、孙黎 教授(讨论).png

孙黎 教授

23、陆俊 教授(讨论).png

陆俊 教授

24、肖莉 教授(讨论).png

肖莉 教授

会议总结

至本半场会议的结束,北京癌症防治学会2021年会暨胃癌、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年会圆满落幕。本届会议不仅涵盖学术前沿进展的深度解析,还有临床实战经验干货分享。会议最后,大会主席沈琳教授再次对与会嘉宾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她强调了基于临床实践发现临床问题,开展临床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让我们携手共同期待精准医疗新时代下胃癌、食管癌诊治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Yoly
排版编辑:杨曦

会议文章后面加上它.jpg

评论
2022年05月08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为进一步促进胃癌、食管癌的规范化诊疗而努力
2021年12月21日
胡进
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掌握提高临床疗效
2021年12月20日
仲美玲
沭阳县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掌握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