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1 ASH】实力尽显,奥布替尼创造治疗CLL/SLL完全缓解率新高度

2021年12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12月11日~2021年12月14日,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已在美国亚特兰大以线上及线下结合的形式隆重举行。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血液学学术盛会,ASH年会将汇聚全球知名血液病专家,公布最新血液学进展。凭借优异疗效,BTK抑制剂已经成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重要治疗手段。新型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R/R)CLL/SLL患者的Ⅱ期研究取得了卓越结果,本次ASH公布了研究长期随访结果,【肿瘤资讯】特邀研究牵头者李建勇教授徐卫教授对这一研究数据进行深入解读。

惊艳亮相ASH,奥布替尼治疗R/R CLL/SLL Ⅱ期研究长期结果更新

徐卫教授:这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Ⅱ期研究,评估奥布替尼150 mg口服剂量下的安全性和疗效。CLL和SLL的治疗反应根据2008 IWCLL标准或Lugano分类进行评估。

研究共入组80例R/R CLL/SLL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过≥1线治疗,中位年龄60岁。70%患者为Rai Ⅲ-Ⅳ期疾病,22.5%患者具del(17p)和/或TP53突变,41.3%具有未突变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23.8%具有del(11q)。中位随访时间是33.1个月,67.5%的患者仍在接受研究治疗。

研究者评估的总反应率(ORR)为93.8%(95% CI: 86.01~97.94%),其中完全缓解/伴骨髓恢复不完全的完全缓解(CR/CRi)率为26.3%(图1)。奥布替尼起效迅速,首次服药后的中位起效时间为1.84个月。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研究者评估的30个月DOR率为67.2%,30个月PFS率为69.7%。

图片1.png

图1 研究者评价的奥布替尼最佳缓解率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者评估的伴有17p缺失的患者ORR为91.7%;伴有TP53突变患者的ORR为94.4%;伴有11q缺失患者的ORR为89.5%;IGHV未突变患者的ORR为90.9%(图2)。

图片2.png

图2 研究者评价的亚组分析疗效

安全性数据分析显示,在延长随访时间后,随着奥布替尼用药时间和观察时间的增加,并未出现新的不良事件或毒性反应。与既往报道相似,大多数不良事件(AEs)为轻中度。最常见AEs(>30%)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和尿潜血阳性。没有心房纤颤或第二肿瘤的报道,各有1例患者发生≥3级高血压和≥3级腹泻。

与中位随访14.3个月时CR/ CRi率相比,本次33.1个月CR/CRi率更新为26.3%,随着随访时间延长,CR/CRi率得到显著提升。在相似中位随访期内,和其他BTK抑制剂相比,奥布替尼治疗R/R CLL/SLL具有更高的CR/CRi率,更快的应答时间,更好的安全性(非头对头比较)。奥布替尼是R/R CLL/SLL患者的良好治疗选择,并有望成为联合治疗的最佳配伍。

兼顾高效安全,奥布替尼开创R/R CLL/SLL最高疗效

徐卫教授:中位随访33.1个月时,奥布替尼ORR达到 93.8%,CR/CRi率达到26.3%,结果令人振奋。相似随访时间内,和其他BTK抑制剂相比,奥布替尼具有更高缓解率(非头对头比较)。伊布替尼的完全缓解率不到6%[1],阿卡替尼几乎无完全缓解[2],泽布替尼完全缓解率为6.6%[3]。当然,未来还需要开展大型BTK抑制剂间头对头比较的临床研究才能得出肯定结论。

奥布替尼结构优化,对激酶的选择性更高。除了抑制BTK外,奥布替尼对BMX、EGFR和ITK等激酶的抑制作用微弱,使得脱靶效应减少。而在本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也进一步证实奥布替尼安全可靠,奥布替尼所致的房颤、腹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极低,耐受性良好,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脱靶效应造成的不良反应。

开辟新型治疗思路,有望实现有限疗程治疗

李建勇教授:今年ASH大会上,奥布替尼治疗RR CLL/SLL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奥布替尼缓解更早、更深,中位随访33.1个月时完全缓解率高达26.3%。目前为止,奥布替尼是国内已上市BTK抑制剂中缓解率最高的BTK抑制剂,而目前学界认为缓解深度有望转化为远期生存获益,随访33.1个月时,奥布替尼的中位DOR及PFS尚未达到,研究者评估的30个月DOR率为67.2%,30个月PFS率为69.7%,反应显著而持久。当然,除了高缓解率之外,奥布替尼的高选择性使其对NK细胞的ITK激酶无抑制作用,在联合其他药物,尤其是抗CD20单抗时,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期待。未来,诺诚健华将进一步探索奥布替尼有限疗程治疗CLL/SLL的临床研究,为更多患者带来治愈可能,实现长期生存并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李建勇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慢淋中心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主任委员,第五届  名誉主任委员、淋巴瘤学组组长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
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徐卫.png                
徐卫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淋巴瘤学组组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病医师分会副会长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委员

江苏省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南京市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和《BLOOD中文版》等杂志编委

参考文献

[1]Huang Xu,et al; Cancer Med.2018.Apr:7(4).1043-55.

[2]Ghia P, et al; J Clin Oncol.2020 May 27 JCO1903355.

[3]Xu W, et al;EHA 2021.EP639.

[4]Xu W, et al. Orelabrutini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Relapsed or 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Updated Long Term Results of Phase II Study. ASH 2021.Abstract 2368.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thil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wa

                   

评论
2022年05月04日
陈秋伶
北海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btk抑制剂在各类B系淋巴瘤中应用广
2022年03月27日
史姝婷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外科
BTK抑制剂已经成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重要治疗手段
2022年03月06日
董鑫
徐州市中医院 | 肿瘤科
BTK抑制剂已经成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重要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