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石刻在线,胃来有你|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项目 (第三期)

2021年11月01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为了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助力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深入发展,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在多学科交叉领域、联合诊疗模式专科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拟设立多学科诊疗思维引导下的诊疗技能提升项目。以消化系统肿瘤为切入点,聚焦胃癌规范化多学科诊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石药集团承办的“石刻在线,胃来有你——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项目”,已在良医汇平台上线。2021年10~12月,共开展10期,涵盖指南解读、病例分享、多学科临床思维训练、技能训练和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继前两期之后,精彩继续,10月27日16:00-17:45,胃癌指南巡讲第三期顺利召开。

本期特邀消化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北京世纪坛医院李雁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风华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在开场致辞中,李雁教授王风华教授表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临床肿瘤学(CSCO)胃癌诊疗指南的巡讲,多学科专家将围绕胃癌CSCO指南相关的临床实践问题以及胃癌腹膜转移的痛点进行探讨,这对规范胃癌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石药集团李晓丽女士对“石刻在线,胃来有你”的项目进行了介绍,表示希望该项目能成为提供学术交流以解决临床问题的平台,目前石药集团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等多款抗肿瘤药物已上市,未来每年将上市2~3款抗肿瘤新药,感谢各位专家对石药集团的关怀和帮助,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李 雁 教授

王风华 教授

李晓丽 女士

环节一:CSCO指南解析

在环节一,北京世纪坛医院姬忠贺博士分享了“胃癌腹膜转移治疗进展”。姬忠贺博士指出,对于胃癌腹膜转移,核心的科学问题是应该对病理机制进行深入了解,然而,综合诊治是目前的技术难题。胃癌腹膜转移现在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尽管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但是,大家均采用的是系统化疗。所幸,腹腔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器官切除+腹膜切除,清除肉眼可见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整合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液体的灌洗作用,以清除残余微转移灶和游离癌细胞)(CRS+HIPEC)取得了较好的临床获益,其中,在法国的多中心研究中显示CRS+HIPEC与单纯CRS治疗的总生存期分别为18.8个月和12.1个月,因此,CRS+HIPEC可延长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期,部分可临床治愈,有望成为胃癌腹膜转移的推荐治疗、标准治疗方案。

姬忠贺 博士

针对专题内容,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涛教授的主持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韩云炜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苗成利教授、延安市人民医院张福林教授进行了相关讨论,指出腹膜转移是晚期胃癌患者一个常见的现象,目前术后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时机以及次数是临床尚存争议的问题。

吴 涛 教授

韩云炜 教授

苗成利 教授

张福林 教授

环节二:临床实践

在临床实践环节,邯郸市中心医院刘洪波教授,分享了三例胃癌腹膜转移热灌注的病例,指出血浆-腹膜屏障是腹腔灌注的理论基础,而紫杉醇相比其他化疗药物更适用于腹腔热灌注化疗,主要源于该药的四大优势:其一,可以在腹腔内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其二,吸收入血缓慢;其三,反应生物利用度(AUC)比值高;其四,不易引起腹腔粘连。在当下,白蛋白紫杉醇由于便利性、安全性等优势,在替吉奥(S-1)/紫杉醇全身化疗+顺铂腹腔化疗(NIPS)中更具应用前景。通过对这些患者的治疗,刘洪波教授进行了三方面的总结,其一,NIPS治疗主要针对腹膜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可以进行周期性治疗,并且优于单一的静脉化疗;其二,腹腔热灌注化疗,在预防出现腹膜转移中有一定的作用;其三,将腹腔热灌注与NIPS相结合对治疗腹膜转移可能更加获益。

刘洪波 教授

针对刘洪波教授的分享,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安松林教授的主持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钱昆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吴涛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张珂诚教授进行了学术讨论,指出腹膜转移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腹膜转移的治疗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预防性治疗,其二是确诊后的治疗,前者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主要强调术中的无瘤原则,而后者主要包括腹腔热灌注化疗和NIPS+HIPEC。在免疫治疗时代,免疫联合化疗可能会给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转机。

安松林 教授

钱 昆 教授

吴 涛 教授

张珂诚 教授

环节三:交流互动

在西京医院洪流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市海淀医院白月奎教授、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陈劲教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廖代祥教授、西乡县医院王志谋教授和富平县医院赵阳教授,针对多个胃癌相关问题,进行了学术思辨。

洪 流 教授

Q1:胃癌免疫治疗优势人群有何特点?免疫治疗适应证如何把握?

专家观点:不论是胃癌和结直肠癌,MSI-H以及dMMR的患者对于免疫治疗的响应率更高。胃癌免疫治疗目前的适应证主要是晚期一线治疗,局部进展期复发之后的治疗以及部分三线治疗的晚期患者,相对而言免疫+化疗相比单纯免疫治疗,患者获益的可能性更大。

Q2:氟尿嘧啶类、铂类和紫杉醇类药物是晚期胃癌的主要化疗药物,为了减轻紫杉醇的毒副作用,是否都可以用白蛋白紫杉醇代替紫杉醇进行全身化疗?是否在腹腔灌注中使用白蛋白紫杉醇更有疗效优势?

专家观点:在临床实践中,现在白蛋白紫杉醇已经替代了紫杉醇,而且有替代铂类的趋势,但是在指南中还是在二线进行推荐。在近一年的使用中,的确发现了白蛋白紫杉醇相比紫杉醇低毒高效的优势。

 Q3:在免疫治疗时代,目前针对腹膜转移型胃癌的CRS+HIPCC+PD-1研究情况如何?

专家观点:在肿瘤微环境上,腹膜原发癌和腹膜转移癌存在差异。在腹膜转移癌中,网膜部位的转移呈现免疫增强的趋势,因此,免疫治疗完全可以在腹膜转移癌症中开展。未来的方向是对多种治疗药物不断进行排列组合,以寻求最大获益。

 Q4: 胃癌腹膜转移的高危因素有哪些?腹腔热灌注是否可以作为有高危因素患者的辅助治疗?化疗方案和其他Ⅳ期胃癌有何不同?

专家观点: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生物学行为和医源性操作。腹膜转移的一个机制就是腹腔游离的癌细胞,而血浆-腹膜屏障的存在,使得药物难以通过系统化疗杀上病灶,而腹腔热灌注化疗通过“热”和“化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清除腹腔游离的癌细胞甚至微小病灶,因此,从机理上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但尚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腹膜转移的化疗方案和其他Ⅳ期胃癌并无太大不同,只是前者需要联合热灌注化疗。

 Q5:腹腔积液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药物、顺铂以及白蛋白紫杉醇疗效如何?两药联合方案的腹腔灌注疗效如何?该如何选择?

专家观点:由于腹腔积液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与VEGFR通路有关,因此,抗血管生成药物可用,但是需要与NIPS或者HIPCC联合使用。对于腹腔灌注,一般选择单药紫杉醇或者白蛋白紫杉醇进行灌注。

 Q6:Ⅳ期无法手术的化疗后患者,维持治疗还是密切观察?HER2阳性的靶向药应用多久?

专家观点:对于Ⅳ期不能手术的化疗后患者,多采取免疫治疗、阿帕替尼等多药联合的维持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获益。HER2阳性的患者,一般采取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相应的化疗周期结束之后,便不再使用。 

总结

李 雁 教授

王风华 教授

 在大会最后,李雁教授王风华教授两位大会主席进行了会议总结,指出虽然胃癌腹膜转移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但是,现在尚缺乏专门针对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治疗趋势主要是根据胃癌的进展而变化。未来,希望大家通过不断交流,达成更多临床合作,开展专门针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最终使患者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 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郭小奇




评论
2021年11月01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项目
2021年11月01日
王水
黑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 外科
国家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项目
2021年11月01日
塔力甫江·库尔班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NIPS治疗主要针对腹膜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可以进行周期性治疗,并且优于单一的静脉化疗;其二,腹腔热灌注化疗,在预防出现腹膜转移中有一定的作用;其三,将腹腔热灌注与NIPS相结合对治疗腹膜转移可能更加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