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8日“第四届湖北省多发性骨髓瘤协作组浆细胞肿瘤基础与临床实践高峰论坛”在武汉市香格里拉大酒店顺利举行。大会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全国各地多发性骨髓瘤及浆细胞疾病的顶尖专家,和湖北省内各地市级医院的浆细胞专科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总参会人次近200名。本次会议分上、下午两个半场,分别围绕“多发性骨髓瘤分层诊断和精准治疗”和“复发耐药机制和靶向治疗探索“两个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
开幕式环节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胡豫院长首先致辞。胡豫教授首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线上和线下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在全国同道的支持下,此次会议规模又创新高。胡豫教授指出本次会议目的为推动湖北省多发性骨髓瘤质量控制工作的精细化和标准化,通过聚焦骨髓瘤及相关浆细胞疾病领域的临床及科研进展,提升省内各地区骨髓瘤及浆细胞疾病的诊疗及基础科研水平,期望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湖北省骨髓瘤协作组的临床及学术影响力,促进协作组各成员单位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随后,大会共同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致辞,侯健教授表示非常高兴再次来到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参加湖北省骨髓瘤协作组高峰论坛,指出本次会议聚集众多顶尖专家学者,为国内骨髓瘤领域的盛会,相信经过本次会议的学习和交流湖北省的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水平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大会主席胡豫教授、侯健教授开场致辞
学术环节
上半场:临床应用 MM的分层诊断和精准治疗
上半场的第一场报告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的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进行了题目《WM诊治进展及面临的挑战》的报告,分别从WM的发病机制、治疗靶点、鉴别诊断、治疗指征、治疗推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WM临床诊疗新进展。襄阳市中心医院袁国林主任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李春蕊教授就WM一线治疗、药物耐药治疗及诊疗花费等方面与邱录贵教授进行交流讨论。
第二场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和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冯茹教授主持。中山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李娟教授进行了题目为《一线ASCT在高危MM中应用》的报告,分别从高危MM的定义、高危MM适合ASCT的标准、双次ASCT治疗高危MM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讲解。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郭静明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石威教授就高危多发性骨髓进行双次ASCT的标准及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时机进行了讨论。
第三场报告徐州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徐开林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免疫治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的报告,回顾了多发性骨髓瘤CAR-T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进展,展示了双靶点CAR-T治疗的研究成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糜坚青教授主持,荆州市中心医院黄知平教授和武汉市中心医院王红祥教授就CAR-T治疗后复发的MM患者后续治疗及复发MM患者进行CAR-T治疗的副反应进行了热烈讨论。
第四场报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路瑾教授进行了题目为《老年新诊断MM的诊治进展》的报告,分别从老年新诊断MM的虚弱评分、标准治疗、疾病进展过程、以及当前最新治疗进展进行讲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傅琤琤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陈兵教授主持,恩施州中心医院血液科向航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张纯教授就真实世界老年MM治疗方案的选择、透析MM病人的化疗治疗药物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五场报告上海长征医院傅卫军教授进行了题目为《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的报告,分别从原发性系统性AL型淀粉样变性的概念、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讲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战榕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刘竞教授主持,十堰市太和医院万楚成教授和随州市中心医院杨壮志教授就淀粉样变性患者的诊断方法、疗效评估标准等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第六场报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邹德慧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陈丽娟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夏忠军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复发难治MM的诊治进展》的报告,总结了2021年EHA和IMW会议中RRMM治疗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了RRMM治疗方案的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周芙玲教授和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余涛教授就老年RRMM化疗药物减量方法、复发标准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第七场报告由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高广勋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晓波教授主持。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房佰俊教授进行了题目为 《MM MRD检测的现状及未来》的报告,分别从MRD检测价值、目前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讲解。黄石市中心医院陈世明教授和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常伟教授就MRD阴性是否可以停药及MRD检测时间点进行了讨论。
第八场报告北京协和医院李剑教授进行了题目为《Castleman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的报告。李剑教授分别从Castleman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对这一临床罕见病进行了详细讲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鲁群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慧涵教授主持,黄冈市中心医院苏梅芳教授和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刘莉教授就Castleman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指标等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第九场报告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菲主任主持,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孙春艳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合力IMid+PI: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的基石》的报告,回顾了IMid+PI联合方案在MM治疗中的发展,并通过国外IMid+PI为基础的临床研究试验结果的展示,总结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新趋势。
第十场报告武汉市中心医院王红祥教授进行了题目为《伴肾功能损害MM患者的治疗策略探讨》的报告,从肾功能损害与不良预后相关、传统药物在肾功能损害MM中治疗现状、CD38单抗在肾功能损害MM中优势探讨等方面进行讲解。
上半场的最后一场报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纯教授进行了题目为《泊马度胺在RRMM中的应用进展》的报告,从RRMM的诊疗进展、泊马度胺治疗RRMM的机制、泊马度胺在RRMM的研究进展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下半场:科研探索 复发耐药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
下半场会议聚焦基础研究新进展,围绕“复发耐药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为主题进行。首先由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周文教授进行了题目为《染色体不稳定性基因促进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和耐药机制研究》的报告,主要围绕NEK2在调控 MM增殖、自噬及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等方面的作用,探讨其与MM发病及耐药的可能机制。西北大学血液学研究所陈协群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施菊妹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郭涛教授及武汉市中心医院郭丽银教授就NEK2基因在其他肿瘤研究现状以及MM中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第二场报告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俣教授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力教授主持。吉林大学戴云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转录调控及靶向治疗》的报告,详细阐述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在转录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及CDK抑制剂临床应用前景。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商安芳主任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波教授就目前CDK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第三场报告中山大学潘景轩教授进行了题目为《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in leukemia stem cells》的报告,详细阐述了CML 白血病干细胞SE模型的建立以及XBP1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靶点的临床应用前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李振宇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阎骅教授主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友山教授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吴秋玲教授就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中癌基因表达差异及治疗最佳时期进行了讨论。
第四场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玉教授进行了题目为《染色体17p缺失与血液肿瘤》的报告,详细讲解了17号染色体上PHF23与TP53表达差异及相互关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郝牧教授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靳凤艳教授主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蒋锐教授与武汉市第四医院杨颖莹教授就西达苯胺在MM治疗应用、TP53在惰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第五场报告广州医科大学毛新良教授进行了题目为《HERC4 vs. c-Maf and MafA, the story of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in multipe myeloma》的报告,详细讲解了MAF家族基因泛素化及降解因素。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军教授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炳宗教授主持,武汉市第一医院邹亮教授与华润武钢总医院吴涛教授就HERC4在临床上应用进行交流讨论。
第六场报告由上海长征医院杜鹃教授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廖爱军教授主持,天津医科大学刘志强教授进行了题目为《HRP2-MINA complex reprograms t(4;14) multiple myeloma epigenome to dictate chemosensitivity to proteasome inhibitor》的报告,介绍了t(4;14)MM中HRP2相关基因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十堰市人民医院余邦伟教授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何莉教授就sgRNA的构建与相关基因筛选方法进行了交流讨论。
第七场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宇欢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发现硼替佐米分子靶点ISG20L2》的报告,对新型硼替佐米的分子靶点ISG20L2蛋白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骨髓瘤硼替佐米耐药机制。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李昕教授与广东省人民医院钟立业教授主持,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刘岐焕教授与孝感市中心医院黄江涛教授就卡非佐米与硼替佐米耐药机制的异同,以及其他潜在的治疗靶点在临床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最后一场报告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胡劲松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文教授主持。苏州大学庄文卓教授进行了题目为《IDH2介导的m6A RNA甲基化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研究》的报告,围绕IDH2对MM细胞生物学、 m6A RNA甲基化等方面方面进行详细讲解。鄂州市中心医院刘传才教授与咸宁市中心医院葛仁英教授就IDH2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交流讨论。
会议结束,大会主席侯健教授、执行主席孙春艳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指出此次会议是线上、线下云集的国内顶尖高端论坛,会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临床诊疗方面精准细化,科研进展方面深入浅出、将在多发性的临床规范化及分层诊断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分子发病机制深入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会主席侯健教授、执行主席孙春艳教授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