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2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会议暨第一届青岛国际浆细胞疾病高峰论坛”已于线上顺利召开。此次会议分为上、下午两场,邀请了国内多发性骨髓瘤(MM)领域的领军人物及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和话题讨论,内容涵盖MM相关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血液肿瘤资讯】特此整理,就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会议伊始,青岛市市立医院钟玉萍教授作为主持人对参与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特别介绍了青岛市市立医院的管军总院长。随后管军总院长发表大会欢迎辞,介绍了多发性骨髓瘤在中国的诊疗现状及开办本次大会的初衷与宗旨。接下来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路瑾教授作为主持人,邀请多位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大咖作为大会主席致辞,我们可以看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军民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王欣教授以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洪国教授都表达了自己对大会的殷殷寄语和殷切期望。大咖云集,阵容可谓相当豪华!
在学术环节中,聚集了国内外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多位知名专家,介绍了多发性骨髓瘤的规范诊疗以及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且在会议期间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精彩纷呈,不容错过!
钟玉萍教授
管军总院长
路瑾教授
李军民教授
吴德沛教授
黄晓军教授
周道斌教授
侯明教授
纪春岩教授
王欣教授
赵洪国教授
一、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总结及未来方向探索
首先是路瑾教授以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陈文明教授主持了本次大会的首场学术报告,由北卡罗纳大学教皇山分校医学院的Saad Z. Usmani教授带来“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的专题讲座。基于骨髓瘤患者个体间差异巨大,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高危特征,Usmani教授总结了目前适用于高危MM患者的疗法以及新兴的治疗策略,最后Usmani教授提到,MM在临床结局中观察到的大部分获益均来自标危或中危患者,但对高危患者的研究也很重要。
路瑾教授
陈文明教授
Saad Z. Usmani教授
随后,陈文明教授主持了这一环节的讨论,与Usmani教授一起和几位专家同道们现场连线讨论了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的热点问题。
二、新药时代下,ASCT能够加深MM的缓解深度
接着,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侯健教授带来的关于“靶向与免疫治疗时代,多发性骨髓瘤的自体干细胞移植”的主题报告。侯健教授首先分享了多个多发性骨髓瘤中应用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相关的最新研究及数据结果,列举了适合移植患者目前主要指南推荐诱导方案。侯健教授还提到新药的不断推陈出新显著提高了一线诱导的ORR及缓解深度,并在最后总结到,ASCT能够加深缓解深度,但不能治愈MM;随着新药研发的进展,患者缓解越来越彻底,ASCT未来是否能被取代,是个值得讨论的方向。
李娟教授
景红梅教授
侯健教授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由景红梅教授主持,与四位不同医院的专家们一起在线上就AS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热烈讨论。
三、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及研究进展
接下来就是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傅琤琤教授作为主持,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带来“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的主题报告,蔡真教授首先介绍了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的流行病学机制,随后列举了多个SMM目前具有治疗前景的治疗方案。最后蔡真教授总结到,SMM异质性强,但仍是MGUS-SMM-MM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非孤立存在;低危患者临床进展缓慢,可观察等待;超高危SMM患者临床进程更具侵袭型,被视为“活动的骨髓瘤”,治疗方案等同MM;而介于其中的高危患者的治疗与否尚存在争议;目前对SMM进展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早期识别并干预高危SMM患者,可有效预防进展为活动性MM;骨髓微环境和肿瘤细胞的克隆演变共同参与了SMM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傅琤琤教授
蔡真教授
在该会议的讨论环节则由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的高广勋教授作为主持人,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同道对SMM的诊治进展的掌握。
高广勋教授
四、MM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仍是CAR-T治疗中未解决的临床需求
本场会议的主持人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刘竞教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糜坚青教授为我们带来“老年多发性骨髓瘤CAR-T治疗的管理”的专题会议。糜坚青教授提到,CAR-T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仍面临很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主要表现在复发率较高,无复发生存期较短及无复发生存率较低;针对目前揭示的CAR-T疗法的复发机制,存在诸多对应的解决策略,也涌现了诸多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探索;随着CAR-T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增加,临床医生对CAR-T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愈发重视。特异性毒副作用的识别与防控措施是CAR-T治疗的重要策略。
刘竞教授
糜坚青教授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孙春艳教授来主持,现场连线多位专家同道们对CAR-T治疗在MM中的应用情况及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
孙春艳教授
五、MM的早期干预的概念与实践经验分享
紧接着是由上海长征医院傅卫军教授主持,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带来“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干预:概念与实践”的专题报告,刘澎教授提到新药时代下,MM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越来越多,并就“高危冒烟型骨髓瘤的提前治疗:精细分层”,“活动性骨髓瘤的早期干预:密切随访”以及“临床上的实践”三大板块进行了讲解。
傅卫军教授
刘澎教授
由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振宇教授主持的讨论环节,也有多位专家上线与刘澎教授共同就MM临床实践中的疑难病例及治疗经验进行了探讨与分享。
李振宇教授
六、MM的罕见类型荟萃
本场会议主持人则为来自山西省肿瘤医院的苏丽萍教授,上海长征医院的杜鹃教授来为我们做“罕见多发性骨髓瘤类型”的专题报告。杜鹃教授首先列举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罕见类型的分类,并就几种类型分别进行了介绍和研究进展分析。
苏丽萍教授
杜鹃教授
讨论环节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鹿全意教授主持,对罕见MM的诊断以及优化治疗策略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与会者受益匪浅。
鹿全意教授
在这六场精彩绝伦的开题报告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阎骅教授以及路瑾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进行了上午场的总结,并对接下来的卫星会作开场致辞。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大咖们亮相吧!
阎骅教授
一、复发难治性骨髓瘤中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与免疫治疗进展
此环节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主持,陈文明教授主要以四个话题进行讲解,分别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治疗策略;RR MM免疫治疗的机制;RR MM免疫治疗进展及现状;免疫治疗在国际指南中的地位。
李娟教
陈文明教授
二、中国M蛋白筛查进展及面临的挑战(Sebia)
此环节由李军民教授、侯明教授主持,路瑾教授带来此专题的分享,并在最后总结到,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MM作为容易被忽视的老年病,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M蛋白筛查比例远低于欧美国家,目前相关检测还是以临床医生开单的形式为主;希望探讨更多符合国情的筛查方案,如球蛋白预警,中老年人普查,体检人群早筛等;M蛋白筛查有机遇也有挑战。
李军民教授
侯明教授
路瑾教授
三、新型免疫调节剂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正大天晴)
此环节中纪春岩教授、王欣教授作为主持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鲁群教授作为主讲人,讲解了复发MM患者不同诱导阶段的不同治疗目标,以及泊马度胺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研究结果总结。
纪春岩教授
王欣教授
王鲁群教授
四、焕莱一新,持续获益- MM6研究最新进展解读(武田)
此环节由阎骅教授和高广勋教授主持,钟玉萍教授带来此专题的分享,并就“多发性骨髓瘤(MM)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PI)持续治疗现状”, “US-MM6研究早期转换恩莱瑞®联合Rd方案的优势”以及“中国经验,早期转换恩莱瑞®实现更多获益”三大主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阎骅教授
高广勋教授
钟玉萍教授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本次第三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会议暨第一届青岛国际浆细胞疾病高峰论坛的下半场,经过短暂的休息后,由钟玉萍教授作为主持人开场,并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洪国教授、青岛市市立医院王雷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致辞,表达了对此次大会的感谢。
赵洪国教授
王雷教授
一、BTK抑制剂是WM中一种重要的新型治疗药物
首先,王鲁群教授作为下午首场开题报告的主持人,隆重介绍了来自澳大利亚St. Vincent医院的Constantine Tam教授,在此环节中,Constantine Tam教授带来的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的专题报告,并在最后总结到,BTK抑制剂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中的一种重要的新型治疗药物;在3期INNOVATE研究中,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优于标准疗法;第二代BTK抑制剂可改善耐受性和疗效。
王鲁群教授
Constantine Tam教授
随后阎骅教授作为讨论环节的主持人,现场连线多位专家与Constantine Tam教授一起探讨WM相关的热点话题
阎骅教授
二、新药时代下,POEMS疗效迎来新希望
接着是由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的丁慧芳教授作为主持人,并由北京协和医院的李剑教授作为第二场开题报告的主讲人,带来了“POEMS综合征诊疗:20年的变迁”的报告,分享了关于POEMS的最新研究结果,李剑教授还提到POEMS是一种少见的全身性浆细胞病,误诊率/漏诊率,发病至诊断时间已逐年缩短,自体移植的地位逐年下降,新药治疗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疗效。
丁慧芳教授
李剑教授
接下来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春亭教授作为讨论环节的主持人,和线上与会同道对新药在POEMS中的应用情况及临床实践中的病例进行了探讨。
赵春亭教授
三、浆细胞白血病的诊疗现状
接下来是东部战区总医院黄湘华教授作为主持人,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刘爱军教授带来“浆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探讨”的主题报告,首先对浆细胞白血病进行了介绍,包括临床表现以及目前的诊断争议等,并在最后提到:浆细胞白血病现有诊断标准尚不完善,需要更多研究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细胞白血病新药加干细胞移植疗效仍不理想,整体预后不佳;将细胞白血病治疗上建议加入临床研究,更新机制药物组合有望改善疗效。
黄湘华教授
刘爱军教授
讨论环节则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王伟教授主持,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同道对浆细胞白血病诊治进展的掌握。
王伟教授
四、从三个病例谈骨髓瘤疗效评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景文教授主持,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颢教授带来“从病例谈骨髓瘤疗效评估”的专题报告,李颢教授列举了三个多发性骨髓瘤的特殊病例,并详细解读了每个病例的难点与治疗过程。
王景文教授
李颢教授
紧接着是由烟台毓璜顶医院的初晓霞教授作为讨论环节的主持人,多位与会专家同道们共同探讨了临床上疑难病例,及分享了相应的诊治经验与考虑方向。
初晓霞教授
五、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真实世界数据分享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化罗明教授主持了本次最后一场的开题报告,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廖爱军教授进行“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真实世界数据分享”的报告,廖爱军教授总结了MM维持治疗在各大指南中的推荐情况,并对盛京医院MM维持治疗概况及相关数据进行了分享。
化罗明教授
廖爱军教授
讨论环节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万鼎铭教授主持,线上连线多位专家同道进行病例探讨,及新药在MM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索。
万鼎铭教授
六、注重科研,助力临床
学术环节虽然结束了,但精彩仍在继续。由北京医院刘辉教授主持,《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的董文革社长带来了“文章投稿中的相关问题”的讲座。董文革社长首先讲解了中文医学核心期刊的投稿及写作技巧,对于投稿中的注意事项更是进行了着重强调。随后董文革社长对常见的拒稿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并在最后对中国血液学杂志进行了介绍与工作总结,内容十分详细且实用。
刘辉 教授
董文革 社长
在讨论环节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传方教授作为主持人,连线多位专家教授与董文革社长共同针对临床医生的投稿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刘传方 教授
七、基金申请的注意事项总结
会议临近尾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薛宏伟教授作为主持人,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京教授对“基金申请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王京教授从基金的改革举措、国自然的申报策略、国自然的撰写要点、科研项目的申报途径等内容进行了说明和总结。内容丰富,干货满满!
薛宏伟 教授
王京 教授
随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施菊妹教授主持了讨论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同道对基金申请注意事项的了解与掌握。
施菊妹 教授
八、大会总结
会议最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孟繁军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袁成录教授以及路瑾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进行总结,对参与本次会议的专家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孟繁军 教授
袁成录 教授
路瑾 教授
本次会议历时10.5个小时,在线观看人数62921人,聚集国内多位顶尖多发性骨髓瘤领域专家,围绕多发性骨髓瘤诊疗规范及预后、最新诊疗进展、临床实践病例、各自中心诊疗经验与成果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并针对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内容前沿且实用。
排版编辑:Z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