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转瞬而过的时光,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却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期许。
长期以来,肺癌都是我国癌症死亡的最大威胁之一。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约300万,肺癌死亡人数遥遥领先,高达71万,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3.8%。既往在纯化疗时代,晚期肺癌患者鲜有活过5年的幸运儿,近20年来,得益于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跨过了5年大关,迎来生命的曙光。
跨越这个艰难却饱含希望的5年之坎,对肺癌患者和家庭而言意义重大。由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杨衿记主编的《怒放的生命:100个活过5年晚期肺癌患者抗癌记》,鲜活的记录了这样一群人,从不同的角度,以同样的精彩,讲述了晚期肺癌下生命的不屈与怒放。近日,《怒放的生命》新书发布会上,更是带大家了解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肿瘤中心肺一科主任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曾留学丹麦和美国,主要研修临床肿瘤学早期临床试验。
主攻肺癌MDT与精准治疗。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国家科技部慢病重大项目子课题。研究方向:双驱动基因肺癌、肺癌c-Met分子信号转导通路、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原发与继发耐药、IO治疗的精准化。
近几年来以第一/通信作者在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Annals of Oncology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篇,最高IF2017:21.466。
以共同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次、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2次 。2018年度“广东好医生”。2019年度“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副院长
肿瘤化疗五区主任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细胞免疫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粤西分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湛江市医学会肿瘤分会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
医者仁心,向生命怒放而行
任何尊重医学技术的地方,也一定尊重人类自己。医者不应仅仅是为了治病而治病,更要关注的是人,是为了治人而治病。
作为肿瘤内科医生,杨衿记主任主攻肺癌MDT与精准治疗,在不断精进医疗技术的同时,也深刻解析了肿瘤患者确诊和治疗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
很多患者确诊后,往往会存在沮丧、悲伤、忧郁、抑郁、郁闷、焦虑等多种类型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困扰贯穿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任何一个有心理医学知识、有人文关怀精神、懂得医学伦理的医生,都会非常个性化、艺术化、个体化地跟患者和家属沟通的。”杨衿记主任认为,作为医务工作者,需要帮助患者共同度过这些彷徨、焦虑、痛苦、沮丧的时期,让患者慢慢接受这个疾病、接受诊断、配合治疗。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克服困难,让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有尊严。
杨衿记主任介绍,中国每年有80多万新发肺癌病例,非常需要一种力量鼓舞他们在抗癌路上前行,让他们的生命怒放,走上辉煌的日子。带着这样的想法和初心,便有了《怒放的生命:100个活过5年晚期肺癌患者抗癌记》这本书的筹备。
自今年年初成立团队,多位医务工作者,通过 8 家医院完成 100 个晚期肺癌患者病例的收集,历经半年时间和1万多公里的走访,这本书终于在2021年7月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由患者口述、医疗团队主编的生命之歌。100篇晚期肺癌患者真实的抗癌历程,100个人有100种活法,每一个故事都让大家看到了癌症面前生命的不屈,帮助更多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我要让它不是鼓励这100例,因为这100例他们已经走过来了,而是要鼓励更多的200例、1000例、1万例。”杨衿记主任说。
医学不断进步,为晚期肺癌带来新希望
肺癌晚期,并不等于生命的终结。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得益于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跨过了5年大关。
尤其是近年来免疫治疗的蓬勃发展,给很多患者带来了非凡的生命奇迹,帮助患者与癌症的搏斗中取得了胜利。区别于与传统治疗方式,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疗效确切且持久。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副院长蔡永广教授介绍,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之后,肿瘤治疗的另一重要“支柱”,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治疗适合的人群是驱动基因阴性的病人,对于这一类患者,也要做到精准免疫治疗,根据病人PD-L1的表达、肿瘤负荷等指标,找出免疫治疗最获益的人群,让免疫治疗的长拖尾效应发挥效果。”蔡永广教授说。
相信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会有更多的创新治疗方案,为肺癌患者带来战胜癌症的生命曙光。
5年、6年、8年、10年、12年、15年......5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100个晚期肺癌患者,最长的已经活过了15年。
点滴时光,绚烂如金,每一个新的跨越都弥足珍贵,都是医患携手的一次次胜利。正是每一次的小小进步,集聚成了跨越一个个5年的非凡力量。
用生命鼓励生命,为生命怒放而战
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说:“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癌症来袭,当生命突然有了“保质期”,随着生命尺度的变化,生命的真谛渐渐浮现。这100个不屈不挠的生命,深刻地诠释着癌症并不等于生命的终结,生命的色彩依旧由自己绘画。
邓志成,40岁,抗癌6年多,经历了抗癌路上各种跌宕起伏后,白手起家创业,还坚持户外运动,旅行足迹遍布国内外。
冼建红,50岁,抗癌9年余,生病之后开始学习国画,用国画打开了生活的新大门。
邱文起,65岁,抗癌11年,喜欢上了自驾游,看不同的风景,见不同的人,挑战人生更多可能。
福女士,67岁,抗癌5年,今年她不仅要参加100场义工活动,还要去社区和学校教大家唱歌跳舞。
李志明,70岁,抗癌7年多,用歌声唱出对生活的热爱,让生命再次绚烂绽放。
艺叔,71岁,抗癌6年,在摄影中找到了自我治愈的力量,他用相机记录下一花一木的万千世界,也记录下了他的抗癌岁月。
伦叔,74岁,抗癌10年,他将身上的疼痛都转移到热爱的工作上去,为自己搭建起一根根精神支柱。
疾病让他们停下脚步,却也重新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中也有初期走过不少弯路的例子,但最终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并坚持了下来。
生命的裂缝,是阳光透过来的地方,用生命鼓励生命,相信越来越多的患者,会从中获得力量,迎来生命的曙光。
排版编辑:hua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