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袁芃教授:预防为先,关注骨改良药不良反应;热点聚焦2021乳腺癌新进展

2021年06月25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6月20日,第三届乳腺癌新进展培训班暨2021京城肿瘤夏季论坛暨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年在北京隆重召开。同时,本次培训班还举办了《骨改良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发布会。在会议现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就骨改良药物的规范化使用以及2021年ASCO 乳腺癌的最新进展进行分享。

               
袁芃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特需医疗部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 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专委会 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 理事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晚期乳腺癌指南专家组成员
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被广大患者评选为“心中的医生”及“胡润中国好医生”
专业特长:乳腺癌综合诊疗

预防胜于治疗,骨改良药物不良反应可防可控

袁芃教授:骨转移是很多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其在乳腺癌、肺癌和骨髓瘤等瘤种中发生率较高。约有70%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可出现骨转移,而骨转移相关不良事件对患者生活质量可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骨改良药物主要包括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这些药物均为减少骨不良事件而产生,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骨改良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长期使用,其不良反应便凸显而出。

以药物性颌骨坏死为例,虽其发生率并不高,但预后很差,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造成重大影响。又如肾功能损伤、流感样症状等亦会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也是临床应用经常遇见的问题。此次专家共识的撰写联合了内科、外科、病理科、放疗科、口腔科、骨科、肾内科等相关学科的专家集思广益,其不只是单纯的肿瘤多学科诊疗(MDT),更是一个跨学科的专家共识。基于肿瘤相关多学科的讨论制定而出的共识,其最终目的便是为让医生和患者关注骨改良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更胜过治疗,所以预防在先,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需及时给以治疗,而上述这些不良反应也是可防可控的。

2021 ASCO乳腺癌热点研究分享

袁芃教授:在2021年ASCO年会中有关乳腺癌辅助治疗的相关研究特别值得关注。在OlympiA研究中,对于已完成根治性局部治疗和新辅助或辅助化疗的胚系BRCA1/2突变(gBRCA1/2m)、HER2阴性的高危早期乳腺癌,在应用奥拉帕利治疗后其疾病复发、出现新肿瘤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42%,并且奥拉帕利组相较安慰剂组的3年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iDFS)提高了8%,远远超出了预期。该研究结果将为BRCA胚系突变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未来或可改变临床实践。

     第二个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应用于HR+/HER2-晚期乳腺癌的国产新药达匹西利(Dalpiciclib),这是一款CDK4/6抑制剂,其在HR+/HER2-乳腺癌一线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而该研究结果或可促使该药更快在国内上市。

     第三个研究是探索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选择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抑或联合内分泌治疗的SYSUCC-002研究,其研究者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袁中玉教授团队。该研究结果显示,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不低于联合化疗,这意味着对于HER2+患者化疗联合靶向药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当然由于研究设计之初,抗HER2治疗仅有曲妥珠单抗,故而该研究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瑕不掩瑜,其设计理念和研究结果为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o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oe



评论
2021年09月13日
汪惠斌
歙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骨改良药物的副作用值得重视,药物性颌骨坏死,虽其发生率并不高,但预后很差,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造成重大影响。
2021年09月10日
沈敏
启东市人民医院 | 呼吸内科
预防为先,关注骨改良药不良反应;热点聚焦2021乳腺癌新进展。
2021年08月13日
宁医生
扎兰屯市中蒙医院 | 肿瘤内科
地舒单抗效果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