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LPINE研究者说】邱录贵教授:中国智造,国际品质——ALPINE研究力证百悦泽®(泽布替尼)在CLL中的应用优势

2021年06月1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抗肿瘤新药,其疗效和安全性一直是备受业内关注的话题。今年欧洲血液协会(EHA)年会期间,泽布替尼 vs 伊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头对头III期研究ALPINE入选主席研讨会专场,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肿瘤资讯】特邀主要研究者之一,ALPINE研究中国Leading PI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进行了专访,围绕该研究的研究背景和主要结果,以及如何选择BTK抑制剂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邱录贵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
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国际骨髓瘤学会会员委员会委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Blood Advances》杂志编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研究联盟副主席
整合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常务编委
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20余项
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

I、II、III期临床研究逐层递进,强力证实中国智造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势

邱录贵教授:百悦泽®(泽布替尼)是由百济神州公司自主研发的的新型BTK抑制剂,也是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中国原研抗肿瘤药物。

基于结构的优化,百悦泽®(泽布替尼)在I、II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疗效和安全性的优越性。比如,在I期临床研究中,泽布替尼表现出相较于伊布替尼相对更优的安全性。

从作用机制来说,泽布替尼是对伊布替尼进行了结构优化,第一,结构优化后的溶解性更高,血清中游离的药物比例更高,而且一天两次的给药方式,使其无论是在外周血还是淋巴结的淋巴细胞,BTK占有率达到100%,且对于BTK的靶标作用更为完全及持续。第二,结构优化后,最大限度地增加BTK占有率,同时减少对TEC和EGFR家族激酶的靶外抑制减少脱靶效应,提高了安全性。这种结构优化所奠定的更优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刚刚所讲的1期临床研究中就有所体现。同样的,在针对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和复发难治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II期临床研究中,虽然是非头对头研究,但从数据上,我们发现百悦泽®(泽布替尼)表现出疗效和安全性获益更好的趋势。特别是深度缓解,在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中接近80%,完全缓解率78%。在复发难治性CLL患者中,百悦泽®(泽布替尼)也展现出更好的客观缓解率。另外,在安全性方面,尤其是出血、房颤等,百悦泽®(泽布替尼)均展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但我们知道,仅仅依据这些非头对头的I、II期临床研究不足以证实百悦泽®(泽布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优,如何让医生、患者更加信服这一新型BTK抑制剂,需要进行头对头的III期研究。因此,基于这些前期的临床研究结果,研究者开展了与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头对头的对比性III期临床研究。

是预料之外,也是预料之中:ALPINE III期研究再证百悦泽®(泽布替尼)赶超国际品质

邱录贵教授:目前而言,百悦泽®(泽布替尼)的两项头对头研究结果都已经公布。去年的ASH会议公布了百悦泽®(泽布替尼)vs 伊布替尼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头对头III期临床研究(ASPEN研究)。该研究既针对MYD88突变型WM患者开展了头对头的研究,也对MYD88野生型WM患者开展了应用泽布替尼单药治疗的单臂研究。我们知道,一代BTK抑制剂在MYD88野生型WM患者中的疗效还存在改善空间。ASPEN研究的第一次中期分析结果未达终点,但也能显示出泽布替尼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有效率60%左右,并且安全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出血、房颤、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等发生率均更低。

本次EHA会议公布了第二个头对头研究ALPINE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该研究针对的是复发难治性CLL患者,其最新结果以LBA被选入主席论坛进行报告。我有幸代表中国区域领导组织中国医生参加这项研究,我们贡献了60多例的患者。

本次公布的ALPINE III期研究,先行非劣假说验证,达到非劣后再进行优效验证。ALPINE研究共计入组652例复发难治性CLL患者,随机接受百悦泽®(泽布替尼)或伊布替尼口服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客观反应率(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缓解持续时间(DOR)和安全性。在纳入中期分析的415例患者中,中位随访15个月,百悦泽®(泽布替尼)ORR显著优于伊布替尼(78.3% vs 62.5%;双侧P=0.0006),在高危17p-CLL患者中优势更加显著( ORR 83.3% vs 53.8%)。我们知道,对于17p-或P53突变的CLL患者,疗效往往较差,而这个研究中,泽布替尼组比伊布替尼组显示出近乎30%的差距,疗效显著。另外,百悦泽®(泽布替尼)显著降低CLL患者疾病进展风险,12个月PFS率显著更高(94.9% vs 84.0%;P=0.0007),显示出统计学差异 。OS方面,两组暂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对于像CLL的惰性淋巴瘤而言,OS差异在一定短的时间内很难体现。总之,该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百悦泽®(泽布替尼)的疗效已突破了非劣效。

另外,ALPINE III期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再次证实了百悦泽®(泽布替尼)的安全性优势。心房颤动/扑动的发生率显著更低(2.5% vs 10.1%),达到显著差异,大出血发生率也更低(2.9% vs 3.9%),因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发生率更低(7.8% vs 10.3%),并且死亡率也更少(12.7% vs 17.9%)。

综上,通过头对头ALPINE研究,针对复发难治性CLL患者,现有数据证实百悦泽®(泽布替尼)不仅仅在安全性方面优于一代BTK抑制剂,疗效方面也获得了显著性差异。该研究结果给了我们临床医生应用中国原研药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的信心。

选择BTK抑制剂之前,需充分考量多种因素

邱录贵教授:对于像CLL这样常发生于老年人群的惰性淋巴瘤而言,治疗前需要明确是否存在治疗指征。对于无治疗指征的患者,先定期随访,有治疗指征后再进行治疗。

其次,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患者年龄、体能状态、经济条件等,来给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药物或方案。整体而言,作为新型的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在中国的价格相对亲民,长期用药仍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所以我们严格把握长期治疗的适应证非常关键。对于年轻且不伴有高危遗传学因素的CLL患者而言,很大一部分会通过FCR方案治疗获得很好的疗效,所以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使用BTK抑制剂进行治疗。对于MCL患者而言,年老体弱、不适合或不能接受免疫化疗的患者,BTK抑制剂可作为一线治疗选择。对于WM患者而言,也应该基于获批的适应证进行选择。另外,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应该了解患者的经济情况和治疗依从性,评估患者能否做到“长期用药”。同时,安全性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比如对于本身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者伴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我们要考虑到BTK抑制剂可能存在的一些毒性风险。总之,对于BTK抑制剂的选择,我们一定要综合考量,谨慎选择。

免疫化疗联合BTK抑制剂,助力CLL治疗再上新台阶

邱录贵教授: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探讨如何将现有治疗联合,以期使患者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深度缓解,能将“无限周期”的治疗变成“有限周期”的治疗。因此,我们尝试了免疫化疗与BTK抑制剂进行联合使用,使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深度缓解,特别是MRD阴性缓解,如果能持续1~2年,那么对于非高危的患者,可考虑尝试停药。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曾遇到应用BTK抑制剂前没有充分了解到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所以可能在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后就想尝试停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在停药之前桥接免疫化疗,避免患者突然停用BTK抑制剂所导致的疾病“反弹”。在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医保覆盖范围及支付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各地区的临床医生一定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各种因素,为患者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并且要保障治疗时间,使患者能够从治疗中最大程度的获益。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Xiaoxi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