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潮涌海阔任凭驰,千帆竞秀展风采:江苏省第十二次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学术会议|千帆竞秀专场

2021年05月31日
江苏省第十二次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学术会议于5月29日在南京顺利召开。首日上午主会场主题报告结束后,下午多个高水平分会场同步举行,其中千帆竞秀分会场由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担任主席。会议开场,沈波教授对本次会议予以致辞并介绍了会议主要内容。紧接着,本次会议就乳腺癌、食管癌、肺癌、结直肠癌几大瘤种在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基础研究等多个方面展开议题。授课专家的精彩讲解,引得阵阵掌声,同时讨论嘉宾的精辟点评也不断将会议气氛推向高峰。

沈波教授会议开场致辞

        首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对《晚期乳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这一议题予以充分讲解。殷教授针对晚期乳腺癌三种分子分型各自最前沿的临床进展予以阐述归纳,并和大家分享了她在参与这些最新研究中的经验。殷教授认为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的治疗方案具有优势,二线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在T-DM1不可及的情况下为优选。脑转移患者图卡替尼、奈拉替尼及吡咯替尼均有临床数据支持。后线治疗中,DS-8201的临床试验数据令人惊叹。值得期待的是国内有多个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在临床验证中。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进展主要在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的进展,包括CDK4/6抑制剂、PI3K抑制剂、HDAC抑制剂、AKT抑制剂等。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特珠单抗及帕博丽珠单抗分别在IMpassion-130、KEYNOTE-355研究中证实具有一定疗效。此外,ASCENT研究证实Sacituzumab Govitecan 在三阴性乳腺癌后线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来自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李小琴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洪兵教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杨莉主任就殷教授的授课予以高度好评,并针对晚期乳腺癌再活检及全程抗HER2等问题进行研讨。

殷咏梅教授授课,点评专家团队

泰州市人民医院黄俊星教授带来了题为《食管鳞癌免疫分子标记物的现状与实践》的讲座。黄俊星教授对近年来食管鳞癌免疫治疗药物的新进展做了非常全面的阐述,并着重阐述和比较了KEYNOTE-181、Attraction-3、ESCORT研究中PD-L1检测方法和阳性临界值的差异,并分析了KEYNOTE-590、Checkmate-649研究中不同PD-L1 CPS值患者群的获益情况。黄俊星教授还介绍了TMB、MSI-H、染色体11q13扩增作为食管癌免疫治疗分子标记物的研究。同时,黄俊星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对于泰州地区食管鳞癌的PD-L1表达、TMB、MSI的研究情况,并对这些分子标志物检测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科明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人花教授、南京市第二医院郑勤教授共同主持并对这一环节进行研讨。

黄俊星教授授课,点评专家团队

由南京鼓楼医院肿瘤中心王立峰教授带来题为《晚期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新格局》的讲座。王立峰教授对近年来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的新的进展做了非常全面的阐述。首先在免疫治疗方面,目前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的获益主要来源于两个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和 Durvalumab 。基于IMPOWER133,以及CASPIN的研究,Atezo、Durvalu联合化疗被推荐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王立峰教授还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进展做了梳理,特别是对于我国国产创新新药安罗替尼在小细胞肺癌的探索做了介绍,不论是目前一线联合,以及一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从目前的一些II期临床试验结果上安罗替尼联合治疗都表现出了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未来的更多的阳性研究结果能够给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江苏省中医院钱军教授对该议题予以点评并深入探讨。

王立峰教授授课,钱军教授点评

东部战区总医院的褚晓源教授围绕《类器官在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领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褚教授首先介绍了类器官的发展历程,随后总结了目前最新的类器官相关的的临床研究,并以结直肠癌为例讲解了类器官在精准治疗上的优势,包括类器官能在体外长期培养扩增、与原发肿瘤结构高度一致、能保留免疫组化特征以及维持基因的稳定性,最后褚教授结合他们团队的工作成果讲解了类器官在临床上的应用,从利用类器官进行药敏试验、模拟肿瘤演进、临床一致性观察到类器官-免疫细胞共同培养形成器官芯片,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平教授和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范钰教授的主持下,现场观众就此前沿且未知的领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褚晓源教授授课,点评专家团队

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陶敏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MSI-H肿瘤的免疫治疗及相关问题的思考》的讲座。陶教授首先介绍了免疫治疗在晚期MSI-H/dMMR肿瘤患者中的应用,随后总结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晚期MSI-H/dMMR肿瘤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可否进一步应用于新辅助和辅助治疗领域仍需进一步探索。在MSS/pMMR肿瘤中,陶教授指出免疫治疗与其他不同治疗存在潜在的协同作用机制。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放疗等与免疫治疗以及双免疫联合的方案,可能增加免疫治疗的疗效,因此免疫联合治疗是未来探索的一个方向。最后,陶教授重点讲述了由MSI-H/dMMR肿瘤免疫治疗引发的思考,MSI-H肿瘤包含高水平的淋巴细胞浸润。MSI-H不仅是一种生物标志,也是代表一种肿瘤局部免疫状态。如何找到适用人群、增加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可能是拓展免疫治疗疗效的瓶颈,也是未来探索的方向。在南京市中医院方明治教授和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姜维美教授的主持与研讨下,现场对MSI-H肿瘤的免疫治疗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陶敏教授授课,点评专家团队

最后,来自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沈波教授首先介绍了三级淋巴结构(TLS)的组成、结构和形成过程,并介绍了与TLS形成相关的公认的12基因标签,以及该基因标签与肿瘤预后的关系。随后沈波教授通过回顾国内外经典文献,为我们详细解读了TLS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尤其是TLS在肺癌中的形成过程,以及免疫治疗前后TLS的变化,提示TLS可能会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此外,沈波教授还指出,TLS是胃癌、乳腺癌等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肝癌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值得进一步探究。最后,沈波教授还展示了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通过多重荧光染色确定了TLS的定位和组成,进一步深入探究还发现HCC中TLS与PD-1的表达密切相关,揭示了TLS在预测肿瘤患者预后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蒋华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邹征云教授、南京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李前文教授对沈波教授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沈波教授授课,点评专家团队

最后,沈波教授对千帆竞秀分会场的会议进行总结,向受邀专家、参会者们致谢:本场会议聚焦了多个癌种六个议题,针对临床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对临床与基础前沿问题进行了精彩的文献解读、数据分析,同时各专家结合自身的科研和临床实践,予以经验分享。千帆竞秀展风采,潮涌海阔任凭驰,我们期待未来抗肿瘤化疗及生物治疗领域取得的进步与成绩。



本文转载自南京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微信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