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赵翔宇教授:CAR-T治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CAR-T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全程管理论坛

2021年05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5月15日于北京召开了 “CAR-T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全程化管理策略论坛”会议,该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CAR-T的全程规范化管理。会议期间,【肿瘤资讯】采访了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的赵翔宇教授。赵翔宇教授介绍了目前CAR-T细胞的治疗后复发原因的研究进展,分享了CAR-T细胞治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最后强调CAR-T细胞治疗中必需强调全程规范化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治疗副作用更小,患者获益更多。 

               
赵翔宇
研究员、副教授、主治医师、博士生导师

研究员、副教授、主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助理
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北京市科技新星
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
第十、十一届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201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0-)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专业委员常委兼秘书长(2016-)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白血病分会副主任委员(2019-)
美国血液学会员(2019-)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2020-)
主持国家/部级基金10余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48篇

如何有效降低CAR-T细胞治疗后的复发风险

赵翔宇教授:关于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的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本次会议上上海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分享了“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进展与临床管理”的主题内容,其中详细介绍了CAR-T细胞治疗复发的相关机制研究。明确CAR-T细胞治疗复发的相关机制,是攻克其复发的前提。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机制原因多样,包括抗原丢失、CAR-T细胞的耗竭、肿瘤微环境以及其他包括靶点的问题。针对相关的复发机制,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未来通过对CAR-T细胞培养机制的改进,包括对CAR-T的基因改造例如实现CAR-T细胞输注剂型或者干细胞样的优势扩增,使得CAR-T细胞能在体内更好的存活。同时可以通过改变CAR-T细胞,包括和靶抗原结合亲和力的改变以及结构域的改造,使得CAR-T细胞在体内耗竭和存活情况得到改善,也可显著提高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对靶点丢失的问题,目前研究者们可以开发出更多有效的靶点,为CAR-T细胞治疗复发的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另外,在今天会议中我也会和大家分享,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治疗中,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也需要监测患者的MRD, 根据患者MRD状态进行及时干预也可以改善患者复发情况,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CAR-T细胞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桥接治疗的进展

赵翔宇教授:关于CAR-T细胞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否需要桥接,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争议的焦点。未来,随着我们对CAR-T制备技术的不断改善,或许可使得其成为一个终极治疗手段。但是,目前研究数据显示,CAR-T细胞治疗后桥接较不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患者获益更多;主要来源于回顾性研究,缺乏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总体而言,从现有数据来看,CAR-T细胞治疗后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使得患者的复发率、长期生存率和无白血病复发率得到了改善;同时CAR-T细胞治疗后MRD阳性与阴性的患者相比,在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然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我们需要关注,CAR-T细胞治疗后MRD的监测,并用它来指导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时机,未来有望进一步改善CAR-T细胞治疗后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患者CAR-T细胞治疗的进展

赵翔宇教授:国内外目前已有针对这方面的研究,但相对来说较少,主要是单中心、单臂的小样本研究。部分研究是使用供者来源的CAR-T细胞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干预,也有用自体CAR-T细胞。即使使用的是供者来源的CAR-T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进行干预,包括移植后复发或者MRD阳性的干预,整体看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比我们预期要低。另外,整体而言患者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风险也是可控的,CRS发生的主要风险还是取决于患者疾病本身的肿瘤负荷;如果在患者MRD阳性阶段予以CAR-T细胞治疗干预,它的CRS风险会很低。同时由于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平台下进行的操作,移植医生对于GVHD、感染以及CRS的管控相对来说经验丰富,因此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进行的CAR-T细胞挽救治疗或抢先干预治疗,报道的不良反应均在相对可控的范围。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进入到临床常规实践,或者大样本临床研究的开展,我们可获得的数据也会更多,可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Y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