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华庆教授:谈恶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进展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经验

2021年04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4月24日,2021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会议暨2021肿瘤临床治疗进展高峰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肿瘤临床治疗进展高峰论坛聚焦药物研究最新进展,特设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和消化道肿瘤专场。在淋巴瘤专场,南开大学天津人民医院王华庆教授系统梳理了“恶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进展”。【肿瘤资讯】特邀王华庆教授进行专访,介绍了恶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进展以及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处理经验。

               
王华庆
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南开大学天津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诊治中心主任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全国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老年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

美国肿瘤临床协会(ASCO)会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恶性淋巴瘤中的治疗进展

恶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了最早的CD20(利妥昔单抗)、抗体偶联药物(ADC),也包括CAR-T细胞治疗。在本次专题报告中,我主要介绍了大家非常热衷,也非常关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在恶性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事实上,很多药物首先是在血液肿瘤取得非常突出的疗效之后才扩展应用到实体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尤其是PD-1单抗的应用也遵循了这条思路。目前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SCLC)、肝癌、食管癌、尿路上皮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领域多点开花,其实最早是在霍奇金淋巴瘤(HL)取得进展。

霍奇金淋巴瘤三部曲中首先要谈化疗。以ABVD方案为代表的化疗方案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霍奇金淋巴瘤中均取得了非常高的有效率。随后是CD30单抗或ADC药物,即Brentuximab vedotin(BV)的出现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最后是PD-1抑制剂,进口的O药(纳武利尤单抗)、K药(帕博利珠单抗),以及国内的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等PD-1抑制剂在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中均取得了令人惊艳的结果,也已成功被写入NCCN指南、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目前PD-1单抗联合化疗、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TKI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针对最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多为高发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高危双打击、三打击预后不良因素的B细胞淋巴瘤中,一线使用R-CHOP或EPOCH方案进展后,目前开展了PD-1抑制剂联合其他免疫药物的临床研究探索。在本次会议上我也介绍了若干个已公布研究数据的临床研究,展现出了非常好的苗头和未来应用前景。个人认为,中国的学者应该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各位大咖的领导下应该开展PD-1抑制剂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特别B细胞亚型的II/III期临床研究。

外周T细胞淋巴瘤分类比较复杂,包括非特指型、我国高发的NK/T细胞淋巴瘤、ALK阳性/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单纯使用化疗治疗这些T细胞淋巴瘤结果可能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已上市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以西达本胺为代表,国外的罗米地辛和贝利司他均已成功地应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国内研究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例如,石远凯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开展的西达本胺研究,以及我们中心针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开展的“chemo free”联合研究,即CD20单抗联合西达本胺的研究已取得初步结果,而且单中心数据非常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课题组也正在开展西达本胺联合CHOP方案的全国多中心II期/III期研究。

PD-1抑制剂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现无疑又让我们看到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例如,最早邝沃林教授在香港首先使用PD-1抑制剂在病例数较少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取得了非常惊艳的结果。随后,广东、上海和北方的专家也陆续报告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或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在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数据,目前探索还在路上。PD-1/PD-L1抑制剂用于我国高发的NK/T细胞淋巴瘤应该有广阔前景。当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团结起来,严格遵守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开展临床试验,最终才有可能造福这些特殊亚型的淋巴瘤患者,同时也使科技前进一大步。

CAR-T免疫细胞疗法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表现

CAR-T免疫细胞疗法在恶性淋巴瘤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开端,起步阶段。不亚于国外学者,很多国内学者也开展了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的研究。例如,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周剑峰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的韩为东教授,他们的课题组已经陆续报告了CAR-T细胞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结果。个人相信CAR-T是非常棒的新疗法,相信它的成功应用会给那些复发/难治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福音。

但在高有效率前提下,我们也应该关注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等副作用的发生,以及费用高等问题。要让患者获益最大化,上市后如何科学地把握适应症、选择出优势人群可能是CAR-T细胞治疗未来的方向。继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后,CAR-T细胞治疗无疑是第4个里程碑。在科技不断进步情况下,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和优势人群的选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ICI和CAR-T治疗恶性淋巴瘤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经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治疗相关的毒性或CAR-T细胞产生的不良反应确实值得临床高度关注。处理不得当,毒性超过疗效,可能事倍功半。近年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推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最近1~2年,以线下或线上形式国内也召开了若干个关于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处理的专题会议。

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上,临床医生若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就能早期发现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处理。免疫相关间质性肺炎、甲状腺功能低下、免疫性结肠炎、免疫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这些非常重要的毒性特别值得关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力教授在这方面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她进行的若干个报告都是围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应对和处理策略。

个人认为,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在免疫药物治疗产生较好疗效前提下,若能严格遵循专家共识/指南,早期发现这些不良事件,提前预防或治疗,应该能取得很好效果。严格区分出可能出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人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将免疫治疗用到极致,这些方面是最应该关注的。

责任编辑:Marie
排版编辑:Halo 


评论
2021年10月12日
李占林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恶性淋巴瘤中的治疗
2021年05月04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进展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