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承担国家肿瘤防治重任。建院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医疗技术、设备、服务,还是环境,人才培养,医疗管理,医院文化等,都是国内肿瘤专科医院的标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教授为我们一一道来中肿探索。
南粤百杰、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所长、结直肠癌内科首席专家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粤百杰。
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抗癌协会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Cancer Communications》主编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药物审评咨询专家
革故鼎新——探索“多模式”医疗,成就中肿价值
“我认为,近几年来国内肿瘤防治不断进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肿瘤防治上也不断创新,全力以赴。”徐瑞华院长在访谈中详细分享其经验。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几家肿瘤专科医院之一,因地处华南,在全国,尤其是南部,发挥着肿瘤防治“排头兵”的作用。
中肿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改善患者就医感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在医疗技术方面精益求精。中肿MDT诊疗模式成立已有20多年的历史。尤其针对一些大的病种、疑难疾病诊治的常态化MDT,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这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整体诊疗水平。
其次,在医疗服务流程上,中肿不断进行改进,借助现代的互联网+APP,形成闭环管理。患者可以通过APP办理入院手续、接受诊疗、办理出院,大大缩短了病人就医时间,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再者,推出“云诊室”实现患者云端就医。患者甚至可以不用到医院,通过云平台即可得到好的诊疗服务。
最后,中肿建立医联合体模式,双向转诊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充分发挥不同级别医院的定位及作用,发挥其肿瘤防治效率。同时,一定程度提升基层医院或地级市医院的肿瘤治疗水平。双向诊疗即为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每天接诊的大部分患者中真正留在中肿治疗的病人比例较少,大部分患者在中肿制定好治疗策略及方案后回到当地医院接受治疗。
金石之策——构筑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徐瑞华院长开门见山,“作为医疗科研单位,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医院的核心发展还是靠人的支撑。学术也好、研究也罢,最终都落实到人的身上。”因此,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是医院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战略性因素。
作为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之一,中肿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人才的培养。结合国家的人才项目及自身的一整套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肿形成了“三层八级”的人才计划,包括领军人才计划、杰出人才计划、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三大块。在每一块每一层级又设有不同的项目,以期全方位培养医院的青年人,培育内容面面俱到,包括家国情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品质的提升,等等。
近几年得益于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肿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效。在各级行业学会、协会、专业委员会,现任及既往担任全国主委、副主委的超过六十多位;十多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六七位长江学者,等等。而这些优秀的人才在肿瘤防治事业发挥着攻坚克难的带头作用。
据徐瑞华院长分享,中肿总是强调“在中肿一个人掌握一门技术十分重要。”如何把技术转化成学术,是中肿学科规划的重要内容。
除了人才培养,中肿的成就令人难以企及,其学科建设也是令人惊叹。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灵魂,人才在其中起到核心作用。人才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就可以成为医疗科研的重地、重心,就会成为支撑整个单位发展的核心力量。
中肿对学科规划目标明确。每一个单病种都有其目标,设有其长远规划,描绘学科发展蓝图并落实到人。不断推进重点疾病的肿瘤诊疗发展,鼻咽癌、大肠癌、肝癌、淋巴癌等,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不仅如此,中肿也联合全国同道进行大量临床实践探索标准化治疗及创新疗法。而其探索成果也成为今天国内甚至国际所使用的常规方法。中肿的科研系列成就硕果累累,取得诸多创新突破,包括更新指南以指导实践、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创新专利转化等。
如上,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推动临床医疗实践,让医院的整体治疗更为规范。在规范基础上又不断创新,为病人提供最恰当,最前沿的治疗方案。如此相辅相成,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战线前移——肿瘤防治,“防”字当先
总体上看,中国病人的治疗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我国2015年新发癌症患者数达400万,基数十分庞大,且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约40%,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产生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早期发现”这一块。
“我想,在未来,防、诊、治,‘防’应放在最前,早诊筛查放在前,也就是所谓的战线前移。”徐瑞华院长点明方向。
近几年,中肿集中力量推动疑难病症诊治的同时也不忘承担其社会责任——推动肿瘤的早诊早筛。比如中肿专门建立了预防医学科,设立癌症体检中心,为广州市及周边城市大量患者提供早诊筛查服务。同时承担国家早诊癌症筛查项目,包括城市癌症筛查、国家的五癌筛查等。在项目中,发现了很多早期患者促进了其治愈。
不仅如此,中肿还追本溯源,从理念上着手。借助媒体的力量、会议等进行科普理念宣传、推广,使得“健康生活”“健康工作”“肿瘤预防”等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理念的推广,使得普通老百姓的癌症高危因素尽可能得到控制,高危患者通过早期筛查手段找出来进而早期治疗。
很显然,在过去这些年中,肿瘤的防治领域可以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未来,对于肿瘤预防,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这需要政府、社会,每个个体、机体、单位,以及医疗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希望未来,我国肿瘤早诊早筛更为普及,老百姓接纳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访谈的最后,徐瑞华院长衷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