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肿卵巢癌MDT,不知不觉走过了三年的时光。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作为团队领头人的李俊东教授,心中充满了感恩、感谢,更有着诸多的感慨。
正如电影《一代宗师》中所言,习武之人会历经三个阶段,“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作为 一名妇科肿瘤医生,组建卵巢癌MDT团队、对抗顽疾的历程,同样也是一个“见天地、见众生、见自 己”的过程。
"见天地"——在中肿这个权威、专业的肿瘤医院的平台上,可以学习、了解到最前沿的肿瘤学科知识,最直接地向其他瘤种先进的诊疗方式借鉴。最重要的,是因为有中肿其他各学科专业教授们的鼎力相助,有医院、科室各级领导的鼓励支持,卵巢癌MDT才有了前进和发展的动力。
"见众生"——从事妇科肿瘤工作二十余年,尤其是面对卵巢癌这个妇科肿瘤最让人头痛的顽疾,见过了无数病患的疾苦和无助,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是组建MDT团队的初心,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和方向。
"见自己"——在卵巢癌MDT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创建人,李俊东教授经历过迷茫、艰辛与不易。同样,也照见出个人力量的单薄、团队力量的强大,因此更加坚定了,要把卵巢癌MDT团队不断发展、壮大的决心。
展望未来,卵巢癌MDT将会持续做好联合门诊的诊疗工作,传播 MDT诊疗理念,搭建一座医患互动交流的桥梁,带给病患更多的希望和正能量!
接下来,我们将陆续介绍中肿卵巢癌MDT团队的各学科专家,他们是这支队伍,真正的“幕后英雄”。
病理医生,MDT里不可缺少的“金标准”
患者身上长了一个包块:
究竟是不是肿瘤?
是良性还是恶性?
这些问题,都将由病理科医生来回答。得到这些答案之后,临床医生才能遵循病理医生的诊断 结果,提出诊治方案。所以,病理医生经常被称为“医生中的医生”。
卵巢癌MDT的牵头人李俊东教授举过一个例子,说明病理医生在MDT团队里的不可或缺:一名 患者在CT检查中发现腹腔有肿瘤,但无法确定是腹膜还是卵巢或者其他脏器来源。取组织送病理 科,做免疫组化等相关检查,一切才可能真相大白。“病理医生的话,就是我们的金标准。”
做到黑白分明,并不轻松
听到这个“金标准”称呼,何洁华教授笑了,有点自豪也有点无奈:“病人也好,临床医生也 好,大家都希望我能给一句准信儿,黑还是白?良性还是恶性?可是,世界上不会全部那么绝对 的黑与白,还存在着不少的灰色地带。”
就是这些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考验病理医生的水平。
何洁华教授讲了一个在卵巢癌MDT会诊中遇到的案例:
一位47岁的病人,盆腔发现肿物,腹腔也有结节,胃壁也发现肿块,同时锁上淋巴结肿大。 那么问题来了:她的盆腔、腹腔及胃壁结节是同一肿瘤的播散还是同时发生不同类型的肿瘤,锁 骨上肿大淋巴结是从以上三个器官的那一处转移而来么?
病理检查后发现,盆腔肿瘤是卵巢癌,腹腔结节是一个平滑肌瘤,胃壁肿块是神经纤维瘤。
这下找到了!后两者都不是主要敌人,敌方主力就是卵巢癌。最后专家们根据卵巢癌单病种 治疗方案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病理科,相较于临床科室,没有进进出出的病人、或喜或悲的家属、也没有机械的叫号提示, 只有冰凉的医疗器械、琐碎的信息核对和一阵又一阵福尔马林和二甲苯的刺鼻气味。在那里,医生们以取材刀、切片机、显微镜为“武器”,在疾病这场“战役”里,争分夺秒地为患者 默默战斗着。与其叫做“标准”,不如叫做“法官”。
因为在万千繁琐的线索里,在似是而非的形态中,病理诊断的结果决定了病人的预后以及后续 治疗,有些“一锤定音”的意思。
“干这一行压力也挺大的,因为责任重大,出错就是方向性的错误。”何洁华说。这决定了病理医 生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要具备各种复杂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MDT拉近病理医生与患者的距离
在何洁华看来,坚持参加MDT多学科会诊,虽然辛苦,但是有价值:“除了能让病人综合各个学 科意见,得到更全面的诊断,我作为一名病理医生,在其中也有收获。”
以往,病理医生多是与病人脱钩,专注于切片、读片。那时候看的是片,而现在看的是人和片 的合一,甚至借助影像学检查等各方信息帮忙精准诊断。
你能知道,她的生活习惯是什么,她曾经有过什么病史,这些与现在的标本成因有什么关联; 你能知道,经过这一组化疗方案,她的身体以及身体提供的标本发生了什么变化;
还有许多个性化的思考,渐渐在MDT时而激烈时而冷静的讨论中成形,例如卵巢癌病人发生的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这究竟是个案的巧合,还是可循的规律?
“学习、进步、再发现、再学习……这是MDT制度给我们一个良性的闭环。中肿卵巢癌MDT团 队的病理组成员还有罗容珍、颜淑梅、刘莉莉、孙鹏等医生,我们都会轮番上阵共同参与到卵巢癌 多学科诊治中。病人固然获益,我们也受益匪浅。希望MDT讨论场所里,也放上一台显微镜,我 们可以边看边说,临床医生也参与到病理诊断的讨论中来,我们可以双向互动,一起提升,让卵巢 癌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
——病理专家何洁华教授
文/肖萍
审核/何洁华
排版编辑:L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