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咖讨论】蒽环类心脏毒性,你知多少?

2020年09月1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蒽环类药物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靶向药物或者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刘彤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刘凯奇教授,分别针对蒽环类心脏毒性机制、预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精彩解答,详情如下。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机理是什么样的?

刘彤教授:对于血液肿瘤疾病患者来说,化疗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及脏器功能也会造成损害。蒽环类药物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靶向药物或者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然而,蒽环类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带来心脏毒性,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肥大性心肌病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危害用药人群的生命健康。那么,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机理是怎样的呢?

心脏毒性是多种机理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蒽环类药物具有亲心肌特性,更易在心肌细胞停留。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最重要的机理是氧自由基损伤学说和铁离子代谢紊乱学说:损伤了细胞膜和细胞器,心肌线粒体受损,引起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诱导心肌凋亡,心肌纤维化坏死。另外,拓扑异构酶Iiβ是蒽环类诱导心脏毒性的关键介质。

蒽环类心脏毒性的预防及降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刘彤教授:值得注意的是,蒽环类心脏毒性呈进展性和不可逆性,首次使用就可能造成心脏损伤,因此,提前预防蒽环类心脏毒性极为重要。在预防方面,对于高危患者,以及预计阿霉素累积量超过250-300mg/m2(或等量的结构类似物)的低危患者,建议使用心脏保护剂,如右雷佐生/右丙亚胺,该药是目前唯一经FDA批准的蒽环类心脏毒性保护剂。

如何减少蒽环类心脏毒性的发生呢?第一,限制最大累积剂量;第二,改变给药方式;第三,改变剂型。具体见下图。 

1.png

蒽环类药物心肌毒性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刘凯奇教授:近年来,肿瘤治疗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靶向治疗的迅猛发展把肿瘤治疗带入了个体化的精准治疗的新时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化疗仍然是肿瘤治疗的基石。不管在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还是肺癌领域等。而以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等为代表的蒽环类药物,在化疗中的地位更是不可或缺。大家也知道,蒽环类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带来心脏毒性,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肥大性心肌病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危害用药人群的生命健康。那么,哪些因素为影响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所用药物的最大累积剂量;2.药物的血清峰浓度;3.既往或目前正进行纵隔或心脏照射;4.合用其他有心脏毒性的抗肿瘤药物;5.患者的年龄,儿童或老年人都容易发生心脏毒性;6.心脏病史,尤其是冠状动脉性疾病;7.性别,女性比男性更易诱发心脏毒性;8.感染等因素可诱发蒽环类药物心肌病变者心力衰竭的发生。

高三尖杉酯碱(HHT)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有哪些?

刘凯奇教授: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高三尖杉酯碱(HHT)是AML化疗方案中常用的药物,在疾病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该药物的广泛应用,其毒性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日渐被重视。目前尚不明确HHT心脏毒性的机理。动物实验表明,HHT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主要是包括:1.对血压的影响(升压或降压);2.影响患者心脏自主性传导性(节律);3.减少管状流量;4.慢性心肌损害,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多数不可逆。具体见下图。2.png


PP-CYS-CHN-0093 有效期: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