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周俭教授:肝知关爱,与TA同行,关注肝癌患者生存质量

2020年08月3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为了更好地倾听患者需求,探索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诊疗现状,2020年7月28日,在第十个世界肝炎日到来之际,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罗氏制药中国与全国十几家重点医院联合发起的中国首次《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项目正式启动。在启动会上,【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肿瘤外科主任周俭教授就肝癌诊疗现状、进展和未来方向进行采访。

周俭教授.png                
周俭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兼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兼肝外科主任

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微信图片_20200806155517.jp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肿瘤外科主任周俭致辞

诊疗手段不断创新,期待“中国特色癌症”失去特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2018年中国肝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占了全球的近一半,当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达近40万人,且5年生存率在常见癌症中最低,仅为12.1%。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约80%的肝癌病人首次诊断时已进入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即使是根治性手术治疗,5年内仍有60-70%病人出现转移和复发,肝癌的高转移和复发特性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周俭教授:近年来,肝癌领域发展迅速,外科手术、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飞速发展,特别是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层出不穷,包括“T+A”免疫和靶向联合疗法的出现,为医生带来了更多的抗癌武器,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福音。

相信在“健康至上,人民至上”的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中国肝癌的现状将逐渐得到改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比例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肝癌患者能够得到根治性治疗,让肝癌摘掉“中国特色癌症”的帽子,让患者长期高质量地生存

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联合带来更大优势

周俭教授:既往肝癌的治疗手段疗效不佳,晚期肝癌患者只能存活3~6个月,临床治疗需求远未被满足。近年来,随着肝癌治疗药物越来越多,治疗手段也不断丰富。但单一的治疗方法存在不足,因而我们更强调综合治疗。

肝癌的诊疗需要加强多学科管理模式(MDT)。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是国内最早成立肝癌MDT研究团队的单位。我刚刚进入肝癌研究所时,中山医院有一个肝癌病房,外科医生、内科医生一起查房,一起讨论,形成了MDT的团队雏形。这是我们在七八十年代能够取得令世界瞩目的肝癌临床研究成果的重要原因。如今,MDT越来越得到重视,已经遍地开花。

除了科室与科室之间的联合,药物与药物之间的联合也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变化。我相信药物之间的联合能够发挥1+1>2的效果,例如IMbrave150研究就是免疫与靶向药物之间的联合,这对改善晚期肝癌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患者信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重视全程管理,关注患者需求

周俭教授:我国肝癌85%以上都与乙肝相关,疾病发展历经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因此肝癌全程管理尤为重要。所谓全程管理,就是从源头上开始管理。携带乙肝病毒是肝癌的高危因素,得益于乙肝疫苗的推广,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乙肝患者比例明显下降。伴随乙肝病例的减少,我相信再过二三十年,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会大大下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肝癌并不可怕。当然,现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也有了很多药物选择,疗效也在改善。

肝癌治疗规范化、个体化以及患者全流程管理是进一步提升中国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发展方向。对于肝癌,必须高度重视、全面干涉,从患者最初就诊开始,进行个体化治疗和治疗后随访等全程管理。因此,全面了解患者生存现状及其需求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很少有全国多中心的肝癌回顾或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对全国范围内的治疗情况和患者生存情况,以及经济学评价并不完全了解,亟需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相关研究。这是我们携手各方共同发起《中国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调查》的初衷。

本次调查对象预计包含2000名肝癌患者和500名医护人员。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现状的大规模、系统化调查。以往调查都是从肝癌患者的真实世界治疗出发,没有聆听患者的声音。本次调查比较新颖,我们很期待调查结果。

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带来无限潜能

周俭教授:机遇与挑战往往是并存的。肝癌治疗的机遇是目前拥有了更多的药物选择,挑战则是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家庭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在提升医疗价值的同时如何降低医疗成本,是对医务人员更大的挑战。以前肝癌治疗只有一种药,现在条条道路通罗马,怎么走,走哪一条路最好,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

让患者活得长,更要活得好

周俭教授:生存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肝癌患者的生存,对于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关注的不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患者的生存在不断延长,我们也应更加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为IMbrave150研究的参与方,我们看到该研究已经科学地关注到让患者活得长,更要活得好。IMbrave150研究结果显示,与索拉非尼相比,“T+A”免疫联合疗法可以使患者死亡风险降低42%,同时使得疾病恶化或死亡风险降低41%。此外,“T+A”免疫联合疗法还能延缓患者报告生活质量发生恶化的时间(TTD)、机体功能发生恶化的时间和角色功能发生恶化的时间。

IMbrave150研究的成功,为肝癌的治疗史翻开了新的一页。“T+A”疗法应用于肝癌一线治疗于今年2月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优先审评,并于5月被纳入美国NCCN指南推荐。伴随着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的获批上市,这一创新疗法也在不久前纳入最新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被专家组推荐为一线治疗首选。

未来“T+A”方案还有更多潜力和可能,用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中期联合TACE等等,有待进一步的探索。联合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介入的联合能否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我们期待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同时,免疫与抗VEGF联合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也值得去进一步验证。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