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7月19日,由江苏省抗癌协会、江苏省医学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国肿瘤外科杂志》编辑部负责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乳腺癌高峰论坛隆重召开。大会特邀请国际国内推动乳腺癌诊疗进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近百位专家同仁,分别针对乳腺癌内外科诊疗、科研思路、前沿进展、热点问题等方面内容进行分享。【肿瘤资讯】亲临线上会场,带来一手会议资料。
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唐金海教授和王水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唐金海教授对各位专家教授的莅临表示了欢迎并指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家只能通过网络进行学术交流,但是会议精彩不减,大家将围绕国内外最新的乳腺癌进展进行分享和探讨,更新理念和知识,力争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随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冯异香部长,发表了大会致辞,对江苏省抗癌协会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并指出本次会议是大家交流科研成果、分享临床经验的机会。希望大家在本次会议上有所获、有所得。
在开幕式最后,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教授指出利用先进、规范的诊疗技术治疗乳腺癌,护佑女性健康,已成为临床乳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本次大会旨在为广大临床乳腺癌诊疗同道带来专业规范的诊疗思路,大会同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医生同道实时进行高端分享!
学术分享
乳腺癌精准放疗新实践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教授从机制入手,揭示了放疗和免疫的“双刃剑”关系,指出了术后放疗的绝对适应证: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包括≥4淋巴结阳性或T3~4的患者。术后放疗的相对适应症:具备改善趋势的淋巴结1~3个阳性的患者。早期保乳术后的患者(年龄≥70岁;T1N0;ER/PR阳性)以及改良术后T1-2N0M0的患者,可不予术后放疗。
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希望和挑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针对乳腺癌的精准免疫治疗提出了整体的治疗框架。对于具备相应生物标志物的乳腺癌患者,称为“热肿瘤”,在精准鉴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适用人群后,可以采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于肿瘤-免疫环缺陷的乳腺癌患者,可以称为“冷肿瘤”。通过增加抗原释放、激活天然免疫系统、减少免疫抑制性细胞以及克服免疫阻碍,可以精准实现肿瘤由“冷”转“热”。
乳腺癌诊疗指南中国之路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指出,在过去二十余年,乳腺癌的诊疗走过了“学习吸收、创新提高”之路。从NCCN到cNCCN,引进了国际指南,进行了符合中国特色的修订,推动了我国乳腺癌规范化诊疗。随后,我国专家还加入了St.Gallen共识专家团,发出中国声音,将国内诊疗水平快速和国际接轨。如今,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牵头、指导下,2020版乳腺癌的CSCO数据库更加智能化。不仅包括最新的指南集成、专家出诊信息,还包括医保价格分析以及药房导航,进一步给患者带来了更大、更多的获益。
乳腺癌外科诊疗研究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指出在精准医学时代下的乳腺外科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亦面临诸多挑战:其一,根据疾病范围定制手术方案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其二,乳腺癌的外科决策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取得最大优势;其三,乳腺肿瘤外科医生要积极参与外科诊疗相关临床研究;其四,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在乳腺外科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其五,全乳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豁免在部分乳腺癌已成为现实;其六,乳腺癌的外科豁免有待时日;其七,至简、至臻的乳腺外科发展绝不限于降阶梯;其八,外科手术仍然充满生机,依然是最具有循证依据的方法。
第五版(2019,12)乳腺癌WHO分类解读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付丽教授指出WHO乳腺癌2019年版指南最主要的变化在以下十二个方面:其一,对于核分裂像,根据每mm2进行表述;其二,具有髓样特征的癌,现认为是富含TIL的IBC-NST;其三,嗜酸细胞癌、富含脂质的癌、富含糖原的透明细胞癌、皮脂腺癌、多形性癌、黑色素细胞性癌、绒毛膜癌性癌、伴破骨细胞样巨大的间质巨细胞癌,现认为是NST的罕见亚型;其四,炎性乳腺癌、双侧和非同时性乳腺癌,现认为是具有独特临床表现,而非特殊亚型;其五,小叶原位癌,分为经典型、多形型和旺炽型;其六,真性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NET、SCNEC或LCNEC;其七,神经内分泌分化被形态学肿瘤类型(NST、黏液腺癌、实性乳头状癌)所掩盖;其八,叶状肿瘤内高分化脂肪肉瘤分化,本身不再是恶性肿瘤的组织学标准;其九,粘液性囊腺癌,作为一种新的实体而认识;其十,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高细胞亚型的乳腺肿瘤以及具有反向极性的实性乳头状癌,现分整合为具有反向极性的高细胞癌;其十一,导管周围间质肿瘤,被认为是叶状肿瘤的亚型;其十二,间叶性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乳腺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将在专门章节概述。
基于生物学标记物的乳腺癌临床研究设计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指出乳腺癌需广泛开展基于生物标记物的临床研究,在分型治疗的格局下,需要进一步细化生物标记物探索,才能更好筛选适宜接受特定治疗的人群。未来在传统的HER2、PD-L1等基础上,还会进行21基因、70基因、TMB等伴随诊断试剂盒以及TILS、ctDNA等日趋成熟标记物,甚至还有基因组学的研究。
当乳腺癌精准诊疗遇上基因检测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指出ctDNA能在近一半(47%)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检出,其中73.3%的早期ER阴性乳腺癌的ctDNA为阳性。ctDNA的动态变化比影像学更能反映新辅助化疗的总体疗效。ctDNA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特别是ER阴性乳腺癌患者,DFS和OS更短。来自PlasmaMATCH研究数据证实,基于ctDNA的液体活检可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选择。在乳腺癌围手术期,多个实践节点的ctDNA被证实具备预后作用,相应的液体活检技术可以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新辅助治疗等场景下,ctDNA可以作为监测手段,实时提供疾病变化信息。
HECTD3促进乳腺癌转移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教授指出蛋白质泛素化的修饰,部分可以使得蛋白质降解。HECTD3就是泛素连接酶的一种,该酶具备HECT结构域,可以催化泛素化,同时DOC结构域可以与底物连接。研究发现,HECTD3在肿瘤组织中比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更高。此外,在HECTD3功能研究中发现,将HECTD3敲低后,可以使得肿瘤细胞对顺铂等化疗药物增敏。在后续的小鼠模型研究中,还发现将HECTD3敲低后,乳腺癌的转移率明显下降。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新进展
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指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进展主要如下:其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适应证已经明确,包括cN0/影像异常穿刺阳性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以及保乳术后复发/再发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其二,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腋窝处理;其三,新辅助化疗与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已经明确cN0患者新辅助化疗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时机以及cN+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其四,内乳区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其五,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非手术分期/处理。
脂肪移植在乳房重建中相关问题探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蒋宏传教授提出了脂肪移植的相应技术问题,并指出手术的目的是塑造美丽的胸型,医生成功的一个要素是选择合适的求美者,有时好的手术是不做手术。增加医患间的信任,根据科学知识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减少手术风险,避免再次手术的重要因素。
临床IV期乳腺癌局部治疗进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指出临床IV期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精准诊断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是临床IV期乳腺癌诊疗的关键,全程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是重要原则。初治IV期乳腺癌的初始治疗推荐全身治疗,局部治疗的获益尚不清楚。一般情况下,全身治疗有效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局部治疗,但手术干预的时机还需要个体化的探讨,特殊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应急性的局部治疗。高选择性的IV期乳腺癌患者可能获益于局部治疗,但精准的人群筛选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探索。
HER2阳性乳腺癌ADC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
广东省人民医院廖宁教授指出了ADC药物的相应结构,并使用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单抗(DS-8201)进行举例说明。DS-8201具备三大组成成分,具有与曲妥珠单抗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人源抗HER2 IgG1单克隆抗体,其中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有效载荷(Dxd),Exatecan衍生物,具有高效、半衰期短、膜渗透性、连接体稳定以及肿瘤选择性的特征,DS-8201亦是基于四肽的可裂解连接物。这些结构,决定了DS-8201独特的作用机制,包括选择性靶向HER2表达肿瘤细胞;释放有效载荷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并导致细胞死亡;具备“旁观者效应”,同时,还可发挥类似于ADCC作用和Akt磷酸化抑制作用。
乳腺整形及重建技术在乳腺外科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厉红元教授指出在进行乳腺整形及重建之前,作为医生应该明确乳腺外科医生着重的是肿瘤治疗的安全性,而对于拥有整形外科技术的乳腺外科医生,应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进行决策时,应该根据患者意愿、肿瘤特点以及外科医生团队(肿瘤外科和整形外科培训),从而决定进行肿瘤整形技术保乳,再决定采取NSM/SSM+即刻重建。
游离皮瓣在乳腺重建中的应用
湖南省肿瘤医院李赞教授指出乳房再造已经是乳腺癌术后后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乳房肿瘤整形外科的目的,包括:修复由于肿瘤手术而被破坏的乳房外观;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建自信;修复胸壁皮肤软组织缺失;修复胸壁复杂创面;修复双侧乳房不对称的外观以及乳头乳晕的再造。随后,李赞教授对皮瓣方式的选择、穿支血管的选择、受区血管的选择、供区的保护以及如何做出满意的外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乳腺微创的知与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骆成玉教授指出乳腺微创与功能治疗的理念和实践正在逐步改变着乳腺癌外科临床治疗的面貌,手术微创、功能保留的各种人性化治疗成了乳腺外科临床实践的必然选择。以乳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开辟了乳腺微创外科的新篇章,成为乳腺“微创与功能”的最佳体现。经过近20年的努力,乳腔镜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已经明确,相关的技术要点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形成了较完整的程序和操作规范。
局部皮瓣在乳腺肿瘤术后修复和重建中的应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龚益平教授指出在乳腺肿瘤术后修复和重建中,灵活应用局部皮瓣技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局部皮瓣的优势在于局部皮肤覆盖的合理再分配,简单、灵活、巧妙,而且无供区损伤,成活率高、耐放疗,有效应对凹凸不平的创面以及软组织覆盖不足的创面。
乳腺癌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
哈佛大学医学院Raju Kucherlapati教授指出,如今,对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所有实体瘤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正在广泛开展。在特定的患者中,只有小部分的基因突变为癌症的驱动基因。诸多的基因变化都颇具针对性,在对相应的生化通路进行了解后,还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针对不同亚型的患者进行治疗。作为医生,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从基因学层面,帮助患者筛选药物,尽可能的为患者节约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乳腺癌精准知识库:数据驱动创新 融合引领变革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张秀梅博士指出乳腺癌是目前我国癌症中预后最好的肿瘤之一,但是5年生存率仍低于发达国家,说明在中国对乳腺癌的治疗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万方肿瘤精准知识库即是一个能为乳腺癌精准医疗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提供大量多方位的信息支持基础服务的平台,同时可在临床上以肿瘤个体化治疗以及疾病靶点基因诊断信息为基础,以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帮助医生为乳腺癌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热点问题探讨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红教授指出,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方案以妥妥双靶联合化疗显著提高了pCR,而non-pCR患者后续采用T-DM1仍可获得生存获益。对于HR阳性乳腺癌患者而言,与新辅助化疗相比,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获得相似的缓解率,并获得更高保乳率。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适宜人群主要为绝经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HR高表达、Ki67低表达、Oncotype DX低评分。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优于他莫昔芬,CDK4/6抑制剂等靶向联合治疗方案的最适人群正在探索中。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通常5~8个月或至最佳疗效。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估策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指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估中,使用荧光进行示踪剂的优化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术中冰冻风险分层,可以节省时间、优化流程;适应症的选择一定以目的为导向;新辅助化疗后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应该具备更长期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临床转化。
乳腺癌日间手术全程管理策略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凌瑞教授对乳腺癌日间手术全程管理策略,从院前、院内到院外进行了分享,指出乳腺癌日间手术的推进,带来了医疗资源优化和高效运转,患者待床时间由2月缩短至1周。日间手术的开展,需要严守乳腺癌核心制度,包括院前检查/评估制度、三级检诊制度、MDT制度、个案管理师制度以及随访制度,还需要构建多样化的信息平台,使得医疗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最后强化多职能部门协作。
新辅助治疗后乳腺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的外科处理指南和规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范志民教授指出只要切缘阴性即可实施NAT后的BCS,要求:NAT前后和术中的准确评估及病灶标记;切除范围以NAT后的病灶大小为标准;切缘以No ink on tumor为标准(国内2mm以上);假体重建选择在放疗前的I期完成,自体重建选择放在放疗后的Ⅱ期完成。NAT后的SLNB适应证为cN0-1,因保乳、保腋窝和美容效果而忽视肿瘤安全原则是不可接受的过失。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分类分层治疗的合理选择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指出HR阳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主要分为四层进行推荐,包括:未经内分泌治疗,首选AI+CDK4/6抑制剂;TAM治疗失败,首选AI/+CDK4/6抑制剂或AI+HDAC抑制剂,可选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非甾体AI治疗失败,首选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或甾体AI+HDAC抑制剂,可选甾体AI+CDK4/6抑制剂;甾体类治疗失败,首选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
基于不同早期治疗模式的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策略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对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格局,进行了总体的概括:一线治疗为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紫衫类;二线治疗为T-DM1或卡培他滨+吡咯替尼;三线及以后治疗,可以采取卡培他滨+拉帕替尼、化疗+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内分泌+抗HER2治疗、帕妥珠单抗/T-DM1(先前未使用过)、卡培他滨+来那替尼、DS-8201、图卡替尼、Margetuximab+化疗。
早期乳腺癌短程放疗策略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佳艺教授指出随着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发布,大分割放疗的临床应用呈现显著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种放疗方式更倾向于老年患者以及小肿块、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大分割俺干患者的治疗完成度更高。APBI主要应用于现有研究所定义的低危患者,并可有条件地作为全乳放疗的替代方案。相比术后放疗,术前放疗的优势在于:术前SBRT,提高放疗便利性;体内敏感实验,指导后续治疗;提高术后美观度,减少重建术后并发症;提高靶区定义的精确性;提供转化型研究的肿瘤标本;增加保乳比例,提高pCR。未来转化性研究、联合全身治疗、替代术后放疗和取代手术,将是乳腺癌术前放疗研究的方向。
乳腺癌化疗进展
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对乳腺癌化疗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在Ⅱ和Ⅲ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含蒽环类药物方案并未使EFS和OS获益,无证据表明高风险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需要使用蒽环类药物,因此,下一步是降阶化疗;在可手术的TNBC患者中,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维持治疗DFS显著改善,1年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维持治疗耐受性好,未观察到非预期的严重不良事件;在三阳性早期乳腺癌中,紫杉醇+P+T明显优于ET+P+T,在明确进行降阶前,需等待报告生存结果;接受HP+/-ET双靶治疗的PET缓解者近40%获得了pCR。在ADC类药物中,T-DXd治疗与临床显著ORR和持久缓解相关;与曲妥珠单抗相比,T-DM1治疗所有生物标志物亚组的IDFS获益一致。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仍是高危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在与免疫治疗的联合中,帕博利珠单抗+化疗vs化疗1线治疗PD-L1阳性mTNBC可显著改善PFS;在mTNBC患者中,TMB与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临床获益呈正相关,而与化疗无关。
会议总结及闭幕式
江苏省人民医院附属妇幼保健院殷咏梅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上致辞,本次会议是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各位莅临专家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交流,干货满满。今年不同于往年的地方在于增设了“一带一路”专场,让相关地区的专家和同行们进行了学术火花的碰撞,增进了“一带一路”乳腺癌学术交流。期待疫情能尽快过去,大家能早日再次在线下聚首。
排版编辑:Y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