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新证据,新策略 ——吴荻教授解读2020版CSCO指南更新要点

2020年07月0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A)黑色素瘤专场于7月3日下午以网络直播形式在线举行,在本场会议中,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吴荻教授向大家介绍了2020版黑色素瘤指南的更新要点,并做了深入解读。这次指南的更新都采纳了哪些更新的数据?专家推荐有哪些改变?下面就让我们先睹为快!

CSCO黑色素瘤指南一直秉承将NCCN指南与中国研究结果相结合的理念,制订符合中国患者需求的诊疗策略。随着近年来中国黑色素瘤研究不断结出硕果,CSCO黑色素瘤指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肢端、粘膜患者的诊疗策略,得到了NCCN指南的认可。基于过去一年国内外的研究数据更新,2020版CSCO指南做出了如下更新:

一、检测的选择

在I级专家推荐BRAF、CKIT和NARS检测的基础上,,将使用NGS检测黑色素瘤的热点基因纳入了指南的II级专家推荐。

图1.png

二、淋巴结清扫术的选择

1) 尽管基于国外研究数据,淋巴结清扫术后的RFS获益仍在存在争议。中国患者由于就诊时肿瘤厚度较深,分期较晚,伴有溃疡,且前哨淋巴结阳性率偏高,不足以明确是否与国外研究一致,在目前尚缺乏中国患者数据的情况下,CSCO的指南在II级专家推荐中,将III期已经经过手术扩大切除治疗的患者,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或者密切监测都罗列出来,供外科医生结合临床参考。

2) 对于诊断时移行转移多,肿瘤负荷大的肢端患者,如为无法手术切除的III期患者,建议按照IV期治疗的推荐,在II级专家推荐中,建议在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加入隔离肢体灌注治疗或溶瘤病毒的瘤内注射治疗。

三、皮肤/肢端粘膜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选择

1) 结合已完成的多项皮肤黑色素瘤辅助治疗随机对照临床研究,FDA已先后批准了伊匹木单抗,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以及PD-1单抗用于III期可切除的黑色素瘤的辅助治疗。维莫非尼单药也完成了辅助治疗的循证研究,但并未获批。今年3月,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在中国获批辅助治疗适应症。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携带BRAF突变的患者,指南将双靶治疗由既往的II级专家推荐,调整为I级专家推荐。

图2.png2) 由于中国的国情和药物可及性的因素,大剂量干扰素仍然是中国黑色素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之一。

3) 在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辅助治疗中,仍然可以选择大剂量干扰素。带有BRAF突变的患者,靶向治疗药物是重要选择。而对于IV期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可以考虑使用PD-1单抗。

4) 粘膜黑色素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面,替莫唑胺为基础的化疗优于大剂量干扰素。免疫治疗用于粘膜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对于头颈部的粘膜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局部放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在新版的指南中都进行了相应的推荐。

四、晚期黑色素瘤治疗推荐

1) 在一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牵头的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的的IIa期研究中,观察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用于中国初治/经治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2019年更新数据显示ORR达到 65.9%,mPFS达到 10.3个月,证实了双靶治疗在中国患者中的疗效与国际研究高度一致。基于这部分中国患者的数据,对于晚期皮肤,肢端黑色素瘤,BRAFi+MEKi的双靶治疗由原来的II级专家推荐调整为I级专家推荐,单靶的治疗由I级专家推荐调整为II级专家推荐。另外,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也是基于国情的一个选择之一。

2)图3.png

3) 对于存在脑转移的皮肤和肢端的黑色素瘤患者,在靶向治疗或化疗的基础上加入局部治疗,如伽玛刀,放疗等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4) 在粘膜黑色素瘤的晚期治疗中,基于郭军教授牵头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的重磅研究成果,将PD-1单抗+阿昔替尼作为晚期粘膜黑色素瘤标准治疗。另外,基于国情,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选择。对于携带了BRAF突变的粘膜黑色素瘤,可以选择靶向治疗药物。

五、眼型黑色瘤晚期治疗原则

1) 由于发病率低,突变率低,对于免疫治疗不敏感,处理还是相对棘手。目前治疗的基石依然是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对于合并肝转移的患者,采取TACE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另外肝转移灶的瘤体内注射也是研究的热点,我们在本次指南中也列为了III级专家推荐。

总体来看,这次更新在参考国际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了来自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对晚期和辅助治疗的专家推荐进行了更新。在中国患者中证实了显著疗效的双靶疗法,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疗法都在本次指南中得到了专家高度认可。也期待CSCO全体委员专家精心编写的指南,能够进一步帮助中国黑色素瘤的诊疗实践。

               
吴荻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流行病与病因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家委员会肿瘤营养化疗学组委员
中西医结合营养学组 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亚洲黑色素瘤联盟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阶平基金会营养学部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老年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吉林省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 
吉林省卫生系统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中国肺癌杂志》审稿专家
《全球肿瘤快讯》杂志特邀主任编委

专家点评
中国的黑色素瘤患者有其自身特点,无论是主要病理亚型,分子分型,还是免疫分型都与国外患者有较大不同。因此,在制定我们中国的诊治指南时,不能照搬国际的指南推荐,一定要将国外循证医学结论与我们中国学者的研究数据相结合,并尽可能的在中国患者人群中通过临床研究进行验证,才能在我们临床实践中推广。在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治疗中,正是基于一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牵头的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的的IIa期研究中,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用于中国初治/经治黑色素瘤患者,双靶治疗在中国患者中显示出了与国际研究高度一致的疗效。正是基于这部分中国患者的数据,对于晚期皮肤,肢端黑色素瘤,BRAFi+MEKi的双靶治疗由原来的II级专家推荐调整为I级专家推荐,单靶的治疗由I级专家推荐调整为II级专家推荐。
另外,CSCO黑色素瘤专委会在郭军教授的引领下,通过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在肢端、粘膜型黑色素瘤的诊疗决策中做出了突破性的学术贡献,也受到了国际黑色素瘤学术领域的高度认可。CSCO黑色素瘤专委会作为一个团队,将会继续致力于中国黑色素瘤的转化与临床研究,编写并不断修订中国黑色素瘤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实践,为中国患者带去长期的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atha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ncent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