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9第一届首都肺癌高峰论坛暨第二届首都肺癌青年论坛圆满举行

2019年09月25日

2019年9月21日至22日,2019第一届首都肺癌高峰论坛暨第二届首都肺癌青年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胡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旨在盘点2019肺癌治疗最新进展,树立肺癌诊疗新理念,促进肺癌多学科规范化治疗和临床实践的科学决策。本次大会邀请到国内肺癌领域多位著名专家和全国各地基层医师参与,共同分享肺癌最新规范化治疗理念及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大会主席致辞

会议开场,大会主席胡毅教授和刘喆教授发表讲话,介绍了今天下午会议的办会宗旨,在总结和思考最新进展的同时,为青年专家搭建学习和锻炼平台。

2.jpg

本专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燕教授和卫生部北京医院李琳教授担任主持。

 

2019WCLC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讲者:张红梅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张教授主要接受了2019年WCLC会议上肺癌免疫治疗的进展,包括CheckMate 817、CASPIAN、KEYNOTE-042以及替雷利珠单抗的最新研究等。从上述研究数据来看,联合治疗大放异彩,单药数据进行了更新,标志物的研究仍然扑朔迷离,免疫治疗进展后可以再挑战。

3.jpg

围手术期肺癌免疫治疗策略探索

讲者:魏立教授 河南省人民医院

辅助治疗的目标是消除转移灶、新辅助治疗的目标是缩瘤降期。魏教授总结回顾了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正在进行的研究指出我们需要把握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的适应症,在进行治疗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4.jpg

免疫联合放疗的现状及进展

讲者:朱正飞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朱教授回顾了免疫联合放疗的相关研究数据,尤其是详细解读了PACIFIC研究,此外,免疫联合放疗的研究还包括NICOLAS研究。免疫治疗除了用于局部晚期患者的维持治疗以外,还用于晚期患者,如PEMBRO-RT研究,采用先给予放疗再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比直接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结果显示,先行放疗可以提高有效率。

5.jpg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肺癌免疫治疗规范

讲者:褚倩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019年CSCO指南更新较多,反映了肺癌领域的快速进展。CSCO指南指出,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患者,可以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PD-L1高表达)或联合化疗治疗。CSCO指南修订主要依据NMPA适应症批准、是否有医保、欧美是否有相应适应症等进行了I、II、III级推荐。根据2019WCLC最新数据,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的一线、二线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需要思考标志物、副作用、联合模式、更多选择和耐药。

6.jpg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策略

讲者:王慧娟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

EGFR突变患者TMB低、PD-L1表达水平低、免疫沙漠型免疫微环境,或存在免疫抑制因素CD8+TILs浸润稍,免疫治疗疗效不理想。TKI及化疗失败后,部分免疫治疗单药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显示有效(PD-L1阳性、T790M阴性的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EGFR TKI治疗失败后T790M突变阴性的患者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出抗肿瘤作用良好,安全性可控,有望成为EGFR 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一种新的标准治疗。

7.jpg

下半专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哲峰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汪进良教授担任主持。

 

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及处理策略

讲者:胡洁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胡教授介绍了关于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耐药机制研究,指出来克服耐药的处理策略,即联合治疗。一方面我们需要打开引擎:促进免疫细胞活化、持续活化T细胞,可以考虑适应性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溶瘤细胞病毒、靶向共享抗原、靶向新抗原、个性化肿瘤疫苗等;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清除路障,清除TME免疫抑制状态,包括靶向免疫抑制细胞、靶向肿瘤基质、靶向代谢产物和血管正常化。

8.jpg

从临床数据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异同

讲者:苏春霞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苏教授主要结合目前以及在中国上市的4个PD-1单抗,包括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从作用机制、临床数据、获批适应症、用法用量进行解读,分析各自的异同。

9.jpg

肺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现状及前景

讲者:王志杰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教授分别介绍了PD-L1表达、TMB、ctDNA突变丰度、免疫调节因子等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作用。最后,王教授指出,生物标志物的联合和分层策略将是未来的方向。

a.jpg

肺癌免疫治疗热点问题荟萃

讲者:林劼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多项研究长期随访数据提示免疫治疗使晚期NSCLC长期生存成为可能,且疗效和安全性在真实世界中均得以验证。临床实际中特殊人群(老年、肝脑转移和PS 2分)的用药选择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与免疫治疗的疗效相关,应妥善处理。

b.jpg

肺癌综合诊治高峰论坛

大会主席致辞

会议开场,大会主席胡毅教授和王洁教授发表讲话,介绍了举办此次会议的初衷,其他通过盘点2019年肺癌治疗最新进展,树立肺癌诊疗新理念,促进肺癌多学科规范化治疗和临床实践的科学决策。

c.jpg

学会领导致辞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任王延军和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秘书长郑革红同志发表致辞,肯定了此次大会的意义,期望今后能举办更多类似的学术会议,总结学习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a'b.jpg

院士寄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和北京大学詹启敏院士在会议开场发表讲话,期望肺癌综合诊疗高峰论坛能够越办越好,通过这一会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相互合作学习,最终取得更多研究成果。

a'c.jpg

1.jpg上半专场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哲峰教授担任主持。

 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及未来

讲者:陆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陆教授分别从免疫治疗单药和联合两个方面介绍了肺癌免疫治疗进展,并分析了目前两个研究较多的免疫疗效标志物,PD-L1表达和TMB。未来,肺癌免疫治疗研发推动治愈,在现有单药和联合治疗基础上,扩展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外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以及个体化针对不同亚群的联合治疗。

a'd.jpg

早期及局部晚期肺癌治疗策略

讲者:卢铀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对于早期不能手术的NSCLC放疗,可以考虑SBRT+系统性治疗;对于局部可手术NSCLC,目前正在进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微观疗效与宏观疗效不同,现有评估MPR。对于局部不可手术NSCLC,我们需要进行MDT讨论,同步放化疗优于序贯放化疗,目前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是标准方案。未来值得思考或研究的问题包括:新辅助免疫治疗单药能走多远?序贯免疫巩固治疗一定是标准方案吗?免疫治疗的最佳应用时机是什么?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选择,除了durvalumab以外,其他PD-1单抗是否可以用于维持治疗?

a'e.jpg

肺癌抗血管治疗现状及展望

讲者:苏春霞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分为单抗类药物和TKI类药物,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作为驱动基因阴性患者一线选择;安罗替尼获批用于晚期NSCLC后线治疗。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的开展。抗血管生成联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研究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如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初步的结果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a'f.jpg

2019WCLC肺癌研究进展

讲者:何勇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在本次WCLC会议上从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中可知:阿来替尼序贯经治的ALK阳性NSCLC的PFS良好,但总生存值得进一步探讨。AMG 510是一种新型KRAS G12C抑制剂。LOXO-292在RET融合阳性NSCLC显示出较强且持续但抗肿瘤活性,阿来替尼不尽人意。Larotretinib在TRK融合肺癌患者中表现出较强的活性。

a'g.jpg

ROS1及罕见靶点肺癌研究进展

讲者:常建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除EGFR突变和ALK重排外,其他驱动变异可以统称为少见突变,包括ROS1重排,BRAF突变,MET变异,RET融合,NTRK融合和HER2变异等。ROS1融合获批了克唑替尼,其他有潜力的药物包括塞瑞替尼、劳拉替尼、卡博替尼等。BRAF突变的患者也获批了Dabrafenib+trametinib。其他罕见突变均有相关靶向药物正在进行研究,值得期待。

1.jpg

下半专场由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梁晓华教授担任主持。

 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

讲者:杨帆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辅助治疗的今生,含顺铂双药辅助化疗仍然是辅助治疗的主旋律。新辅助化疗主要用于N2患者,方案为含铂双药。精准治疗理念也改变了辅助治疗的未来。新的临床试验模式,如雨伞试验和篮子试验已经开始探索。精准的辅助靶向、新辅助治疗等待进一步评估。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新辅助充满期待。

2.jpg

肺癌精准检测深度探索

讲者:宋勇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医院

宋教授主要介绍了目前正逐步推广普及的多基因检测,虽然多基因检测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一次性检测多个基因,识别常见驱动基因,提供全面基因谱,高效利用标本。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一些困惑,包括同一样本送检不同公司结果不一致?检出突变对于临床的意义解读。

3.jpg

EGFR阳性肺癌患者全程管理

讲者:陈元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三代TKI同堂,单药和联合同场PK,择适而选是最优选择。全程管理过程中,检测为重中之重,为发现耐药机制提供了稳定的基础。根据不同的耐药机制指导后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联合治疗是重要的潜在抗耐药策略。各种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及进行排兵布阵尚无定论,需要更多研究数据证实生存获益。EGFRm NSCLC的精准之路离不开更准确的检测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最佳全程管理模式尚需要更多探索。

4.jpg

ALK阳性肺癌患者治疗策略

讲者:王洁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代ALK TKI各药物间作用靶点和耐药机制不尽相同。ALK TKIs远期临床疗效似普遍优于EGFR通路抑制剂。ALK阳性患者治疗中必须给予ALK TKI,动态检测是指导全程管理的基础。目前,阿来替尼是最有优的一线治疗方案,mPFS达到34.8个月,期待2019年ESMO会议上,ALEX研究结果更新带来更多惊喜。

5.jpg

大会总结及闭幕

最后,王洁教授对今天的大会进行总结,肯定了大会上互相交流互动,相互提问学习的会议形式,期望通过大家的讨论,碰撞思路。同时,王教授感谢各位讲者和听众的参与,使得本次会议能够圆满举办。

6.jpg

相关阅读
评论
2019年10月06日
蒋文慧
泗阳县中医院 | 肿瘤科
谢谢啦
2019年09月26日
史政
恒瑞 | 医学部
ppt能分享的话就太棒了,讲的特别好
2019年09月26日
姜育川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 肿瘤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