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程颖教授 | 从研究参与者的角度解读达可替尼ARCHER 1050研究

2019年07月03日
原创:程颖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9年5月15日,基于ARCHER 1050研究,达可替尼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可单药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号外显子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这也是首个为EGFR突变NSCLC患者提供临床意义总生存期(OS)改善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目前EGFR-TKI“群雄逐鹿”,面对多种用药选择,临床医生该如何制定合理的全程管理策略,从而获得最理想的生存获益?吉林省肿瘤医院作为参与ARCHER 1050研究的中心之一,又有哪些宝贵的实际用药经验?听程颖教授为我们一一道来。 

               
程颖
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
吉林省肿瘤研究所所长
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
吉林省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长
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副理事长
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肿瘤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全国医师定期考核肿瘤专业编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计生委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组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肺癌培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担任《中华肿瘤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最合理的全程管理模式,未来可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针对EGFR突变的药物已经从一代发展到了二代和三代,那么对这些药物如何排兵布阵,全程管理是医生亟需面对的现实问题。针对EGFR突变NSCLC患者的全程管理,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态、药物疗效、毒副反应、经济和可及性等问题,其中药物的疗效是重中之重。

既往多项临床研究告诉我们,在一线治疗中,一代EGFR-TKI的中位PFS为8-13个月,二代药物阿法替尼为11个月左右,达可替尼为14.7个月,三代药物奥希替尼的中位PFS已经达到了18.9个月。如果仅从数值上看,一线使用三代EGFR-TKI可以获得较长的PFS,但是PFS能否转化为OS获益尚不得而知。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TKI耐药后的治疗策略,不同代EGFR-TKI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差别很大,尤其是三代EGFR-TKI耐药的机制复杂,患者耐药后多数只能选择化疗方案,而一代和二代TKI治疗后耐药的患者,有一半的患者可能会出现T790M突变,这样的患者后续可以使用奥希替尼进行治疗。

总体上看,一代EGFR-TKI 中位OS为22-28个月,二代药物阿法替尼为23-28个月,达可替尼OS达到34.1个月,而FLAURA的OS结果暂未公布。那么未来到底是1+3、2+3,还是3+X,究竟哪一种模式可以使患者更加受益,除考虑患者的基因突变、身体和经济状态等因素外,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给我们提供答案。

达可替尼减量不减效

达可替尼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毒性反应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ARCHER 1050研究中,达可替尼组约2/3的患者进行一次减量,此后还有近1/3的患者需要二次减量,由于达可替尼所致的皮疹、腹泻和甲沟炎的发生率非常高,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正确认识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宣教,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咨询主治医师,由医生判断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相关性,并按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进行药物减量,并进行不良反应处理,避免因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令人欣慰的是,根据后续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达可替尼的起始剂量为45 mg,部分患者减量至30 mg,甚至15 mg,但患者的疗效未受影响;并且剂量减到30 mg后,3级以上的AE发生率明显减低,特别是3级以上的腹泻几乎消失,药物安全性明显改善。但这一亚组分析结果不能证明起始就使用较低剂量,起始就用较低剂量的疗效如何,目前尚没有证据能回答这个问题。

达可替尼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初始标准剂量45 mg/天,后续根据患者耐受性进行剂量调整,这样才对疗效没有影响。但究竟起始就使用较低剂量的达可替尼对临床疗效究竟有没有影响,还需要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设计来回答这个问题。

达可替尼在研究中显示出理想的疗效

我院ARCHER 1050研究于2014年3月13日开始入组,总共筛选了51例患者,成功入组26例,而全国筛选458例,入组231例,我院入组例数在全国乃至全球均居第一位,并且在2018年和2019年先后顺利通过美国FDA和国家药监局审核查验中心的现场核查,难能可贵的是,FDA核查人员多次强调本次“inspection is no finding”。

我院入组患者中,吉非替尼和达可替尼组各13例患者,达可替尼组治疗后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PR)有9例,病情稳定(SD)有4例,仅2名患者因皮疹降低一个剂量等级,患者耐受性良好;目前仍有一例患者接受治疗,该例患者于2014年7月入组,治疗过程中因皮疹降低一个剂量等级,目前仍在达可替尼治疗过程中,应用剂量为30 mg,用药时间接近5年;另有2例患者的PFS也达到了2年半。从这些患者的使用经验上来看,虽然这不能代表所有的患者,但是我们看到了达可替尼组患者的PFS较长,二代EGFR-TKI显示出了强大的疗效。

不同于其他的EGFR-TKI,达可替尼的分子结构以喹唑啉环为主体,侧链双键,与EGFR、ErbB2和ErbB4不可逆性共价结合,作用时间较长,这也决定了其半衰期也较长,可关闭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此外,达可替尼的生物利用度更高,而且不受轻中度肝肾功能损伤和进食等的影响。

研究结果
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ARCHER 1050已经证实,与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相比,达可替尼可使患者的中位PFS延长5.5个月,达到14.7个月(p<0.0001);其中,中国人群中位PFS甚至达到了18.4个月;中位OS延长7个月余,达34.1个月(p=0.0438)。因此,达可替尼一线治疗晚期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且毒性可控。基于该临床研究结果,达可替尼于2018年9月27日和2019年5月15日分别被美国FDA和中国NMPA批准上市。


评论
2020年01月17日
贾锋
金乡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学习了
2019年07月06日
刘海燕
丹东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2019年07月06日
刘杰
丹东市第一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