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张俊主任参加节目《活到一百岁》,做肿瘤防治科普!

2018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瑞金肿瘤专科医生张俊 

活到100岁

今天我们的节目中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最近在朋友圈里面刷屏的文章,重大突破美国fda正式上市“广谱”抗癌药治愈率高达75%,这个消息令人特别的振奋,那么这一种抗癌药他到底是什么样的药物?它针对的17种肿瘤真的能够得到治愈率75%的这种效果吗?今天在我们的节目中为大家邀请到的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张俊。 

               
张俊
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
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癌学组 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青委 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专委会 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委 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CACA)胃癌专委会 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精准医疗及MDT专委会 副主委
上海医师协会肿瘤分会 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委会 侯任主委

内容概要

1.这个“广谱”抗癌物治愈率真的能够达到75%吗?如何理解这个75%?

其实这是属于靶向药物的范畴,所谓靶向药物,他必须要有一个靶,我们这把剑才能精准地射中他,所以尽管批的抗癌谱比较广,但是这个药物的有效的靶点在常见肿瘤的表达率只有1%左右,就是百里挑一,并不是说百分之百的这一类肿瘤的病人都可以从这个药物当中获益,而是说只要有这个药物靶点表达的病人,才有可能从这个药物当中获益。这个75%,并不是说我在所有的肿瘤病人当中有75%的病人能够治愈,也并不是说有这个靶点表达在所有这些接受这个靶向药治疗的病人当中就有75%的病人得到治愈,所谓的75%是指,在有这个靶点表达而且接受了这个药物治疗之后,每四个病人当中就有三个病人能够观察到肿瘤体积的缩小。

2.靶向治疗这个靶点是不是就是肿瘤基因突变的那个基因呢?

大家都知道很多的肿瘤背后代表着一系列的基因的突变或者是基因的表达异常,但是并不是意味着基因突变就等同于肯定会发生肿瘤。

我们在基因检测的过程当中,

第一,我们希望能够发现有价值的基因,这个价值表现在能够在一些高危人群当中帮我们提示一下,它可能发生肿瘤的风险。

第二,是通过这些相关的重要基因检测能帮我们已经确诊的肿瘤病人,能大致估算一下这个肿瘤究竟有多坏。

第三,是对于有一些肿瘤能够借助这些基因的检测能帮我们挑选一些高效和低毒的药物。

我们认为肿瘤虽然是基因突变为表现的一大类疾病,但是这个基因突变,很多的肿瘤都是表现为多基因的一个过程,还有是在一个长期的多步骤的过程。

3.做了基因检测找到突变的基因是不是意味着有对应药物了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我们虽然有的时候会检测到这个基因异常,那个基因异常,就像我们检测到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靶,但是现在我们手里的可以针对性地射中这个不同颜色靶点的这个箭还并不非常多,而且有的时候有一些基因的突变还真的很难作为一个有价值的靶点。

我们评估一个药物的临床价值,还是从三个方面来考量。第一个,当然对于肿瘤来说疗效是最重要的,这个疗效体现在流体的缩小,也体现在它起效时间的稳定和更长时间的疾病控制。第二个,体现在我们的不良反应。第三个就是所谓的效价比,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在最正确的时间给最正确的病人用到最正确的药物。

相关阅读